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颇负盛名的一首词,写尽了离愁别恨,读起来扣人心弦!

随着古装剧《清平乐》的热播,相信很多人都被剧中喻恩泰饰演的晏殊的政治才能所圈粉。但历史上的晏殊更广为人知的却是他的文学成就。晏殊五岁能作诗,冠有神童之称。十四岁参加殿试,赐同进士出身。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亦是江西词派的领袖,有“宰相词人”之称。

晏殊颇负盛名的一首词,写尽了离愁别恨,读起来扣人心弦!

晏殊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多离愁别恨之情绪,但绝无纤柔颓靡的气息,反而多含寥阔高远的一面。如晏殊颇负盛名的一首词《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就是在写尽了离愁别恨的同时,又含有寥阔高远的一面。因此很多人评价此词,本质是婉约词,却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所谓离愁别恨,指的就是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晏殊这首词的千古名句,也是晏殊对离愁别恨的极致表达。或许分离前后表达惜别、相思的方式不同,但高楼骋望不见人的愁苦情绪却是亘古未变,因此晏殊这首词读起来极为扣人心弦。


晏殊颇负盛名的一首词,写尽了离愁别恨,读起来扣人心弦!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那么晏殊在这首词中,究竟是如何表达这种离愁别恨的呢?本文就让我们简单地来探讨一下。首先,词的开篇“槛菊愁烟兰泣露”,即菊花笼罩着一层轻薄的烟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沾有露珠,看上去又似乎像是在默默饮泣。尽管这里晏殊没有直接抒写主人公的心情,但是从他将兰和菊人格化来看,其实已经透露了离别后的愁苦情绪。

晏殊颇负盛名的一首词,写尽了离愁别恨,读起来扣人心弦!

所以也就自然有了后面的两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即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乍一看,是因为燕子受不住初秋早晨的轻寒而飞走了。实际上,它是为了烘托主人公自与心上人离别后,就孤孑的凄凉感受。至于上片后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则点出词的主旨是抒写离愁别恨。

晏殊颇负盛名的一首词,写尽了离愁别恨,读起来扣人心弦!

它的意思是说,明月是不明白人间离愁别恨的愁苦啊,竟然还将银辉直直照入朱门到破晓时分。我们说明月本就是无情之物,它哪能理解人间的离恨之苦,所以“斜光到晓穿朱户”也不过是正常的自然现象罢了。但住在朱户里的主人公却偏偏要怨恨明月的不解风情,这便是为了增添主人公离愁别恨的愁苦分量而别具一格的表现手法。

晏殊颇负盛名的一首词,写尽了离愁别恨,读起来扣人心弦!

然后,我们再来看词的下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历来深受好评的千古名句。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当然王国维的意思是说要高瞻远瞩,要能排除干扰,看到事物发展的主要方向,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晏殊颇负盛名的一首词,写尽了离愁别恨,读起来扣人心弦!

而晏殊词中的本意却是为了表达那种望而不见的离恨情绪,只不过他展现出来的境界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反而是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不过最终结果还是高楼骋望不见人。所以有了最后的“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即想寄一份书信给对方,但高山连绵,碧水无尽,我又不知道对方在哪里?对方这种情形,我想大家都能感同身受,慢慢的就失联了。

综上所述,晏殊的这首词不过是许多离愁别恨之作中的一首,但是它却可以称得上其中典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那种望眼欲穿,欲要豁达却终究还是没放下的愁苦之情,可谓是千百年来牵动着无数有情人的心弦。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