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温度】 小园寻梦:中关村的绿色营造

绿营

造色中关村

【中关村温度】 小园寻梦:中关村的绿色营造


“不好意思,打断一下。一分钟。一会儿我要跟社区民警入户。趁着泰山老师在,花园里的那头该怎么整,我得问问专家……”80年生人的胡扬是中关村街道科育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她口中的花园是社区居民用心打造的“育园”,而“泰山”老师则是带着居民进行花园营造的自然之友盖娅设计的创始人高健。


用心呵护我们的“精神花园”

【中关村温度】 小园寻梦:中关村的绿色营造

用心呵护我们的“精神花园”

【中关村温度】 小园寻梦:中关村的绿色营造

胡扬向高健请教花园维护问题


位于中关村街道科育社区的“育园”是海淀区首个由社区居民齐动手、通过废弃物再利用等方式建设和维护的社区小花园。2017年至今,胡扬参与了育园建设的全过程,到现在她还每天张罗着给小花园添些啥,成了花园设施的“募集员”。哪家有废弃的能用在花园里的东西,总是先告诉她,由她来统筹安置。哪位居民对小花园有合理化建议,也是先汇总到她那里,由她去协调居委会、设计公司和街道。她看着这块小地,从荒草丛生、垃圾遍地到如今花团锦簇、郁郁葱葱。


【中关村温度】 小园寻梦:中关村的绿色营造

科育社区书记赵元莹(左)与老党员马杰(右)参与花园维护工作


花园的建设离不开科育社区赵元莹书记的功劳。如果没有她的支持,估计很难有这么多人这么投入感情地建设营造。她通过朋友圈号召更多的人参加志愿活动,每次活动都亲自参与组织,有时还自己掏钱买花苗。她真心希望这个花园项目能对社区建设、组织培育、和谐社区的营造起到带动作用。


这个花园,没有名贵的苗木,没有牡丹、玫瑰、百合、郁金香、康乃馨这些人见人爱的花朵。这里有老槐几棵,蔷薇数丛,开着小花的月季和香草并不争奇斗艳。旧轮胎、废木箱、破窗户……在胡扬和居民志愿者的眼中,这里是属于自己的“精神花园”。

【中关村温度】 小园寻梦:中关村的绿色营造


80多岁的孙淑珍奶奶从花园建起来后就坚持来花园“干干活”。“也没啥特别累的活,就是扫扫落叶,铲铲堆肥。”“去年几乎是天天来。老人家身体不好,加上今年疫情影响,我们安排她每周一天值班。这不,疫情风险降级了,老人来花园拾掇又勤了。”胡扬介绍说,孙奶奶心灵手巧,是花园志愿队的手工担当。


卜宪玲阿姨年轻时种过地,之前在楼栋门口开垦了一块荒地,种上了菜。“老人家也不图啥,种菜就是一乐。离不开土地。”不过,这块菜地在社区绿化整治的时候被收回了。小花园开建,卜阿姨把自己对土地所有的热情都倾注在了这里。采访进行的时候,阿姨话不多,总是前前后后忙个不停,除草、翻地,是个干农活的好把式。“来到北京,很难有机会在家门口干干活了。”阿姨说。

【中关村温度】 小园寻梦:中关村的绿色营造

从左到右:孙淑珍、卜宪玲、刘书萍三位阿姨将自己大部分心血都倾注在小花园

小花园不仅聚集了众多平常“无用武之地”的园艺爱好者,更吸引了许多之前足不出户的老人。在小花园建设之前,胡扬基本不认识刘书萍阿姨,因为平日里阿姨几乎不出门社交。儿子鼓励刘阿姨出门多跟老人们交流,有了小花园建设的契机,邻居尚秀娟阿姨带着刘阿姨一起参加了志愿小组。她俩主动承担了小花园堆肥的管理工作。在盖娅设计的指导下,阿姨们开始搜集厨余垃圾,进行碎化处理、施肥。此外,她们还要“记账”,通过“账单”记录育园的“碳汇”。两位阿姨积极努力,成功说服社区菜店将烂菜烂叶全部送到了小花园。菜店的小秤帮了阿姨大忙。“投入多少,产出多少,核定减排多少,两位阿姨心里门儿清。”胡扬笑着说。


