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邓艾也黯然失色,被《三国演义》埋没的名将(上)

不少人受名著《三国演义》的影响对三国后期的了解不深,因为《三国演义》小说在武侯也就是诸葛亮去世后,十二回合就结尾了,后面的剧情基本都是一笔带过,然而其实三国之间的大战役都是魏国和吴国之间的,蜀国属于小打小闹。今天小编就讲一下被《三国演义》所忽略的两大名将。

曹魏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采纳尚书陈群提议,实行了九品中正制度,随后由司马氏逐渐完善,成为了魏晋南北朝代表性的选拔制度,九品官人法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期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三大选官制度之一。

姜维邓艾也黯然失色,被《三国演义》埋没的名将(上)

九品中正制实行以后,士族逐渐垄断高位,日益腐败,寒门则屈沉下僚,难以出头。然而个人的出身,并不一定就完全决定个人的才干与造诣,在魏晋之际,如邓艾这样出身寒门的名将,与钟会出身高第的良将皆不罕见。今天介绍一对出身不同却战功卓著的名将,王基和王昶。相信不是很了解历史的朋友一定不熟悉这两人。但是这两人是介于改革之间的出身截然不同的人物,最终都成为了曹魏的名将。今天就先讲一下王昶,下篇介绍王基。

姜维邓艾也黯然失色,被《三国演义》埋没的名将(上)

太原王氏的始祖王昶

王昶,,字文舒。并州太原晋阳人,即是后来著名的太原王氏。王昶少年时,侍奉同郡名人王凌为兄,出身名门的王昶在曹丕称帝前就已担任太子文学,迁中庶子。王昶官运一路顺畅,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升任扬烈将军,封关内侯。齐王曹芳即位,迁徐州刺史,拜征南将军。太傅司马懿掌权后,深得器重,奏请伐吴,在江陵取得重大胜利,升任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爵京陵侯。即使曹魏初期对人才选拔的范围很广泛,但是名门出身的子弟终究比寒门更为容易晋升。

曹魏中后期的将领跟曹操时期有明显不同,将军多由四方士人先征入朝中试用,再考察其才能再转任为太守、刺史,兼领将军,故而这些将军在此之前并没什么军功。但无碍于将领的军事素质,王昶在领兵征战以前就著兵书十馀篇,言奇正之用。

曹魏的军事制度是以中军为核心,由曹操时期发展,演变成将军都督地方的军事制度。曹操最初都督地方军事的几位将领是夏侯惇、曹仁、夏侯渊。曹丕上台后完善了都督制,通常以四征将军兼领刺史,并都督州郡军事。西线都督驻守关中,负责防备蜀汉。南线都督坐镇荆州,东线都督则可能有同时都督扬州、青州、徐州的权力。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架空魏室,一举夺走中央大权。这时曹魏内外众臣都需要考虑未来的走向。王昶的兄长王凌因不满司马懿专擅朝政,联合兖州刺史令狐愚谋立楚王曹彪为帝,意图消灭司马懿。但因机密泄露,司马懿故技重施,先下赦书赦免王凌之罪,写信安慰他,大军走水路,旬日之内,兵临城下,王凌已经来不及起兵只能束手就擒,被夷灭三族,只不过王昶受司马懿所举荐,在曹爽被诛杀后,王昶献上治国之策,积极向司马懿靠拢,在王凌事变以后并未受到牵连。

姜维邓艾也黯然失色,被《三国演义》埋没的名将(上)

三世老臣王凌

王昶根据孙吴发生的二宫之争,分析出其内部混乱,加上陆逊、诸葛瑾、朱然、步骘、全琮皆已死去,顾谭、张休、顾承等贤良大臣都遭到流放,孙吴内部欠缺有实力的大将。王昶上奏可由新城郡为起点,进攻蜀汉、东吴的边境地区。《王昶传》记载他到江陵后在两岸引竹为桥,渡水攻击城外的吴军。我根据地理分析,王昶和王基的部队有可能控制了江陵和夷陵中间的长江河道,将吴军分开击之。

姜维邓艾也黯然失色,被《三国演义》埋没的名将(上)

王基、王昶、州泰三路伐吴

江陵主将是乐乡督施绩,他在野战与王昶交锋,被赶到南岸,继而夜逃入江陵城,想凭借江陵固守。昔年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满宠大军围攻江陵,施绩的父亲朱然正是凭着江陵的坚固,以五千兵力抵挡曹真等人一年之久,由此威震敌国。

王昶眼见江陵城没法强攻,就五军又大道退还,设伏兵等待,把缴获的吴军铠甲、头盔环绕江陵城摆放,以激怒吴军。施绩分析王昶是因粮草、战力不足而撤退,跟诸葛融相约由自己领兵追击,诸葛融率军掠袭其后,诸葛融爽快的答应了施绩的请求。结果施绩追击兵败,王昶斩其将钟离茂、许旻,收其甲首旗鼓珍宝器仗,振旅而还。诸葛融失约不至,吴国官方看法是对施绩嘉奖,认为是诸葛融的责任。

正元二年(255年),毌丘俭起兵寿春,矫称受太后诏书讨司马师,率军渡淮。司马师率军10万征讨,大破淮南军。毌丘俭被杀,文钦逃入孙吴。王昶虽不在主战区,却也因功升为骠骑将军。

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串通孙吴,举兵讨伐司马昭。司马昭督军26万征讨,此战,王基以豫州刺史身份行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豫州军事。王昶占据夹石,逼近江陵,牵制着施绩、全熙,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诸葛诞被杀后、王昶又升至司空,仍持符节,都督诸军。

不仅王昶,三国中后期的将军大多都不是从军旅中冲杀出,多由文官转为武将,王昶虽是文人领兵,但是深知兵法,能谋定而后动,又能根据实情布置作战。

王昶自江陵之战以后,并无显赫战绩,连年得到晋升跟王昶的门第有很大关系,要称的上一流或有些勉强,但他的儿子王浑是日后灭吴的名将。而下一位要讲的被忽略的名将王基,虽然是寒门出生,但是却算无遗策,算的上是一代名将。下篇小编会详细讲述王基的个人事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