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活得元气满满,有人却浑浑噩噩?成事逻辑到底是什么?

PART 1


听过有钱人比你还勤奋,还努力吗?那你为什么还在葛优躺,明知道沉迷于享乐不好,却还是无法自拔呢?

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内在逻辑呢?如何真正有效地坚持地做成一件事呢?

看过太多的鸡汤文和励志书籍,但是很少有人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在某些事情上勤奋?有些人却自甘懒惰,明知不可为,却难以自拔。做成一件事内在逻辑到底是什么?


要解答这一连串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弄清楚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驱动一个人做事的内在动力到底是什么?答案是快乐。

有些人不同意了,书上明明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啊,大部分的个人成就一定是在经历痛苦中磨砺而成的啊,怎么可能是快乐?


为什么有人活得元气满满,有人却浑浑噩噩?成事逻辑到底是什么?

PART 2


一个人能持续坚持做一件事,一定是顺应人性的,最大的动能一定是快乐,快乐才是人的本性,而痛苦是反人性的。

痛苦只是你看到的香蕉皮,剥开这层皮,底层一定是快乐。

李嘉诚为什么到了九十岁仍然能保持半工作状态,因为他享受工作给他带来的快乐;

一个人为什么会迷上跑步,跑步的过程难道不痛苦吗?持续支撑他跑步运动的却是大汗淋漓后分泌的内啡肽带来的愉悦感;

阅读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痛苦的事情,但是当你真正专注阅读一个小时以上,甚至两三个小时的时候,专注下心流给你带来的极致体验会让你大脑如同做了一次瑜伽一般舒爽。

之前我曾经在文章中介绍过快乐的三种体验,

第一层是享乐型触手可及的快乐,比如睡懒觉,吃美食,买衣服等等,这些都是短暂的快乐。

第二层是自律的快乐,比如锻炼和阅读,包括工作,这些快乐想要获得,必须要先付出一些痛苦,但是快乐更加持久,对自己也更有益。

第三层是自我实现的快乐,工作的成就,事业的成功,获得了荣誉,出了一本书,这些都是需要通过长时间痛苦煎熬才可以获得的快乐,会更持久,带给自己的心灵体验也更佳。

这时候我们就能明白,快乐也分三个层次,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快乐分为自我满足的快乐,自我超越的快乐,自我实现的快乐,那这三种快乐曲线共同点和最本质的区别又在哪里呢?找到了相同和不同,我们就能解开为什么不同的快乐驱动人的不同密码。

为什么有人活得元气满满,有人却浑浑噩噩?成事逻辑到底是什么?

PART 3


我们现在已知快乐是做一件事真正内在驱动力,那我们假设一个目标来做一件事,我们来逻辑推理一下一个人持续完成一件事的步骤。

目标推导一个人去做事,做了一段时间后,他需要有反馈,这需要是正向反馈,正向反馈会带来快乐,快乐持续驱动一个人继续做这件事,到了一定阶段,快乐的边际下降,这时候就需要提高难度来加大反馈力度,当一个人继续通过努力得到正向反馈的时候,他的快乐值会不断提升,继续驱动他前行,然后一点点地提高难度,一点点地收获更高的正向反馈,持续的快乐边际上升,就会不断推动一个人持续做成一件事。
我们以游戏为例来进行解析,比如《超级玛丽》这类通关游戏,在游戏过程中,玛丽不断地通过难关让玩游戏持续收到正向反馈,每通过一关,下一关的难度会比前一关更难,难度的升级激发了玩家获得了快乐的难度,当一关又一关通过之后,快乐的边际被不断推高,持续的快乐让一个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为什么有人活得元气满满,有人却浑浑噩噩?成事逻辑到底是什么?

通过快乐推动一个人做成一件事的逻辑,我们能发现几个关键点,一个是要有正向反馈,另外一个是难度要不断提升。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做了一件事后往往会放弃,一是因为总是输,反馈是负面的,获得不了快乐,另一方面难度得不到提升,快乐边际下降,就会觉得没挑战,没意思而放弃。


那么这些快乐的的反馈有哪些呢?

第一,快感,大脑分泌出的多巴胺和内啡肽,

第二,奖励,金钱,荣誉,地位,

第三,自我成长,自己的进步,事业的成功,外人的肯定,

第四,奉献,对于社群,团体,社会的个人贡献,自我牺牲,

第五,爱,对于亲人,朋友,社会各个阶层的群体。

除了第一种反馈之外,后面这几种的快乐都指向一个潜藏的人的心理动因,价值感。

所有的这些快乐都源于一个人自我价值感的提升。

所以现在答案又进一步变得清晰了,快乐曲线分为三种,第一享受沉溺型快乐,第二虚幻成瘾型快乐,第三,人格成长型快乐,这三种快乐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种享受沉溺型快乐主要源于大脑快感带来的快乐,比如贪婪,欲望,懒惰,主要是多巴胺带来的,

第二种虚幻成瘾型快乐,比如游戏,朋友圈装点自己,超过自身能力的消费等,不经历痛苦就想获得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往往是虚幻的,这种虚幻的快乐又往往同价值感捆绑在一起,

第三种人格成长型快乐是一种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的快乐,也是和价值感连在一起。

为什么有人活得元气满满,有人却浑浑噩噩?成事逻辑到底是什么?

