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錢幣是怎麼鑄造的呢?不懂實在無法辨真偽

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家對錢幣已經習以為常。錢幣本身就是世界上生產量最大、質量要求最高的產品,對產量和質量的要求貫穿了錢幣發展的整個歷史。那麼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中國古代,錢幣是怎樣鑄造的呢?小編總結了古代錢幣鑄造的三個階段,瞭解了古代錢幣的鑄造工藝和流程對古錢幣辨別真偽有很大幫助!

微拍堂

先秦尖足布大陰 公博85分

古代錢幣是怎麼鑄造的呢?不懂實在無法辨真偽

平板範鑄造→疊範→翻砂鑄造這三個階段始終存在著一個遞進的主導方向,那就是儘可能提高鑄錢生產的效率,並儘可能保持錢幣質量和成色的一致。

平板範鑄造

1957年,在山西侯馬發掘出一片春秋時期晉國的鑄銅工廠,以及大量早期鑄造空首布的移範。春秋戰國時代,戰爭、祭祀和日常生活使青銅器佔據著重要地位。青銅技術的高度發展為錢幣的大量鑄造提供了生產基礎。

微拍堂

先秦安邑二釿 公博82分

古代錢幣是怎麼鑄造的呢?不懂實在無法辨真偽

起初人們用調和好的黏土材料製作範的塊狀外形,刻出刀或布的形狀和錢文,然後在範上刻出澆注的流槽,再把熔鍊好的金屬液注入型腔。等冷卻之後破範取錢,這就是平板範澆注。古代工匠們用高超的技藝把錢幣鑄造的精細、輕薄,當時每鑄一枚錢幣都要打碎移範,每一範都要一刀一刀細刻錢型和錢文。這種一錢一範的工藝,不但費工費時、效率不高,而且沒有兩枚錢幣是一樣的!

微拍堂

孫吳大泉當千

疊範

疊範就是錢範的疊層鑄造,這就是裝有若干層泥子範的疊柱包,首先鑄成一種同母範。母範猶如一個小盤子,裡面有陽文的錢型,正中間有一個突起與四周的錢幣相連,把調和好的黏土在母範中拍實後取出陰乾後,就成為子範。

古代錢幣是怎麼鑄造的呢?不懂實在無法辨真偽

子範的錢型正是陰文,正中間被母範的突起頂成一個小洞,把泥子範兩兩相合,疊放若干層,外面用泥糊好,這樣做成的疊柱包裡泥子範中間的小洞正好連成一條澆築道,並連接每一層的錢型。把疊範包放入烘範窯內加溫烘乾,以免在澆築時因為疊柱包含有水分,澆入高溫的銅液時由於溫差太大而造成開裂。

微拍堂

保粹90 隋曲筆五銖

疊柱包烘乾後就可以把銅液倒入範包中,冷卻後敲碎外面的泥殼,一座琳琅滿目的錢樹就呈現在我們面前。

翻砂鑄造

翻砂鑄造,首先用四根木條做成空腔,填上極細的沙土,夯實後排放好錢幣的原型,再把同樣的一個木框合在上面,灑進沙土後填實,翻轉後提起上面的第一個木框,錢幣原型就留在第二個框上,而第一框則在沙面上留下了錢的正面,再在第二框、第三框上如法炮製,反覆進行,就製成了一框框砂型,從而源源不斷地製造出無數砂型。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把砂型壓出澆築的流槽,每十餘塊混在一起就可以澆鑄銅液了,待銅液冷卻之後,打開型腔,拋開砂型,取出錢樹,難怪我們找不到錢範了。

微拍堂

順治通寶背右同 公博88分

古錢幣流傳至今,錢幣的鑄造工藝在錢幣本身的體現是不變的,如今古玩市場,錢幣真真假假,總讓人摸不著頭腦,只要我們多學習,相信工藝再模仿也無法超越古代匠人鑄造的錢幣,總會被我們識破,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學習古錢幣收藏有一定的幫助,感謝大家的關注!

微拍堂

雍正通寶 公博85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