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怎么买划算(三)

选几个典型的客户问题:

我自认为也是有良心的银行从业人员,保障型是推荐的首选,可是也有迫于无奈的时候啊

作为从业十多年的外行精算师,深有体会。保额,保额,保额!!!要买改变家庭命运的保单,而不是买占小便宜的保单

嗯,所以买保险一定要看人品。自己学了AFP,又把保险法研究了一下,最后找了几个保险经济面谈,最后才选定了一个广州的保险经济签单……买个保险不容易啊

最后一段我认同,保险行业的信息不对称和大量真实需求的存在,必然会有灵敏者进入的。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催化剂作用。

在写本篇之前,正好看到一个保险投诉的新闻,非常有代表性,先拿出来说下:

保险怎么买划算(三)

刘女士称,当时向其介绍保险产品的人说5年后能取回本金和收益,自己就认为合同期限为5年;去年**人寿保险北京分公司的人称要再过5年才能取回本金,就以为是签了10年合同;但回家后仔细一看才发现,合同竟然长达104年。刘女士说,“这太荒唐了,入保时我38岁,怎么可能再活104年,我儿子都受益不了,得等到孙子了。”

保险怎么买划算(三)

看看这条新闻下面的评论。保险行业,被不专业的媒体,和不负责的销售,一刀刀的割肉流血。在媒体诱导下,都在批判居然卖给30岁的人104年期限的产品!

实际上,从产品角度,并没任何问题。因为这是款终生保险,所有终身保险,都有默认的终生年龄作为精算依据,常见的是100岁和106岁。而从这篇新闻截图可看出:

保险怎么买划算(三)

被保险人是男性,也就是投诉人的孩子。基本可以推测,这份保险是买给其孩子的,当时小孩2岁,因默认终生年龄为106岁,故保障期限自动为104年。而非媒体所说,30多岁的投保人给自己买了份104年保障期限的产品。

销售人员奔着高佣金,销售时存在误导,而这款保险产品本身是没问题的。媒体太想搞个大新闻,而没有往下深究,歪曲了这个投诉的核心问题——销售误导。但经过媒体的不专业报道,社会上更关注“保险是骗人的”,而非“销售人员有问题”。

本质上,保险机构不是活雷锋,都是要赚钱的,所以买保险本质上一定是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博弈。在你无法承担自己的病、残、老、死的风险之前,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即可。如果你有几千万了,保险只是你的财富传承工具而已。

回到正题,今天聊下保险行业近几年的一些变化:海外保险、互联网保险和短期消费型保险,考虑到篇幅,直接说重点了。

一、海外保险

这两年随着rmb贬值的预期,香港保险突然火了起来,对于香港保险,老南写过(【老南读财】你所不知道的香港保险)(【老南读财】香港保险停售?你的套路我的心)(【老南读财】买香港保险前,还记得被停售的香港101保单吗?),主要观点直接罗列如下:

1、香港保险不是人人都适合。尤其是普通中产家庭,配置足够国内产品后,且支付能力较强时,才建议配置海外高端医疗保险。不建议国内任何保险都没有,直接购买香港保险。

老南碰到过一个真实咨询:一姑娘,作保险的闺蜜约她去香港买保险,说香港保险好。姑娘想都没想、问都没问就去了,当时想支持下闺蜜。直到拿到保单要签字了,一看,年缴保费6万美金,缴纳5年

建议她冷静下,再土豪签完这个字也三百多万要出去了,在未提供任何家庭财务数据和未来保障需求前,真不确定这款保险是否适合她,建议回家重新考虑下,如果的确合适再买。

估计姑娘的闺蜜一下子少了几十万的提成收入,要恨死。但实际上绝大多数买香港保险的,还是出于人云亦云,完全没做过家庭财务分析。

保险买错的后果,可能要多年后才会发现,而且往往会让人非常痛苦。的确香港保险保费比大陆便宜,但毕竟是外币,从保障一辈子的角度看,不能赌RMB必然贬值一辈子,需要和境内保险产品共同配置,对冲风险。

2、香港保险迷一样的分红率

先来一组好玩的数据:

中国上市保险公司股票配置比例

保险怎么买划算(三)

资料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香港保诚保险2015年资产配置比例

保险怎么买划算(三)

资料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美国寿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

保险怎么买划算(三)

资料来源:美联储

英国寿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

保险怎么买划算(三)

资料来源:英国保险业协会

日本寿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

保险怎么买划算(三)

资料来源:日本寿险业协会

中、美、日寿险公司,投资于股市等权益类资产占比,仅10%左右;香港和英国寿险公司,投资于股市等资产的占比,远高于前者,在50%左右,非常激进。

这个数据很少有人来拿分析,但这也是对于香港保险最不放心的地方,而高分红正是香港保险最大的卖点。高股票配置下的高收益,到底有多长久的可持续性?