【中关村温度】 小园寻梦:中关村的绿色营造

利用每天巡查社区的机会,赵立祥警官总会为花园带来意外惊喜


社区民警赵立祥也加入进来。别看他平时不苟言笑,干起活来那是没话说的壮劳力。复杂的雨水收集系统需要上屋檐,挂管道,最后收集到比人还大的收集水箱里。没有赵警官出手,大爷大妈们可犯愁了。利用每天巡查社区的机会,赵警官总会带来意外惊喜。哪儿有些啥新鲜玩意,总是第一个被他“慧眼识珠”。这不,花园里现在做花盆的工地砂石车就是他淘回来的。


【中关村温度】 小园寻梦:中关村的绿色营造

王秀清阿姨(左)和老姐妹共同维护花园


王秀清阿姨在小区里出了名孝顺,在照顾90多岁的母亲之余,她总是热心参与小花园的建设。由于住在小花园前面,疫情期间她隔几天就要来花园里浇水、拾缀花草,每天下楼倒垃圾的功夫都不忘到花园里看看。86岁的应云娥阿姨搬到了上地还不忘回来,每次营造,都会从上地赶过来。还有刘信美阿姨,在营造期就风雨无阻地参加大型工作坊日的活动,在疫情后期,主动加入了日常维护。丛培珍阿姨和蔡玉珠两位阿姨,60来岁,因为相对来说比较年轻,每次营造都捡最重的活干,搬运石板、运土 、挖坑……就像小伙子一样,不辞辛苦。马杰、张芝英、杜胜船、王荣珍、张秀英、马王杰、范惠琴、李学才……讲起社区的这些叔叔阿姨们,胡扬真的是滔滔不绝。赵书记说,在花园营造的过程中,社区老党员和在职党员发挥了重要的带头作用。“除了大爷大妈们,参加我们营造活动的志愿者还有很多,有大学生、中小学生、企业员工、社会组织等等。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很难有现在的成果。”


离梦最近的地方

【中关村温度】 小园寻梦:中关村的绿色营造

离梦最近的地方

在自然之友的圈子里,所有的成员都要有个“自然名”。高健给自己起的“自然名”叫“泰山”。

在北大攻读硕士学位时,高健就被北大景观倡导的“脚下有土地,眼里有社会,心中有人”的设计伦理所感染,对自然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0年,他加入中国最早的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


【中关村温度】 小园寻梦:中关村的绿色营造

2017年,高健发起组建了自然之友·盖娅设计工作室(FON·GAIASCAPE),专门从事可持续环境设计和永续设计教育。拥有北大景观与自然之友基因的盖娅设计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它所秉持的是“人人都是设计师”“参与式设计”的理念。高健觉得,要改变世界并不需要每个人做改天换地的努力,其实很简单,做一个更好的沟通者,找出更多创造性的方式。盖娅设计邀请社区居民、志愿者一起,大家共同做设计,参与到环境改造的活动中来。盖娅的专业设计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协作者的“辅导员”角色,他们将环境设计中不合理的地方指出,并加以引导,让大家不断完善设计方案。

【中关村温度】 小园寻梦:中关村的绿色营造

高健选择从生态社区营造、生态校园营造、自然教育营地、生态营造培训课程四个方面来实践自己的“绿色梦”。可是,这个梦要从哪里启航呢?高健最早想到的就是燕园之南的中关村。“中关村是中国开风气之先的地方,我的绿色实践理念要是在中关村都无法落地,在其他地方只会更困难。”高健回忆创业之初的市场分析。就这样,高健带着自己的理念,怀揣自己的梦想,来到中关村街道。


没想到他的理念和中关村街道的需求不谋而合。这些年,北京市政府的“腾退建绿、疏解还绿、见缝插绿”的方针得到了居民们的拥护。可是,腾退出来的地方零零散散,难成规模,简单的复绿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高健的居民绿色实践理念打动了街道工作人员的心。小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发动居民积极参与绿地的建设和维护,既能将居民组织起来爱护共有的家园,也能普及绿色环保理念。小小一块地,打造一个居民参与共建共管的“口袋公园”,一举数得。立项评估中,高健提出的方案以90多分的高分获得专家委员会的支持。


大家齐动手,垃圾变为宝

【中关村温度】 小园寻梦:中关村的绿色营造

大家齐动手,垃圾变为宝

高健的绿色实践理念最早落地的地方就是中关村街道的科育小区和科春小区。


【中关村温度】 小园寻梦:中关村的绿色营造

图|盖娅设计第一次走进科育社区,大家畅所欲言描绘心中的花园

2017年6月,高健与他的盖娅设计师们第一次走进了小区。逛完小区、踩完点后,最重要的就是和居民们见面,让居民参与到家园共建的行动当中来。“他们(盖娅设计师)挺特别的。看完场地,他们请我们组织小区的居民一起来‘工作坊’”,胡扬回忆说:“刚开始,大家不明就里,以为就是咨询一下居民对花园的期望,想问问需要花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退休的大爷大妈、暑假闲在家中的孩子们最早参加了这次“课”。


