長白時評:強調“公平統一”讓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具含金量

老有頤養,弱有眾扶,醫有所保。這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人民群眾對社會保障的期望。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指出,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社會保障是民生安全網、社會穩定器,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關係國家長治久安。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在保持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可持續不變的情況下,將其中的“權責清晰、保障適度”改為“公平統一”,顯然不僅僅是字面詞句上的修改,更重要的是回應瞭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差距問題,體現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根本要求,用這樣標準來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具含金量,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顯然也會更高。

強調“公平統一”,是黨的執政理念在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上的生動體現。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為中國特色社會保障事業蓬勃發展的堅強政治保證。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準確把握時代脈搏,適應發展潮流,在研究借鑑國際社會保障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從無到有,覆蓋範圍從城鎮擴大到鄉村,從國有企業擴大到各類企業,從就業群體擴大到非就業群體,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保障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基本方針,從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出發,全面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保障項目日益完備,制度運行安全有序,保障水平穩步提高,人民群眾更多地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保障事業蓬勃發展,從根本上說,是堅持黨的領導的結果。

強調“公平統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我們黨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推進社會保障制度建設過程中,強調保障基本民生、兜牢民生底線,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不斷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十三五”時期,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人口最多的社會保障體系。隨著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以及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各類社會保障待遇水平也在呈現明顯上浮的態勢,連年上調的數字逐漸轉化為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真正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強調“公平統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保障制度的根本價值取向。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進入到新階段,人民群眾的公平性訴求越來越強烈。在社會保障領域,越來越多的群眾從當初要求享有基本保障轉向要求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群體之間的收入關係均衡、平等、公正和透明。這種訴求是一種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強調公平,就是要求社會保障制度不僅注重發展規模和進度,而且要更加註重內部結構均衡。這也成為社會保障領域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的方向。從上世紀80年代的退休費用社會統籌試點,到本世紀初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再到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試點等,一系列改革創新為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健全奠定了堅實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加強頂層設計,穩步推進一系列重大改革,有力推動了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可持續發展。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儘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儘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目的是促使養老保險制度真正走向全國統一,這不僅有利於制度公平、互助共濟和更好地保障勞動者與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權益,而且有利於勞動者在全國範圍內自由流動,並創造更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從根本上說,必須堅決站穩人民立場,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更加公平地享有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時,要享受公平統一的社會保障,也離不開全體人民的努力奮鬥。也只有依靠奮鬥,才可能實現更好的可持續的社會保障,不斷增強全體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久泰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