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本书争了2000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最近“流浪大师”沈巍火了,之所以被大家追捧,主要是因为他博学多才,谈及《尚书》《左传》等古代典籍如数家珍,左右逢源,受到大家加码点赞。确实,《尚书》《左传》虽然名扬天下两千多年,但现代人却了解不多,更不用说读懂读通了。

《左传》暂且不说,有些古文底子的人还能读懂大概,而《尚书》却让人望而生畏。《尚书》是一部记录历史的书,有人说是上古时期《三坟》《五典》的部分内容。不过这本书不是我们平常看的一般历史书,它极少采用记事的方式,而是采用“记言”方式为主。所谓“记言”就是记录人所说的话,只是这些话不是口语罢了,大概是古时候的“官话”,比口语文雅一些,所以我们现在读起来觉得诘聱难懂。

为一本书争了2000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伏生

《尚书》后被列为儒家经典著作,实际上被删删减减,抄抄改改,反反复复折腾了2000多年,所以,现在的《尚书》与先秦时期甚至更远的时代的《书》(上古时期的名字,据说“尚”字是孔子加上去的)差别很大。其中的真真假假弄得历代文人争个不休。

《尚书》流传下来,归功于一个叫伏生的人,他是秦朝的“博士”(一种官职)。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期,天下私藏书全部收缴烧光,伏生把《书》藏在墙缝里,得以保存。后来,汉朝建立,不禁民间藏书,伏生就把《书》拿出来,却只有二十九篇了,掉了好几十篇。于是,他拿了这二十九篇文章,在山东山西一带传授流传。因为原书所用的字是很古老的字,而不是汉朝时的文字,他的学生抄录的时候,就用隶书,这中间恐怕有些内容就因为字的转换有些出入了。这一版本被称为“今文尚书”,“文”就是字,“今文”就汉朝当时的字。这一版本传至东汉,大学问家马融、郑玄都给这部书作过注解,可惜早就遗失了。虽然此时的《书》本就少了几十篇,但东汉那些儒者就说是完整的一部书,以使人尊信儒家典籍。

为一本书争了2000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鲁壁

到了汉景帝时,人们在孔子的旧宅发现了一本古代文字写的《书》,字体和语言没几个人读得通,就成了皇家藏书,这就是另一版本,称作《古文尚书》,比伏生流传下来的要多了十六篇。由此也就成就了汉朝学界的一大风景——今古文之争。

今文派注重拿典籍为当时政治需要提供理论基础,古文派主张尊重历史。不过相较之下,古文派略胜一筹。而社会上的学者呢,古也好,今也好,相互佐证呗。到了后来,《古文尚书》虽有人作注解,但也并没有流传下来,到了三国战乱,躺在皇家藏书楼里的原书也不知去向。

此中还有个叫张霸的人,伪造了一部《古文尚书百二篇》献给皇帝,皇帝一看和皇家所藏的根本不是一回事,所以这个人被下了大狱。再后来,这部伪书也没见了。

为一本书争了2000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丁晏

后来晋武帝的外公王肃的人故伎重演,又伪造了一部《古文尚书》,不过做得巧妙了一些,尽管有些人觉得有点假,但谁也不敢找皇帝外公的碴,于是这一版本的《古文尚书》又因缘际会得以流传一千多年。期间,不少大学问家质疑,争论不休,但又没什么确切的证据,干脆将错就错了。一直到清朝中期,才有高人丁晏经过繁复的考证正式拨乱反正,把王肃的罪行指出来了,这才有了真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