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國家AI面臨巨大發展差距,打造專屬AI技術才是上策

東南亞國家AI面臨巨大發展差距,打造專屬AI技術才是上策

圖片來源:路透

集微網消息(文/Jimmy),日經亞洲評論報道,人工智能會推動東南亞經濟加速發展,但據估計,在採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東南亞落後美國和中國兩到三年。

據美國諮詢公司科爾尼(Kearney)和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的投資機構EDBI週四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如果東南亞國家聯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簡稱東盟)成員國加快接納人工智能的步伐,到2030年,該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增加近1萬億美元。

EDBI投資管理合夥人Basil Lui指出,美國對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公司的平均投資額為155美元,而東盟在2015年至2019年間的人均投資額約為2美元。在人口更多的中國,2019年的人均投資額是21美元。

東南亞國家AI面臨巨大發展差距,打造專屬AI技術才是上策

圖片來源:Kearney-EDBI report

研究人員調查了超過110名人工智能用戶、供應商和投資者,同時採訪了超25家公司和政府機構的代表。這些人工智能應用包含機器學習、機器人過程自動化、智能機器人、虛擬現實、計算機識別和語音識別等。

在亞洲其他國家中,新加坡表現突出,去年人均投資額達68美元,但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越南和菲律賓都低於1美元。其中,越南僅為3美分,菲律賓不到1美分。

東南亞國家AI面臨巨大發展差距,打造專屬AI技術才是上策

圖片來源:Kearney-EDBI report

Kearney合夥人Ghee Chua對此表示,網絡化程度更高、數字化程度更高的國家採用AI的基礎也會更高。

根據科爾尼的預測,人工智能可能為新加坡經濟增加1100億美元,相當於其2030年預期GDP的18%。對於馬來西亞,預計將增加1150億美元,相當於GDP的14%。泰國有望獲得1170億美元的增長,佔GDP的13%。印尼預計為3660億美元,越南預計為1090億美元,菲律賓預計為920億美元,合計佔兩國GDP的12%。但Kearney合夥人Nikolai Dobberstein指出,數據透明度、隱私保護等監管限制是在東南亞採用AI技術的挑戰。

Dobberstein認為,國家和企業儘早與監管機構接觸是非常重要的,監管機構需要採取前瞻性策略,真正平衡風險。因此,協調不同東盟國家的監管政策是十分重要的。

根據報告,東盟約83%的地區仍處於AI應用的早期階段,即沒有意向投資、在開發AI戰略的過程中,或在AI領域進行試點。

即便如此,Kearney還是發現了一些不同之處,即某些公司正佔據領先地位。在印尼,由日本軟銀集團和中國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集團支持的在線交易平臺Tokopedia已經開始使用人工智能來適應客戶不斷變化的行為。

Kearney指出,在實施人工智能後,這家電子商務公司的總交易量增加了202%,每名客戶的交易量增加了27%,收入每月也增加了179%。

在泰國,通過視頻平臺向用戶提供遠程醫療服務的“Doctor Raksa”正利用AI協助醫生進行初步診斷。

EDBI首席執行官Chu Swee Yeok表示,隨著中產階級富裕度上升,加上數字技術的快速普及,AI會產生良好的財務回報,同時創造顛覆性能力,刺激經濟增長。

Kearney稱,就行業而言,製造業、零售業、酒店以及醫療保健等行業將從東南亞的人工智能發展中受益頗多。

思科東盟總裁Naveen Menon表示,關鍵是各國要讓人工智能適應它們自己獨特的需求。重要的是讓每個國家投資開發屬於自己的算法和模型的能力,而不是進口現成的。

Dobberstein也認為,人工智能不可能以同樣的方式被所有企業採用,對症下藥是良策。

(校對/零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