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越來越多,江河越來越清,南京交出“十三五”生態答卷

現代快報訊(記者 安瑩 徐紅豔 文/攝)五年來,PM2.5年均濃度降福近50%,長江上野生江豚穩定棲息……11月3日,南京市政府舉行新聞發佈會,交出了“十三五”的生態答卷:空氣更加清新,長江南京段生態保護成效顯著,身邊的的河流也都“消黑消臭”。南京“十三五”期間,不僅打贏了“藍天、碧水、淨土”三大攻堅戰,更是讓綠色成為南京永續發展的“底色”。

藍天越來越多,江河越來越清,南京交出“十三五”生態答卷

南京“氣質”出眾,PM2.5年均濃度5年降一半

“十三五”期間,南京的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順利實現。截至目前,南京“十三五”規劃中明確的4大類16項指標中,14項已提前完成,2項達到序時進度,預計可以全部順利完成。

藍天越來越多,江河越來越清,南京交出“十三五”生態答卷

△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黨組書記、局長錢鋒

如今,很多市民會發現頭頂上灰濛濛的霧霾天少了,取而代之的藍天越來越多,這也得益於五年來鐵腕治氣的成果。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黨組書記、局長錢鋒介紹,五年來,全市PM2.5年均濃度從5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今年10月底的28.8微克/立方米,降幅近50%,遠超下降20%的目標,PM2.5年均值指標為全省最優;空氣優良天數比例從64.4%增加到82.3%,階段性達到80%的目標。

與空氣質量一起變好的還有水環境,五年來,省考以上水體優Ⅲ比例從45.5%提升到100%,無劣Ⅴ類水體。截至10月底,全市22個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100%,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逐月達標率100%,重點水功能區達標率100%,所有指標均提前達標,水環境質量穩居全省首位。在今年1-9月全省縣域地表水環境質量排名中,南京浦口區、六合區、高淳區、江寧區水環境質量分列全省1-4名。

與此同時,五年來,南京各項“環境指標”也都是“優等生”,錢鋒也透露了一組數據:土壤環境質量安全達標。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達標率為97.5%,達到目標(89%)要求。主要大氣汙染物排放削減約25%,主要水汙染物排放削減約10%,順利完成省下達年度減排目標。城市汙水處理率、危險廢物處置能力、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已經提前達到規劃目標要求,煤炭消費總量達到序時進度。生態紅線區域佔國土面積比例指標完成情況良好,生態紅線區域得到剛性保護;林木覆蓋率逐年提高,2017年即提前達到目標要求。

藍天越來越多,江河越來越清,南京交出“十三五”生態答卷

南京市發改委一級調研員花力

江豚江上游,長江大保護南京“顏值”與“產值”並存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5年來,南京積極貫徹落實長江大保護,走出了一條“顏值”與“產值”共贏的發展之路。南京市發改委一級調研員花力介紹,南京是一座依江而建的城市,也是江蘇省唯一跨江佈局的城市。長江南京段擁有幹流岸線約190公里,佔全省23%。南京城市發展佈局的主軸是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心在長江,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戰場圍繞長江。2016年以來,南京持續整治修復補短板。建立長江大保護的“一把手”負責制,嚴格落實河湖長制、斷面長制、點位長制以及領導掛鉤負責制,以問題整改為牽引舉一反三、補缺補短,以“百項提升工作”為支撐引領帶動、打造特色。截至目前,國家警示片披露問題和省市自查問題整改基本完成,拆除幹流岸線項目160個、退出生產岸線超30公里,生態岸線佔比由51%提高到77.9%,基本建成幕燕濱江等一批沿江特色示範段。22個省考以上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7條省控入江支流斷面水質全面達標,年底前全市域基本消除劣V類水體。長江禁捕退捕工作有序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明顯,目前長江流域只有南京在市中心江段有野生江豚穩定棲息。