【中关村温度】 小园寻梦:中关村的绿色营造

图|社区居民为花园营造献计献策

在这堂课上,高健让大家畅所欲言,描述期待中的花园。“铺上草坪吧,干净整洁……”“种点花草,整点名贵的苗木,紫薇、龙柏啥的都行呀!”“都种上月季,四季开花,多好看呀!”“这里有棵杨树,每年飘絮。另外空心了,树干又粗,有安全隐患,得锯了去。”“叔叔,叔叔,能不能做个生物角、堆肥箱。我们在课本里学过……”“种点菜,绿色环保,没农药……”大家踊跃发言。


大家都很有想法,高健说。不过,大家的想法都不完善。全部铺草坪、全种上月季,确实是整洁美观好看了,但是,这种传统园林方式构建的景观是不可持续的,后期打理维护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且这种投入产出的只有视觉上的“美”,价值单一不划算。“在大家的需求、建议之外,我们提倡‘永续’、低碳、自循环。就是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干预,让花园的生态系统能够自己运作起来。”“比如,锯掉的大树,其实就可以用树桩做成花园里的凳子。可以做简易的雨水收集系统。其实,还有香草食物花园、一米菜园、落叶厨余堆肥、蚯蚓塔、育苗箱等……另外,我们在花园营造过程中推动社区废弃物循环再利用,鼓励大家把家里的废旧物品贡献出来,用于美化和营造景观……”“上了课才明白,泰山老师他们的设计不是简单的造景观,而是发动大家从身边做起。”社区居民不无感慨地说。


【中关村温度】 小园寻梦:中关村的绿色营造

【中关村温度】 小园寻梦:中关村的绿色营造

这下小区里的垃圾都变成了宝。无人认领的自行车,卸下轱辘挂上墙,既是造型也为攀援植物提供了攀爬的篱笆。原来无人清理的装修垃圾里,大爷大妈们“淘出”了不少宝贝:便坑成了花盆,拆下的石膏柱成了花架,拆下的旧木窗,经过小朋友的一番涂鸦,也成了花园里的装置景观。那棵锯下的大树,粗大的树干被做成了一个个古朴的树桩椅,而枝节部分则成了花坛的木桩篱笆。屋檐的雨水不再倾泻入地,而是被收集到雨水回收桶中,居民会用于浇灌花园中的花草。早在2018年,科育和科春社区就已经践行了垃圾分类——大爷大妈们把自己家里的厨余带来堆肥箱。花园的角落里,不知哪位居民贡献了一只木盒子,上面毛笔字工整地写着“212型 晶体管高频信号发生器 上海无线电仪器厂”,充满了社区住着的中科院人满满的回忆。

【中关村温度】 小园寻梦:中关村的绿色营造

枯死的大树做成的树桩椅

花园营造给胡扬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家的创造力。有一次,大家从建筑垃圾堆里找到了一扇旧纱窗,正不知如何处理的时候,一位居民提出,可以用纱窗做“十字绣”。就这样,心灵手巧的居民们一阵穿针引线,这幅纱窗就成了“容器空间”的路牌。“这脑洞和创造力!”胡扬甚为折服,“高手在民间”。


我们的育园:阳光总在风雨后

我们的育园:阳光总在风雨后

“昨天有个住户换了车胎,他带回小区,给我们做花园的置景。泰山老师,您看咱们在这个地方再增加些什么植物会比较好?”胡扬已经把高健拉到了花园另一头。

【中关村温度】 小园寻梦:中关村的绿色营造

中关村一小的孙艺恒和骆心逸为花园浇水

小区的住户,中关村一小四年级的孙艺恒也趁着有空来到花园。对于这个花园,她最有发言权了。您瞧,花园的名字“中关村·育园”,花园里各功能区的路牌,“休闲座椅”“攀援植物”“曼陀罗香草花园”“一米菜园”……都是她、骆心逸和其他小伙伴的“手笔”。今天,胡扬还带来了居民们收集来的生椰壳,孙艺恒和志愿者奶奶们一起给绿植换盆。给椰壳打上眼,穿好麻绳,移好绿植,培上土……动作娴熟。

