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雙11”各類促銷廣告煩煩煩!這種情況可舉報

上午,正在公司緊張忙碌的肖燕玲,手機突然“嗚嗚”地一陣振動。還未打開短信頁面,某店鋪名稱開頭的信息已經出現在屏幕上。“不用看,又是推銷的,最近老遇到……”她略不耐煩地說道。

隨著“雙十一”電商節的臨近,今年的促銷活動似乎已經提前打響預熱戰。而一些平臺和軟件出於種種原因為用戶拋出的紅利背後,也面臨著商業道德和相關法律規定的拷問。

短信忒“勤快”用戶有點煩

傍晚下班回家躺在沙發上,白領肖燕玲才想起看看手機信息。可手機裡“躺著”的五條未讀信息,全是各個電商平臺店鋪發來的推銷信息。“可能是因為‘雙十一’馬上到了,這幾天手機裡的短信推銷廣告明顯多了起來。”她說,考慮到離“雙十一”越來越近,自己已準備關閉短信通知,或者把短信設置為勿擾模式。

平日裡,除了工作之外,肖燕玲就喜歡在網上到處逛逛。“最喜歡買衣服和食品。老公穿的衣服也是我選的。”她發現,最近的推銷廣告主要來自於之前自己購買過產品的店鋪或者平臺。“之前買過一種米粉,結果那個商家就發短信說有促銷。接連兩天都有,後來我回復了退訂。”肖燕玲說,除了已購買過的店鋪發送信息外,有時自己還會收到一些電商平臺發送的直接與“雙十一”有關的預熱信息。

記者隨機採訪了多位市民,大家表示最近手機中的廣告推銷類信息,確實比此前一段時間來得更頻繁。“一個平臺發推銷廣告可能還不怎麼礙事,但是現在幾乎是多個平臺都在發促銷信息,這就有些招架不住了。”市民張靈表示。

“對於推銷類短信,法律規定必須有消費者的同意才能發送。如果未經消費者同意就貿然發送,那就涉嫌違法了。消費者就可以到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舉報。”浙江墾丁律師事務所律師麻策說,而對於類似短信推銷是否合法,則需要看當初相關平臺或軟件與消費者之間的協議內容如何。

家電搞大促 開機播廣告

每年“雙十一”,家電產品的促銷就是各個電商平臺的一個發力點。傳統的“電視、冰箱、洗衣機”三件套一直是熱門。不過記者發現,電視機有無開機廣告,是一些消費者非常在意的話題。

每當有球賽直播或突發新聞的時候,馮明鑫就有想“處理掉”家裡電視的衝動——“每次看到開機廣告很不爽,也沒辦法關閉。幾千元錢的東西,買了就只能認栽啊,以後再買就會注意了。”

去年,馮明鑫在網絡平臺購買了一臺55英寸的電視。然而他沒有想到,看電視的體驗卻因為開機廣告打了折扣。“據我瞭解,有的電視開機廣告是15秒,有的是30秒。30秒的廣告就很討厭啊。從開機再到調整到想看的頻道,還得30秒吧?一分鐘就這麼耗過去了,煩躁是必然的。”

記者走訪線下電器賣場發現,目前在售的多款國產電視機均有開機廣告。“現在基本都有廣告的,沒廣告的價格貴啊。”有銷售人員表示。而在電商平臺,情況與線下類似。在普遍有開機廣告的情況下,個別品牌電視機“無開機廣告”,竟然成為了該型號電視的一個賣點。

“不是說智能電視機不能有廣告,但核心應該是保護好消費者的選擇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說,電視機之所以會有開機廣告,主要原因是硬件競爭的利潤越來越薄,開機廣告成了利潤增長點,電視機行業的盈利模式也在往這方面做。電視機制造商應該尊重消費者的選擇權,而不是強制植入廣告,或者事先履行好知情同意程序,要清楚明白地告知消費者。

紅包滿屏飛 領取有些難

“雙十一預熱,快來領百億津貼”“邀請好友提前組團,一起領×××元大紅包”“雙十一全網低價福利”“拉進×人,瓜分現金”……今年“雙十一”步入倒計時,一些電商平臺和軟件開始掀起流量營銷大戰,向消費者發出各種“福利”。

“津貼紅包滿屏齊飛,就是好像很難得到。”喜歡購物的向女士表示,自己已經參與很多次“雙十一”活動,今年也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繼續參與,“但感覺變化不是很大,而且規則越來越複雜了”。

最近,向女士向朋友轉發推薦了某平臺的瓜分現金鍊接,卻遭到朋友們的“嘲笑”。“他們說這些福利只是看起來美好而已,有的軟件分享後,平臺就是給個兩三毛錢的現金。有的App還要讓用戶簽到。現金要真正到手使用有點難。”向女士也疑惑,分享鏈接“拉人”“組團”的方式,是不是浪費時間,“這些活動對消費者有多大的好處?”

“按照《廣告法》的規定,廣告應當真實合法,而且不得含有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但現實情況卻不容樂觀。”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互聯網協會法律專業委員會委員朱巍說,如今每到“雙十一”等大促節日到來前,電商平臺往往都有這樣的宣傳,但消費者可能領不到真正的“福利”。朱巍認為,類似做法就是一種典型的誤導行為,“這種行為應當算是虛假廣告。”

軟件玩高仿 用戶可舉報

在“雙十一”預熱活動進行的同時,一些平臺與軟件合作推出的“高仿”廣告,也引起用戶的熱議。

“您的登錄信息已失效,請重新登錄”,當蘇麗在辦公室打開某郵箱軟件時,熟悉的“提醒”頁面再次出現。“再也不會上當了,太氣人了。”蘇麗說,這個提示“重新登錄”的頁面,其實是一個廣告。當有用戶誤以為手機信息過期而登錄點擊時,頁面就會很快跳轉到某電商平臺的廣告。“雖然現在明白了可以不去點它,但也沒辦法關掉它,只有等軟件廣告自動倒數,然後跳轉到下一個頁面。”蘇麗說,這樣的“高仿”廣告十分讓人討厭。

記者調查發現,現實中類似的“高仿”廣告並不少。除了“重新登錄”類廣告之外,諸如“手機內存嚴重不足,請及時清理”“您還有50元未領取”“您的購物車已滿”等,均時常出現在一些軟件的頁面中。而在採訪中也有消費者反映,一些軟件和平臺在廣告設計上的“用心良苦”,同樣讓人煩惱。“經常看到有廣告頁面設置了‘關閉鍵’。可一旦你點擊了那個關閉按鍵,也就恰好點開了你原本不想看的廣告。其實那就是一個虛假的關閉鍵。”

“這是一種典型的欺詐行為。”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互聯網協會法律專業委員會委員朱巍說。他認為,不論是廣告的設計者,還是給它推廣的平臺和組織,都要承擔相應責任。“遇到類似騷擾情況,用戶既可以按照廣告法的規定,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舉報,也可以按照網絡安全法的規定,向網信管理部門舉報。如果已經造成了詐騙的結果,用戶還可以到公安部門報案。”朱巍說,類似廣告還涉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問題,“用戶也是消費者,一旦權益受到侵害,可以向消協組織舉報。” (記者 李松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