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星际争霸中虫族只要6只爆蚊就能炸毁500米长的大和舰?

Hi~ o(* ̄▽ ̄*)ブ ,大麦的《星际争霸十万个为什么》又和大家见面啦!相信在星际1时代,老玩家们一定都背过虫族爆蚊击杀其他单位所需要的数量,这样能更直观地对敌我双方的实力进行预测。比如2只爆蚊能撞毁运输机,3只爆蚊撞毁侦察机,6只爆蚊撞毁战列巡航战舰。

为什么星际争霸中虫族只要6只爆蚊就能炸毁500米长的大和舰?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6只爆蚊就能撞毁长500米宽300多米重几千吨的战列巡航舰呢?或许有玩家会认为,这是游戏设定,真的要实现肯定需要不止这几只爆蚊。不过暴雪在他的官方设定中,还真的有提到,爆蚊因为其特殊的构造,仅仅只需要几头就能摧毁人族的战列巡航舰。因此今天大麦就要来和各位说说这背后的有趣设定。

为什么星际争霸中虫族只要6只爆蚊就能炸毁500米长的大和舰?

爆蚊的设计来源

在说这个设定之前,玩家们有没有想过,暴雪的设计师是怎么想到要为虫族设定爆蚊这样一种能够自爆的单位呢?可能有玩家会说,游戏里出现能自爆的单位并不算很新颖的设定,像宠物小精灵里,雷电球不也有自爆能力么?

为什么星际争霸中虫族只要6只爆蚊就能炸毁500米长的大和舰?

那么我们思考在深入一些,为什么在《星际争霸》中唯独虫族拥有自爆单位,而神族和人族没有?比如在《红色警戒》里,玩家们就能看到人类拥有自爆工兵。其实这背后来自于暴雪遵从现实中的某些现象。

在昆虫界,还真的存在一些能够自爆的昆虫。学术界有个专业的名词叫做“Autothysis”,希腊语是“αὐτός 和 θυσία”,也就是自我牺牲的意思。实际上,这些自我牺牲的行为也是一种防卫机制,专业说法叫做“自杀式利他主义”。

在1974年的时候,一个叫做埃莉诺·马斯维茨的生物学者发现了一种名为蓝斑弓背平头蚁蚂蚁,他们独特的自我牺牲方式就是“自爆”。

为什么星际争霸中虫族只要6只爆蚊就能炸毁500米长的大和舰?

当蓝斑弓背平头蚁发现有敌人对巢穴产生威胁的时候,它们会用有力的大颚死死咬住对手,然后腹部就会爆开,其中会喷射出带有非常强粘性的液体,这些液体的主要成分有:油脂、亚硝基烯、乙烯酮、萜类。如此一来,双方就会被完全粘在一起,几乎就是一命换一命。

为什么星际争霸中虫族只要6只爆蚊就能炸毁500米长的大和舰?

正好,在《星际争霸》当中虫族的行为模式和我们现实中的昆虫无比相似,当年暴雪便借鉴了一些现实的东西加以参考,其实我们能发现,到了《星际争霸2》反而出现了更多贴近于现实的虫族形象设计,比如毒爆虫、蟑螂这些。

那么爆蚊怎么就撞掉了大和了呢?

好了,说回正题,在虫族的世界中,爆蚊所使用的基因组和跳虫有一部分相似,这也导致了一只幼虫能够孵化出两头爆蚊。另一方面,爆蚊的基因还有一些是来自于飞龙的基因片段,而飞龙的基因片段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这也是决定了其自爆的关键。


为什么星际争霸中虫族只要6只爆蚊就能炸毁500米长的大和舰?


我们知道,飞龙所发射的半感知刃虫在击中敌人后也会发生剧烈的爆炸,其实感知刃虫在还没发射的时候,体内的化学物质还很稳定,但一旦在空气中飞行,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会瞬间提高数千倍,体内的硝酸脂会瞬间转化成极具爆炸性的硝酸甘油,在接触到物体以后立刻发生剧烈爆炸并喷射出腐蚀性液体,对敌人造成伤害。

虽然爆蚊在撞向敌人时,也会发生一系列复杂且快速的化学反应,使自己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但是爆蚊快速代谢的目的是要产生更强的生物电,就像电鳗那样。在很短的时间,体内会产生几十万伏特的高压电,瞬间把空气电离成等离子态。


为什么星际争霸中虫族只要6只爆蚊就能炸毁500米长的大和舰?


一般来说,当撞上敌人的时的爆蚊,其体内已经有了几千度的高温,这就仿佛一颗等离子炸弹爆炸,能够瞬间融化厚重的钢板,如果转到引擎将造成更大的伤害。而且虫族已经对人族的大和结构了如指掌,大家不要认为虫族的智力都很低,只会无脑发动攻击。

在暴雪的官方小说《航母》当中,有过这样一段记录,虫族对于神族航母的结构了解已经深深刻入了他们的基因,它们已经知道这些航母的薄弱位置在什么地方,能够轻松地摧毁他们。可以看出,虫族对于知识的来源不是通过学习,而是直接刻入到他们的基因当中,或许这也是先进物种的一种生存方式。


为什么星际争霸中虫族只要6只爆蚊就能炸毁500米长的大和舰?


所以为什么只有数只爆蚊就能够摧毁人族的大和战舰,除了爆蚊本身爆炸后会产生巨大的威力外,他们还会有针对性的对某些部位发动攻击,如此一来能以最小的代价造成最大的伤害。只不过在游戏中,基本上要撞毁一艘战巡舰是要6只以上的爆蚊,因为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本身爆蚊很脆弱,还没撞上大和就已经被机枪兵打下来不少了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