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老板被员工家属“碰瓷儿”,我们应当责备谁?又可以相信谁?

丁总的物业公司最近遇到了个大麻烦。

业主在停车场违规堆放杂物,公司的保安前来劝阻并业主发生了争吵。

怎奈保安有心脏病,争吵过程中心脏病发倒地。业主惊慌失措,没有第一时间叫救护车,也没有能力进行急救,而是浪费了些时间跑到物业办公室找人。公司尽管快速叫了救护车,也试图进行非专业的心肺复苏,无奈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

家属自是不依不饶,找业主理论。业主说又不知道保安有心脏病,后来害怕麻烦躲到其他地方了。

家属就在物业公司办公室静坐、拉横幅,并且引来媒体争相报道,痛说公司欺压员工、管理不善,还散布消息说物业收费不做事,负责人中饱私囊。

一时间,在媒体的加温下,小道消息满天飞,很多业主也上门要求退还物业费,联名要更换物业公司,更甚者丁总及家人也被媒体记者和不嫌事大的围观者不堪其扰。

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媒体有没有想着先去搞清楚呢?

公司老板被员工家属“碰瓷儿”,我们应当责备谁?又可以相信谁?

01 制造恐惧是很容易的事

为什么媒体一定要给我们反映一个扭曲的世界

新闻媒体帮我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但它们也在扭曲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似乎大家都在指着记者们不说实话,是记者们刻意为之吗?还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

我们应当责备谁

当坏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总是找一个简单、直接的理由去责怪他人,这是我们归咎于人的本能。我们似乎总是很自然地想到,一定是有人故意做坏事。我们总是倾向于相信有人利用权利或手段,才能使事情发生,否则这个世界会让人感到不可预测、非常可怕。

归咎他人的本能让我们夸大了个人或某个团体的作用。我们找到了替罪羊,问题就能解决了吗?

02 我们可以相信谁

我们能从媒体以外的什么地方获得信息?

媒体(media)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s”,音译为媒介,意为两者之间。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它是指人借助用来传递信息与获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载体、中介物或技术手段。媒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承载信息的物体,二是指储存、呈现、处理、传递信息的实体。

我们通常将媒体划分为两种形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互联网时代的我们,获取信息的绝大多数通路是通过新媒体。它具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共享性与个性化、社群化等特点,尤其很多“大V”的“自媒体”更是凸显了新媒体的优势所在。

但媒体从业者的视角就是媒体呈现出来的世界,是世界的一部分,并不是世界的全貌。

我们可以相信专家和社会活动家的专业信息吗?

姑且不谈我们能与这些专业人士面对面交流、讨论问题的机会百不一遇,难得能够听取到他们最直接的解读。即便有机会亲耳聆听,我们整理后的文字呈现出来的意思并不一定就比媒体上的信息更真实。而且,专家也都有自己的局限行,他们只对自己熟悉的特定领域拥有专业知识。

03 为什么人们总是习惯与用单一视角去理解这个世界?

我们非常喜欢简单的想法,也享受真正理解到真想的喜悦,所以,当我们发现一个简单的想法可以解释很多事情的时候,我们会非常开心,觉得世界变简单了。

《事实:用数据思考,避免情绪化决策》 (作者汉斯.罗斯林/欧拉.罗斯林/安娜.罗斯林.罗朗德)提出了一个观点:

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有单一的原因和单一的解决方案,他们把这成为人类的单一视角本能。

例如:一种观点认为平等是最重要的事,那么我们就会简单地认为所有问题的根源都是由不平等带来的,我们需要反对不平等,而所有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重新平等地分配资源。因为这种思考方式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而我们无需了解事情的本质就可以下结论。

04 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

《事实》一书是汉斯携两位家人为改变人们的一些思维方式而贡献的一场知识盛宴,帮助我们建立“尊重事实”和“实事求是”的世界观。

实事求是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事实就在眼前”,为什么不同的人看到的规律是不一样的?

差异在于“求”的方法。

公司老板被员工家属“碰瓷儿”,我们应当责备谁?又可以相信谁?

怎么样才能拥有事实求是的思考方法?

控制单一视角本能

单一视角会限制我们的想象力,因此,我们需要时刻牢记获取最佳捷径问题的方法就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问题,得到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

1) 检查我们的想法,发现不足之处;

2) 认识到经验的有限性,同时也要注意专家也有局限性;

3) 对自己未知的领域要保持谦逊,多听听来自不同领域的人的意见;

4) 关注数字,否则我们无法理解世界,但更要专注于发现数字背后的真实世界;

5) 当心简单的想法和简单的解决方案,应当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

寻找原因,而不是寻找坏人

我们不应当将坏的结果归咎于某一个人或某个团体,而应该检查整个系统,从组织机构和科学技术两个系统的维度。

首先接受没有人刻意为之这个事实,然后努力去理解这个事情发生背后的系统性原因。

当有人号称最急做了什么伟大的业绩的时候,问问自己,如果没有这个人,是否这件事情仍然可以发生。通常是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行使得好的事情发生了。

同理,坏的事情发生也是系统性的问题导致的。

警惕制造恐惧的预言家

我们原本就更容易获得负面新闻,从而产生负面情绪,进而产生了焦虑。我们要想控制我们的负面情绪,就要做到对坏消息有思想准备,更多的坏消息并不意味着更多的坏消息。我们能听到更多的坏消息,有时仅仅是因为我们对坏事情的关注度和监控能力提高了,并不意味着这个世界在变得更坏。

要想控制我们的恐惧本能,我们需要计算真实的风险。风险=危险程度X发生的可能性。我们感受的世界,比真实的世界更可怕,这是因为我们注意到的信息都是被媒体精心选择过滤后的,而媒体刻意选择那些吓人的信息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要想控制情急生乱的本能,我们需要做到循序渐进。坚持了解相关切准确的基础数据才真正有用。任何关于未来的预测都是具有不确定性的,我们应当坚持对预测有一个全面、包含多种情形分析的了解。

“以数据作为根治无知的良方,以理性作为心灵瓶颈的源泉。因为这个世界并没有你所感觉到的那么糟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