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本你每天都要看的書,卻一直受到冷遇


是什麼原因,讓我們不再願意親近我們的語文課本?

據父輩的說辭,語文課本是他們那一代人共同的上學回憶,傾注了大量的閱讀時間和審美經歷。而到了我們現如今的00後,10後,語文課本多半成了無用的擺設,成了生字詞聽寫本,沒有多少孩子願意花時間去閱讀,僅僅剩下的一點尊嚴,是作為語文課的標誌。

它是一本你每天都要看的書,卻一直受到冷遇

事實上,難道是課本的質量不夠嗎?語文課本教材的編寫都是國家教育部主持的,不是一個或幾個人的事情,一般還會選擇一些地區進行試教,採取多方意見後才編成的。所以語文課本的質量以及權威性,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但之所以引起這樣尷尬的局面,原因有下列這些。。

一. 學生的閱讀選擇較多。

比起上個世紀的學生來說,現在的祖國花朵的讀物不可謂不多。青春小說、時尚雜誌、體育刊物等等,現在的孩子,眼光更多地投向了課堂外的精彩生活領域。我們的語文課本,不是說摘選的文章質量不過關,而是學生的興趣,更多地被吸引到了其他領域。

筆者這裡希望,編課本的大專家們在選文時更加註重與現代生活掛鉤。比如選擇性地,將一些優美的網絡美文編入散文、一些議論性很強的體育解說文編作議論文,也倒是不錯的選擇。

二. 課本背鍋,成了牴觸情緒的“原罪”

雖然語文課本的文章內容大都出自名家,而且排版也是有條有理。但是針對性確實值得商榷的,不同的學生興趣愛好不太一樣。有的學生喜歡詩詞,有的卻討厭詩人詞人的矯情,喜歡小說情節的跌宕起伏……

但由於大多數的老師講課也是眼睛眉毛一起抓,做不到真的個性化,導致學生出現“語文課像睡覺”的牴觸情緒。誠然如此,強迫一個人專心致志聽一篇不感興趣的文章的精講,哪怕成年人都會覺得厭煩,更不必苛求孩子。

而語文書作為這種厭惡情緒、牴觸情緒的“原罪”,被不少孩子束之高閣,倒也是挺委屈的。

它是一本你每天都要看的書,卻一直受到冷遇

三. 紙質閱讀熱情本身在下降

隨著電子科技技術的發展,手機、電腦普及千家萬戶,因此紙質閱讀,尤其是對於尚未完全懂得閱讀重要的學生,顯得更加式微。在這種大背景下,語文課本的生存空間被壓榨得更加變本加厲。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想要重新贏得語文課本在孩子們心中的地位,當務之急還是要加強孩子的紙質閱讀熱情。紙質閱讀的優點,電子屏幕閱讀始終無法代替,這一點不做過多的論述。

無論在家還是在學校,都應該鼓勵孩子多看書,當然需要引導他們在感興趣的基礎上,閱讀有益的書。(漫畫書類的快餐文化的書還是應該要摒棄的)

它是一本你每天都要看的書,卻一直受到冷遇

四. 應試教育階段,“閱讀無用論”的猖獗

儘管我們常說要鼓勵學生閱讀,但是有目共睹的是,不少學校,不少老師,以“閱讀無論”“看書影響學習”為由,經常肆意沒收學生的課外讀物,甚至隨意打擊學生的閱讀熱情。殊不知,這種短視行為,看似是為學生後,但卻剝奪了學生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本的權利,嚴重者甚至影響了一個人一生閱讀熱情和習慣。

不少老師也會說,這樣做是為了禁止學生看一些快餐類的書籍,浪費學習的時間。無可厚非,老師的出發點固然是好。但是這樣“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卻是一種管理層的失敗,也是教育層面上徹頭徹尾的失敗。

“一刀切”的管理方式,是一種認知上的懶惰,一種管理上無能的體現,更是管理層對學生前路人生極度不負責任的體現。

不少學生,可能會在中學階段,愛上閱讀,並走上文學之路。有些真正有文學熱情和夢想的未來的“莫言”們,就這樣,因為“升學率”,為了眼前苟且的成績,被徹底扼殺在搖籃裡。像極了曹植在吟“七步詩”的時候,吟到第二句,腦袋“咔嚓”一聲被哥哥取下來了。

筆者這裡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多的學校,能真真正正地每天給學生加入一定時間的閱讀課,其他時間則禁止看課外讀物。這樣,既給了學生閱讀時間,又不會佔用學習時間。

筆者知道,發牢騷容易,當憤青容易,但解決問題卻沒有上述的那麼簡單。但是筆者更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察覺這個問題,關愛我們身後的學生的閱讀熱情,以及他們人文素養的培養。

當這些問題解決了,我們的語文書不受重視的問題,也就解決了。因為只有每個學生都喜歡上了閱讀,學會了閱讀,語文書也就真正功成身退。

最後,筆者不敢說是什麼文學大匠,但是也熱愛文學,也有一個小小的文學夢,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文藝青年。如果你也是一個文藝青年,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