3、海外保单杠杆杠杆再杠杆

遇过不少客人拿海外保单来咨询,一般海外产品总体成熟,但最怕的就是加杠杆。比如美国保单(这里插一句,美国保单比香港保单还便宜)。

如某美国终生保单,保额100万美金起,实际杠杆已非常大,很适合中老年以上的中高净值人士,做遗产传承规划和避税规划,本身是好产品。

但经常被销售人员忽悠加杠杆买,如“通过保单质押,本来可以买100万美金保额的,可以买500万美金保额,用保单分红覆盖借款利息。这样过世后,给子女的赔付可以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可实际上加杠杠买保险,保险公司产品多卖了,销售人员佣金多拿了,提供保费融资的银行多赚利息了,所有的风险呢?全部在买保险的人身上:万一分红收入覆盖不了佣金支出,或出现其他问题。

如2008年,大量放杠杆买海外保险的台湾土豪,保单全部被强制平仓,血本无归。

所以,无数的血淋淋案例告诉我们,保险产品本身不是骗子,只是为了赚佣金而不关注投保人真实需求的销售人员,才是骗子。

二、互联网保险

互联网保险目前有两个分支,一是网络保险销售,二是互助保险。老南对此均持保留意见。

自身作为保险消费者,在选择保险过程中,也会请教很多老从业人员。

因为很难找到两个几乎一样的保险,而每个人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互联网更适合余额宝这样的标准化产品。但对于保险这样的复杂产品,往往会有大量隐患

,举个例子。

江苏某市,医疗改革试点,出了个奇葩的状况:所有好药,医院不得销售,只能在药房销售。这事已经有段日子了,但当地老百姓几乎都不知道,甚至不少医务工作者都不清楚。

这里蕴藏一个重大保险隐患:买了医疗报销险,遇到赔付时,保险公司只认可医院开具的发票,药房购买药物的发票保险公司并不认可。这可真是要了命了。

实际上互联网销售医疗保险时,压根无法关注类似上述这种个性化问题。这也是老南不看好互联网销售复杂的人身保险的核心原因。还是需要专业的保险人员对接,才能避免此类情况。

至于互助保险,有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几乎所有互助保险的高管,均不是多年保险行业出生。然后大量几元钱,可以保30万重大疾病的广告,情怀满满。

保险怎么买划算(三)

实际上,根据保险基本的大数法则,可以比较下多家国内甚至海外保险公司重疾险的纯保费。

如某保险公司“30万元保障的基础重疾险,30岁的人年保费是870,40岁的人是1740元,50岁的人是4950, 这个数据已经是千锤百炼,有足够的历史数据支撑,不用有任何质疑。”

也就是说,仅靠消费者情怀以及占便宜的心理,初期9元的参与是肯定不够的,后期随着疾病赔付的增加,需要消费者不断投入才能保证运行。最后消费者实际缴纳的保费,不会比保险公司少多少。

关键是缺乏监管下,以及随着赔付越来越多,需承担的保费越交越多,退出的消费者自然会越来越多(如当累计支付过百之后,退出的消费者会越来越多),整个项目会难以维持,毕竟大家都是被占便宜吸引来的

当你未来救命的保费,依赖与一群占便宜心理人的无私时,你敢吗?换句话说,从薅羊毛的角度,这类产品不适合年轻人买,更适合年级大的人买,这就是传统商业保险防范逆选择的原因。

三、短期消费型保险

前面提到的两种创新,一种是海外的产品,一种是互联网的产品,第三,是保险行业自己的革命。前文提到的,400多元保费,可以保300万保额的医疗报销就属于这种。

据了解,目前有三家保险公司推出了类似的产品。观点是:乐见其成,知其长短。

保险怎么买划算(三)

1,国内缺少纯医疗保障类的保险,几乎全是寿险,健康保障极低,美国老百姓过去十年健康险超过寿险越来越多。

中国人寿保险结构

保险怎么买划算(三)

数据来源:WIND

美国人身保险收入情况

保险怎么买划算(三)

数据来源:ACLI

我国健康险发展与美、德相比差距很大

保险怎么买划算(三)

资料来源:统计局、保监会

加上目前社保体系入不敷出,“医保控费”被列为医改重点工作,同时国内医疗自付比例也很高,在社会医疗保险以外,要提前考虑商业保险了。

各国医疗费用的资金来源

保险怎么买划算(三)

资料来源:世卫组织

所以,愿意推出纯保障医疗保险的,大力支持还是需要的,从博弈角度看,这是个大市场,有人打了第一枪,市场竞争起来,老百姓容易得利。

2、了解产品的优缺点

这类产品的优点很明显:

保费便宜,保额高。适合年轻人购买,也适合中产作为重疾的补充。

但原因在于非常清楚这个产品的缺点:

一方面,隐性门槛高。如0天犹豫期、30天免赔期,1万免赔额,不少常见疾病不能参保(如胆囊息肉、胃/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肝炎、肾/输尿管结石等)。

但不少人通过互联网投保前,并没有注意到这些,以后面临赔付时容易产生纠纷。保险公司大额赔付时,会去医院找你15年的病例。

一方面,也是最大的问题——不保证续保。

保险怎么买划算(三)

某保险广告中关于保证续保的解释

保险怎么买划算(三)

某保险合同中明确不保证续保

《健康保险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短期健康保险是指,保险期间在一年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

目前此类产品,虽然广告宣传对续保有积极态度,但合同条款均明确不保证续保。也就是说,会存在不续保的风险。

3、关心产品可持续性

这点其实很重要,即这么便宜的保费保险公司别说能不能赚钱,能不赔穿掉就很好了。保险公司是最不能被薅羊毛的,一旦被薅必死无疑。

若干年前,某大保险公司,因国家政策要求,曾出过一类似产品,当时的费率表,某精算师提供给老南看过,保费差不多是上面所说的3倍左右,后来该产品停售了。换句话说,客观讲,目前该产品的保费,老南认为是过低的。

所以,对该类产品的观点是,可以作为重大疾病保险的补充,但不能完全依靠,毕竟这些保额不是保证续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