為了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南京加快轉型提質樹樣板。花力介紹,南京嚴格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制度,加快推進沿江產業優化調整,“一企一策”推動重點企業轉型升級,推進江北新材料科技園綠色循環改造,著力打造八大產業鏈,不斷提升城市發展的含綠量、含新量和含金量。堅持用科技手段解決長江生態問題,建設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和“生態眼”智慧感知平臺。堅持點線面結合,縱深推進長江南京段高質量發展,高水平規劃建設“一江兩岸”,一體推進生態修復、風貌保護、文脈延續、品質提升,建設九大“城市客廳”,打造還江於民的城市濱水新空間和獨具魅力的“南京外灘”。

藍天越來越多,江河越來越清,南京交出“十三五”生態答卷

南京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程軍

消除的黑臭河,家門口的內河水質全部達標

碧水繞城蕩清波。如今,每到週末,秦淮河、金川河等水空間遊人絡繹不絕,成為南京市民人們休閒好去處。

“十三五”期間,南京持續開展了一場治標更治本的水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全力打贏打好碧水保衛戰。2016-2017年,完成150條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率先在全省實現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目標,整治工作連續被省考核評定為優秀。2018-2020年,開啟了“全面消黑”邁向“全域消劣”的專項行動。2020年以來,全市22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7條省控入江支流和10條省考城鎮內河水質達標率、72個重點水功能區達標率均為100%,全市地表水環境質量連續居全省前列,市民對水環境的滿意度持續提升。

南京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程軍表示,南京在水環境整治上取得的成績實屬不易,探索出了一條城市治水新路。如強化河長履職。南京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構建了覆蓋全市所有水體和小微水體的四級河湖長責任體系,制定了河湖長制管理工作意見、河湖長履職考核辦法,健全了河湖長“巡河—發現—交辦—處置—反饋”的全閉環工作流程。2019年以來,全市3000餘名河湖長共巡河近40萬次,有效促進了河湖水環境保護。此外,健全的規章制度為完善水環境治理體系、增強治理能力、確保高效推進提供了重要保障。

程軍介紹,五年來,結合南京實際,先後出臺《南京市水環境保護條例》《南京市排水條例》《南京市藍線管理辦法》,為全市依法治水、管水,治理和保護城市水體提供了有力依據,有力扭轉了河湖保護與利用不平衡的局面。

而堅持系統治理,也放大水環境整治提升的綜合效應。五年來,南京按照水、岸、廠、網一體整治思路,“十三五”期間共投入564億元,統籌推進河湖治理、汙水收集處理、雨汙分流等水環境整治提升建設。

生態環境治理的“南京經驗”,綠色將成為城市發展“底色

藍天越來越多,江河越來越清,生態越來越好……“十三五”期間,南京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也形成了“南京經驗”。錢鋒感慨,南京將生態環保工作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書記版”責任書明確了“一把手”管環保的責任機制;“河長制”“斷面長”“點位長”、四套班子掛鉤入江支流等制度的層層落實,確保生態環保工作得到強力推動,各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形成了協同攻堅的強大合力。

綠色發展轉型成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錢鋒認為,重點企業轉型升級、推進淘汰低端落後產能等工作大力推進,從源頭上、根本上確保了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

在環境治理上,錢鋒也認為南京精準治汙、督查問責、科學技術、體制機制、區域聯動都不可或缺。

在長江大保護方面,花力認為,創新長江大保護工作機制,強化長江大保護項目化推進,科技創新助力長江大保護都形成了南京的工作特色。

程軍透露,南京清退長江生產岸線30奪公里,全省第一,主江生產岸線比例從2018年的36.9%下降至目前的25.3%,項目復綠面積4000多畝。其中,南京為進一步打造八卦洲綠色生態島,將棲霞區奕淳、藍昇船舶等15個原整改規範項目全部拆除取締,清退生產岸線6公里,目前正在推進打造八卦洲溼地公園項目。我市按照“一企一策”進行精準整治,浦口區橋林十里造船帶約13.3公里,共計完成28個違法違規企業拆除,累計拆除龍門吊、盾構機等設備110餘套,拆除建築物13萬平方米,復綠90萬平方米,浦口區正全面打造 “春江十里”景觀,已初具規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