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是這次美國大選的底色 | 新京報專欄

本質上,特朗普和拜登是在一個他們不喜歡的選舉規則和制度框架下進行拼殺,亂是定局。

“亂”是這次美國大選的底色 | 新京報專欄

特朗普的支持者佔領了紐約州庫默大橋。/《紐約時報》網站截圖

文 | 孫興傑

美國大選進入最後的決戰階段,兩位候選人都在做最後的衝刺。

當地時間11月1日,特朗普的支持者們“包圍”了拜登-哈里斯競選大巴。對於這起事件,特朗普解釋說,這是“保護”拜登的大巴車。由於特朗普支持者們的“護送”,拜登的競選大巴取消了競選活動。

特朗普的支持者保衛拜登的大巴,無疑是這場選情膠著的選戰大片裡的插曲,也為兩黨相互攻詰提供了新由頭。

事實上,對這次大選前美國社會的混亂,很多人早有預感。只不過,特朗普與拜登兩方的口水戰,自身也成了混亂的“加碼因素”。

特朗普擁躉皮卡包圍拜登大巴後,這一幕很快被特朗普發到了推特上,還用了“我愛得克薩斯州”的標題。對特朗普的舉動,拜登的競選團隊表示憤怒,指責這樣的行為非常魯莽和危險,也是一種“恐嚇”策略。

這次風波,其實是這次大選投票過程中諸多亂象的掠影。

在大選最後衝刺階段,特朗普和拜登都舉行了競選集會,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而拜登在密歇根州,雙方都在努力爭奪關鍵的搖擺州。在拜登這一邊,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為其站臺,加油鼓勁,甚至打電話拉票,為曾經的搭檔做出最後的貢獻,前總統這樣毫不掩飾地加入選戰,此前並不多見。

回顧這場大選,可以看到,拜登和特朗普是兩種不同的競選風格。特朗普依靠的是社交媒體和現場的競選集會,幾乎看不到新冠疫情對特朗普的影響。而拜登遵循公共衛生的規範,競選機會不但少,而且規模要小得多,與特朗普是完全兩種不同的競選景觀。

某種程度上,特朗普代表的是扁平化的網絡結構,而拜登則是傳統的等級性的競選組織,這場大選也是兩種不同競選模式的競爭,最後的結果可能會影響到未來美國大選的組織方式。對於特朗普支持者的皮卡與拜登競選大巴的相遇,更像是平行空間的穿越。

“亂”是這次美國大選的底色 | 新京報專欄

特朗普支持者在紐約州和新澤西州製造了交通堵塞。/CNN報道截圖

由於選情膠著,各種各樣的預測也是滿天飛。對於投票規則、計票規則,雙方進行了非常激烈的博弈。

比如說,得克薩斯州曾經設立“不下車投票點”,有將近10萬人已經選擇了這樣的投票方式,但共和黨認為這項規定不合法。在大選投票前一天將舉行聽證會,以裁決這種投票方式是否合規。

由於新冠疫情影響,這次大選提前投票或者選擇郵寄投票的人創了歷史紀錄,同時,這場大選的投票率可能創下1908年以來的新高。雙方都在努力動員和鼓動自己的支持者出來投票,投票率大幅提升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現在無法預估。但不可否認,美國人的投票熱情被激發起來,這也是這次大選中非常值得關注的景觀。

在過去二三十年中,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只有在2004年贏得了多數選民票,多數時候都是贏了選舉人票而輸掉了選民票,換句話說,共和黨總統是少數派總統。這是美國特有的選舉人制度製造的景觀和結果,由此帶來的是,民調數據和大選結果的錯位。本質上,這也是美國選舉過程中亂象的映射。

在美國大選中,決定選舉結果的是幾個關鍵的搖擺州,從理論上來說,在贏家通吃的規則之下,只要在搖擺州贏得極少數的選民票就可以拿走所有的選舉人票。從全國範圍來看,贏得大選的人未必獲得多數選民的支持。拜登的團隊認為,選舉人制度存在很大的漏洞,落後於時代發展;而特朗普的團隊則警告郵寄選票會帶來選舉舞弊,雙方為此沒少“撕”。

換句話說,特朗普和拜登在一個他們不喜歡的選舉規則和制度框架下進行著總統職位的最後拼殺。這顯然是這場選舉中非常有諷刺意味的一幕。

□孫興傑(吉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

編輯:何睿 校對:付春愔

“亂”是這次美國大選的底色 | 新京報專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