【中关村温度】 小园寻梦:中关村的绿色营造

孙艺恒经常和小伙伴们到花园观察动植物


提起小花园,孙艺恒就会非常自豪。“这是薄荷,它是有防蚊效果的。这里是我们的堆肥箱,把平时吃剩的菜叶子放这里,经过发酵、蚯蚓的作用,就会变成肥料。这是育苗箱,里面是我们用种子培育出的小苗……” 在盖娅设计师们的指导下,在这里,孙艺恒得以有机会近距离观察植物的生长、花朵的绽放、蝴蝶、蜜蜂、蚯蚓……


【中关村温度】 小园寻梦:中关村的绿色营造

孩子们也是干活的一把好手

“口袋花园”的建设也吸引了附近在中关村一小上学的其他孩子们的关注。在小花园观察、拍照、收集资料,成为他们课后生活的一部分。科育社区还与中科院第三幼儿园联合举办了社区亲子早教课,让孩子们观察植物,为他们普及可持续生态相关知识。


【中关村温度】 小园寻梦:中关村的绿色营造

花园里各功能区的路牌都出自孙艺恒和她的小伙伴们之手

科育小区和科春小区以这样的方式建设“口袋花园”,是之前没有过的创新。“从工程的角度,这种规模的‘口袋花园’其实差不多一两个月就可以完工。但是,这两个花园,我们已经做了3年了。”高健说。“花园的营造主要依靠志愿者,3年来陆陆续续有800多人次参与过这里的建设。根据居委会的统计,2019年科育育园的营建工作坊活动的志愿者服务总计时长达到了4000个小时!”这还没算居民每日用在浇水、除草、堆肥等维护上的时间!由于营造时间长、物料来源主要靠“缘分”,目前的花园在区域功能规划方面依旧遵循盖娅设计与居民达成共识的最初底稿,但是在细节布置方面,随着居民的不断参与还在继续生长。“也许这就是居民‘参与式设计’的特点吧,人人都是构建美好生活的设计师。” 高健说。

【中关村温度】 小园寻梦:中关村的绿色营造

企业员工也参与到育园的营造当中

胡扬还记得3年来育园建设的辛劳。“我们组织了18场比较大的花园志愿营建活动,赶上了两次大雨、一次大风,但是大风大雨没有浇灭大家的热情。我觉得,育园的建设是‘阳光总在风雨后’。”


【中关村温度】 小园寻梦:中关村的绿色营造

温度小中插:育园建设小记

2018年的夏日,我报名参加了盖娅设计工作室在北京中关村南路科育小区的社区花园营建活动,这次的营建活动是建造一个花园育苗箱。


走进小区里,远远传来朗朗的笑声,一群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们正在小区的一片菜园里打理着花园的植物。这片菜园原是一片堆满垃圾的荒地,居民对这片卫生死角一直是怨声载道。在居委会组织协调下,社区居民与盖娅设计工作室开始了共建共营社区花园营造活动,将遍地垃圾的荒地改造成了具有雨水收集、可食花园、落叶堆肥、蚯蚓塔等多种元素的生态小花园。


这样的花园不仅改变了景观效果,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结构和周边的小生态环境,同时通过花园营造拉近了邻里之间的感情。大爷大妈们因惦记着自己亲手建造的花园,亲手播种的植物,会经常光顾于此打理花园,聚在一起交流种植经验。以社区花园为依托的社区交流平台自然形成,一种社区居民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从这片小小的花园蔓延开来。


在科育社区花园营造活动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从设计方案到制作完成带来的成就感,也找到了自己最初的“居民家庭厨余不出社区”的设想与实现这一设想之间的距离,也领悟到:只有引导公民行动,使每一个人将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行动,才能有效地改善我们周边的生态环境。每一个社区就如同城市的细胞,如果城市中的每个社区如同科育社区一样行动起来,城市的大环境就一定可以改变得更友好。


金刚(自然名)

摘自“盖娅自然教育”


【中关村温度】 小园寻梦:中关村的绿色营造

【中关村温度】 小园寻梦:中关村的绿色营造

【中关村温度】 小园寻梦:中关村的绿色营造

【中关村温度】 小园寻梦:中关村的绿色营造

中关村科学人文街区效果图


科育、科春、白塔庵、知春里西,高健已经将他的绿色梦想植根在中关村街道的四个社区。现在,他正忙着中关村众享荟科学人文体验街区的环境改造。


【中关村温度】 小园寻梦:中关村的绿色营造

小园虽小,却是高健和社区居民们寻梦的地方。在这里,高健实践着他的绿色创业梦,社区居民则追逐着他们对土地的梦想。生活还在继续,大爷大妈们和盖娅设计师一起,依旧用心呵护、浇灌着这片属于他们的“心灵花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