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兒“搶”裙子的戚薇:我拒絕嬌慣孩子

和女兒“搶”裙子的戚薇:我拒絕嬌慣孩子

相信大家對戚薇都不陌生了吧,剛剛度過結婚紀念6週年的七哥,不僅直爽的性格很招人喜歡,還因為女兒Lucky上綜藝又圈了一波粉。

人小鬼大的Lucky,簡直就是迷你戚薇,大大咧咧的性格,特別痴迷化妝品和好看的衣服,那副可愛的模樣可是吸引了不少觀眾的關注。

和女兒“搶”裙子的戚薇:我拒絕嬌慣孩子

不過普通家長會苦惱的問題,明星家長也會有哦!


面對孩子任性,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許多家長都是苦惱不已。即便是一些明星也遇到過自家孩子存在著這種情況。

和女兒“搶”裙子的戚薇:我拒絕嬌慣孩子

戚薇在參加《拜託了冰箱》的綜藝時,就經提到過十分喜歡化妝品和漂亮的小裙子的Lucky的幾件趣事。


有一次Lucky向媽媽表示,媽媽的裙子非常好看,而下一句竟然對媽媽說:“這是我的”。


大多數家長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都會縱容孩子,並且將裙子交到孩子的手中。可誰知道戚薇卻霸氣的回應:“不,是我的。”

和女兒“搶”裙子的戚薇:我拒絕嬌慣孩子

而在一旁的何老師也吐槽,不知道是不是媽媽太過於幼稚,還是女兒太過於成熟。


戚薇接著說:“之所以拒絕,就是為了要從小培養她的意識,千萬不能讓孩子認為你的年齡小就有道理,就可以把別人的東西變成你的東西,這種舉動是不禮貌的,誰都不可以慣著孩子的這個壞毛病。”


不得不說,戚薇這種教育的方式確實是很正確的。每一個家長都曾面對過孩子,向自己提出無理的要求,但大多數家長都會去選擇縱容孩子,孰不知這種舉動反而會給孩子帶來影響。


孩子的資質或許是天生的,但孩子的性格都是後天才養成的。孩子的性格跟孩子的成長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和女兒“搶”裙子的戚薇:我拒絕嬌慣孩子

無獨有偶,相似的事情我們家也發生過。


有次我下班回家,看到閨女毛毛把我的飾品櫃翻得亂七八糟,光是脖子上就帶了好幾條項鍊、絲巾,手腕上也沒閒著,鐲子手錶的一通亂套。


這些東西都是我平時很愛惜使用的,所以看到那一幕別提多氣人了,老母親的血壓蹭蹭蹭的升高,深呼吸了好幾次,才跟毛毛說:這些是媽媽的東西,你沒有經過允許不應該亂動媽媽的東西。


結果毛毛還沒說話,姥姥在旁邊發話了:


哎,玩一下又有什麼關係嘛,這些以後早晚都是我們毛毛的。


這樣的話是不是聽著特別熟悉?尤其是在老一輩人的嘴裡出現的頻次高。

和女兒“搶”裙子的戚薇:我拒絕嬌慣孩子

當家裡買了平時不捨得買,相對比較貴的食物時,父母是不是總是習慣給孩子多吃一些,自己少吃或者不吃,把好的、貴的儘量都省下來給孩子?


車釐子剛上市的時候特別貴,有時候買一點回來,洗了放在餐桌上,家裡人都會讓孩子多吃,自己也就嘗一兩個。


老一輩的父母尤其會這樣,即使孩子拿起車釐子遞到姥姥嘴邊,自己也會拒絕說:


“哎呀姥姥可不捨得吃,都給寶寶吃。”


就像孩子玩我的東西,老一輩也會無傷大雅不疼不癢地說幾句,因為他們覺得孩子是家裡最寶貝的,什麼好東西都應該留給他們。


這樣並不好,很容易讓孩子養成自我為中心的習慣,這樣孩子只會越來越任性。


教育專家馬卡連柯說:“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其實這也是父母給自己最可怕的禮物。


戚薇的做法就很好,明確地告訴孩子,“這是我的,不是你的。”因為孩子要什麼都給,看似滿足了孩子的要求,其實這真的不是愛孩子。

和女兒“搶”裙子的戚薇:我拒絕嬌慣孩子

我曾經在書上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冬天的一個晚上,媽媽帶著3歲的皮魯去朋友家串門。回到家裡後,皮魯突然發現一直攥在手裡的一塊糖果不見了。那塊糖果是媽媽的朋友給的,他家沒有這樣的糖果。發現糖果沒有了之後,皮魯著急地哭了起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來安慰他,並承諾第二天給他買他最喜歡的玩具。但是,皮魯沒有妥協:“我要!我要!!我一定要!!!”


皮魯打著滾哭鬧,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看得實在心疼,便帶上照明工具,“傾巢”出動,沿著回來的路進行“拉網式”搜尋。眼看到了午夜12時,糖果還是沒有找到,媽媽看到因絕望而死去活來的孩子,終於硬著頭皮敲響了朋友家的門……


經歷小小的失望就這樣歇斯底里,預兆了未來災難的來臨……


皮魯長大了,想找一個女朋友,但他看上的女孩根本看不上他。他不再打滾哭鬧,而是拿起一把刀子割破了自己的手腕……


在醫院裡,皮魯被搶救過來了,但是他卻又開始絕食。父母哭著對他說:“你想把我們急死?不就是一個女孩嗎?人生的路還長著呢,好女孩多的是。”但是他恨恨地說:“我就想要她!要她!一定要她!!”


從一塊糖果開始,皮魯被無休止的滿足溫柔地包圍著,直至失去了理性……


——摘自美國心理學家華萊士的著作

《父母手記:教育好孩子的101種方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對孩子呵護備至、有求必應,孩子會以自我為中心,久而久之終將鑄成大錯。

和女兒“搶”裙子的戚薇:我拒絕嬌慣孩子

法國思想家盧梭曾在《論教育》中指出:


你瞭解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越多,遲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絕他,這種意料不到的拒絕,對他的傷害,遠遠大過他不曾得到過滿足的傷害。”


所以家長要明白,拒絕孩子不是傷害,嬌慣孩子,無條件的滿足孩子才是!


在正常條件下,適度的有原則的拒絕,不但不會傷害到孩子,反而會讓他們內心更加強大,對未來適應得更好。


孩子畢竟有一天要獨自去面對生活。真實的世界裡,我們的欲求並不會總是能夠被滿足。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他們就需要懂得自己並不能為所欲為,他們的要求也不會總被無條件的滿足。就是說,他們需要有邊界感。


沒有邊界感的孩子,如同行走在黑屋子裡,他看不到哪裡是牆,因此缺乏真實的安全感,往往由於橫衝直撞而受傷。牆,就是我們的慾望和行為的邊界。孩子看得到這面牆,就知道哪裡該走哪裡不該走,因此內心更加安全和堅定。

和女兒“搶”裙子的戚薇:我拒絕嬌慣孩子

愛孩子,是我們為人父母的本能,就像是自帶的屬性。當我們成為父母后,最難的是教育好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任性、分不清對錯而犯錯誤的時候。這時,父母心裡就要有一杆秤,什麼時候該堅持原則,千萬不能無條件的嬌慣孩子、凡事以孩子為中心,這樣才是真正的愛孩子,為孩子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