PART 4


通过几个维度的分析,我们就能基本看出来,为什么有的人有的习惯难以戒除,而有的人却能每天正能量满满的做事业。

真正好戒除的习惯是那些没有捆绑价值感的快乐,快乐仅仅由多巴胺分泌,快乐很难持久,但是一旦做这件事能带来价值感的时候,就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了。

比如网瘾这件事,最重要在于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受挫,只有在打游戏的时候才能收获满满的赞誉和价值感,在这种时候快乐已经不仅仅简答来源于游戏的反馈本身,而来源于在游戏中收到的价值感持续给他带来的快乐,除非他在游戏中已经收获不到价值感,或者找到另外一个让他能收获价值感的事情替代,否则网瘾终身难以戒除。

我们很多家长会把网瘾儿童送入什么戒网瘾中心,殊不知,你的孩子真正沉迷于游戏的心理动因在于,他在学习和其他事情上得不到来自于家长,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肯定,只有在游戏中他才能找到自我价值,所以即使他暂时戒除了游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仍然得不到另外一件能够让自己获得价值感的事情的时候,继续沉迷仍然是大概率的事情。

为什么有人活得元气满满,有人却浑浑噩噩?成事逻辑到底是什么?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那些每天正能量满满的人是如何能勤奋努力工作的。

在工作中,他能收获肯定,肯定带来价值感,价值感给与快乐,包括其他的一些正向反馈,驱动他每天都能有饱满的热情做事,一定阶段以后,难度不断提升,获得更高的成就,价值感也会相应提升,快乐自然就流淌在他的血液之中,那种真正成长型人格的曲线就形成了,一条真正的人生晋级之路就在面前打开。

这里还要提一点,可能有人会有疑问,那如果是负向反馈呢,比如挫折和失败打击呢,这点就要看你如何看待失败了。

你如果把失败看成是一种挫败,那你或许只能在享乐沉溺型和虚幻成瘾型快乐曲线里打转,为什么我会特别提到虚幻成瘾型快乐,因为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是在失败打击后一蹶不振,无法面对现实,只能在虚幻世界里寻求快乐,这点一定要引起注意。

我曾经分析过失败和挫折,你要有三个维度看待失败,失败不是压力,而是动力;失败不是挫折,而是重生;失败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失败其实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和跳板。

正如柴静说的:

“失败本身没有价值,对于失败的反思才有价值”。

只要懂得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收获正向反馈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在正向反馈这个问题上,我们要理性地面对失败。

为什么有人活得元气满满,有人却浑浑噩噩?成事逻辑到底是什么?

PART 5


为什么很多创业老板,在创业初期的时候励精图治,勤奋努力,到了后来局面大好的时候反而事业停滞,最后走向失败就很好解释了。

首先从事这个行业已经触及了行业天花板,很难再受到更多的正向反馈,其次,客户稳定后,守业难度下降,即使不再开拓业务,也能安稳地收获收入,难度下降,快乐边际也下降,也就难以有继续创业的快乐动力了。

最后,在个人成长上,马斯洛需求理论金字塔是一个好东西,驱动我们个人成长的快乐一定是从自我满足,到自我超越,最后到自我实现,进阶的过程中价值感会持续给个人带来快乐。

具体规划上,大的目标一定要分解为具体的小的阶段性目标,目标中需要制定一定的KPI,这些KPI就是反馈,比如写自媒体,粉丝数量,阅读量这些数量的增加就是最好的反馈;

然后目标难度要不断提高,人只有在进阶中才能体会自我成长中价值感实现带来的快乐,比如我自己从一开始的几百字,到后来的几千字,从一开始的一周一篇,到现在的一周五六篇都是在不断给自己增加写作难度,最终一句话,人只有在自我成长中,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
现在我们梳理一下之前说的逻辑,找到了几个关键点,

一个人持续做成一件事的内在动力是快乐,但是持久的快乐一定要和价值感捆绑在一起。

在做事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有不断地正向反馈,即使是负面的,比如失败,也要正向思考,通过努力,改变为正向反馈,

第二,难度要不断提高,不断地目标提升,才能持续收获价值感带来的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