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29次頒獎空缺了12次,堪稱皇冠上的明珠

在剛剛結束的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

南開大學獲得了唯一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可喜可賀。南開大學此次獲獎的項目為“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是化學方面的,由中科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院長周其林教授負責完成,顯示了南開大學在化學學科的強大實力。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29次頒獎空缺了12次,堪稱皇冠上的明珠

南開大學

這個獎項分量有多重呢?為什麼有人說它是皇冠上的明珠呢?我們今天來重點解讀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一、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分量有多重?

國家自然科學獎是1956年由國務院設立,頒發給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闡明自然現象、特徵和規律、做出重大科學發現的公民,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是我國自然科學領域中的最高獎項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分量非常重,1956年第一次獲獎人是錢學森、華羅庚、吳文俊,這三位都是在本領域內做出了重大貢獻的著名科學家,足以看出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分量有多重。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29次頒獎空缺了12次,堪稱皇冠上的明珠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獲獎證書

不僅如此,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不是每年都有,1956年評了一次之後,中間中斷了很多年,1987年恢復後規定以後兩年頒發一次,1999年規定改為每年頒發一次,雖然是這麼規定的,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是臨缺勿濫,如果達不到一等獎的標準,即使當年空缺也不會頒發這個獎項,從而導致在國家科學技術獎29次頒獎中有12次空缺

因此說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是皇冠上的明珠一點都不為過,標準非常嚴格,達不到絕對不會湊數,分量十足。

二、歷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獲獎名單

作為一個分量十足的獎項,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歷史上有17次頒出了獎項,獲獎的項目有且只有有38個,具體名單如下: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29次頒獎空缺了12次,堪稱皇冠上的明珠

仔細查看這份名單,我們會發現一些熟悉的名字,如錢學森、李四光、唐敖慶、陳景潤、葉篤正、王淦昌、梁思成等,這些人都是我們兒時的偶像,讓我們頂禮膜拜。

1.最近幾年沒有空缺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在29次頒獎中有12次空缺,空缺的年份主要集中在90年代和00年代,這一方面說明我國的自然科學一等獎評選條件非常高;另一方面也說明在這個時間段內,我國基礎科學研究的薄弱,90年代之前之所以獲得的一等獎較多,主要是前幾十年沒有評獎中斷,積累了一些基礎科研成果。在90年代和00年代這段時間內,科研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學術腐敗問題層出不窮,鮮有重大基礎科研成果出現。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29次頒獎空缺了12次,堪稱皇冠上的明珠

南開大學

好在2013年之後,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沒有中斷過,基礎科學研究終於走上了正確的軌道,出現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2.中科院是獲獎主導力量

在歷年38個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獲獎項目中,中科院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了24個,超過總數的六成,是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最多的單位,顯示了中科院在自然科學領域的強悍實力和巨大優勢,國內沒有任何一家科研機構和高校可以匹敵。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29次頒獎空缺了12次,堪稱皇冠上的明珠

中國科學院

3.清華大學是高校中獲獎次數最多的

清華大學共計獲得過三次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分別是1987年梁思成主持完成的項目“中國古代建築理論及文物建築保護的研究”、2014年張堯學主持完成的項目“網絡計算的模式及基礎理論研究”、2018年薛其坤主持完成的項目“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都是各領域的重大科研成果。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29次頒獎空缺了12次,堪稱皇冠上的明珠

吉林大學

高校中排在第二位的吉林大學,獲得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兩次,都是由唐敖慶院士主持完成的。唐敖慶是何許人也?他是中國理論化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被譽為“中國量子化學之父”,可以說,唐敖慶是吉林大學的一面旗幟。在他的帶領下,吉林大學化學系獲得了長足發展,位於全國先進行列。不僅如此,吉林大學化學系為我國培養了大量高級人才,僅1977年恢復高考之後本科教育就培養了8位院士。

4.有些獲獎項目耳熟能詳

我們仔細看看這些獲獎項目,工程控制論、人工全合成牛胰島素研究、大慶油田發現過程中的地球科學工作、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理論及文物建築保護的研究、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等等,有些項目在中小學教科書上都見過,非常熟悉,這些耳熟能詳的項目原來是如此重大的科研成果,今天終於領略了。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29次頒獎空缺了12次,堪稱皇冠上的明珠

梁思成和林徽因

5.內蒙古一中學竟然獲得了一等獎

在37個獲獎名單中,有一個單位非常扎眼,那就是內蒙古包頭市第九中學,這所中學竟然在1987年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令人頗感意外。別說中學了,一般的大學、甚至大部分985高校都沒有獲得過這個獎項,一所中學竟然獲得了。

該獎項的獲得者陸家羲出生在上海,東北師範大學物理系畢業,是一個悲劇似的數學家。在他去世四年後的1987年,才認定他在世界上首次解決了“寇克曼問題”,晚了22年,而國外學者查德哈里和威爾遜1971年率先公佈了這一研究成果,讓中國數學錯失了一次領先世界的機會。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29次頒獎空缺了12次,堪稱皇冠上的明珠

陸家羲

但陸家羲沒有灰心,後來又在數學上獲得重大突破,基本解決了世界性難題“不相交斯坦納三元系大集”,正是憑藉“關於不相交STEINER三元系大集的研究”項目獲得了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陸家羲平時需要擔負中學繁重的物理課教學任務,數學研究基本從每天晚上10點開始,工作到很晚時間,有時候甚至通宵,第二天照常還要去給學生上課。由於長期的勞累和奔波,這位偉大的平民數學家在48歲便辭世,震驚了國內外數學界,陸家羲的英年早逝是世界數學界的重大損失。

結語

一所高校能夠獲得國家自然科學技術獎就是很高的成就,能夠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更是罕見。我國自然科學的發展經歷過曲折,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長期空缺就是明證,但是這些年我們逐漸走在了正確的軌道上,在國家正確引導和大量資金的投入下,我國自然科學領域獲得了很多重要成果,希望這個趨勢能一直保持下去,未來能夠產出更多的科研成果。

歡迎關注“贏在志願”,分享有價值的高考志願填報技巧,免費提供各大學和專業相關資料,讓考生和家長們少走一點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