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趙州橋只是贗品,真正的千年古橋早在60年前就已經消失了

趙州橋來魯班爺修,玉石欄杆是聖人留。張果老騎驢橋上走,柴王爺推車軋了一道溝麼依呀咳。

這幾句歌詞來自於著名的河北民謠《小放牛》,民謠中所唱的趙州橋位於今石家莊市趙縣境內。中學語文課本中這樣描述它:趙州橋橫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橋,到現在已經一千三百多年了,還保持著原來的雄姿。到解放的時候,橋身有些殘損了,在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經過徹底整修,這座古橋又恢復了青春。


如今的趙州橋只是贗品,真正的千年古橋早在60年前就已經消失了

課本中的趙州橋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茅以升先生,他雖然是個優秀的橋樑專家,但對於文物的保護方面卻是個外行。文中所說的“徹底整修,這座古橋又恢復了青春”無異於是對當時文物保護工作的巨大諷刺。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說的那樣“直至今天,我還是認為把一座古文物建築修得煥然一新,猶如把一些周鼎漢規用擦銅油擦得油光晶亮一樣”。


如今的趙州橋只是贗品,真正的千年古橋早在60年前就已經消失了

著名建築專家梁思成先生


這座始建於隋朝的千年古橋,歷經唐、宋、明、清等朝代大大小小共計七次修繕。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趙州橋的橋體已經岌岌可危,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於是梁思成先生向當時的民國政府提議進行修繕,但這個計劃因抗日戰爭的爆發而被擱淺。


如今的趙州橋只是贗品,真正的千年古橋早在60年前就已經消失了

梁思成先生1933年所拍攝的趙州橋


新中國成立之後這個計劃得到了重啟。1952年,河北省公路局建議對趙州橋進行一次大修。1954年,國家交通部和文化部撥發給省公路局一些專項資金,於是趙州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整修工程正式開始了。雖然當時文化部提出了“修舊如舊”的修繕方案,但是河北省公路局卻提出了異議。

時任河北省公路局的一位負責同志說:趙州橋難得一次大修機會,從長遠考慮,可換可不換的舊石件儘量更換。於是,趙州橋除了拱門的壁面之外,其它部分全部拆除重砌。在重砌的過程中,原橋的絕大部分石料都被遺棄,橋體的欄杆、欄板等部分全部以購買的新石料進行了重造。


如今的趙州橋只是贗品,真正的千年古橋早在60年前就已經消失了

工人們將舊橋拆掉重建


由於在券石重砌的建造過程中採用了新的壓力灌漿工藝,所以這就改變了原橋的建造工藝。在灌入高標號的水泥砂漿後,雖然說加強了拱券的整體性,但也大大改變了這座橋原來的建造工藝。此外因為水泥砂漿對於石材具有強烈的腐蝕性,所以如今趙州橋的橋底時常出現泛鹼現象。

1956年,趙州橋修繕工作完成。橋體融入了水泥,橋面的舊石板被新購的石料全部代替,橋面上人工打磨出一道“車轍溝”和一個“驢蹄印”,所謂的“修繕”工程以這種可笑的方式結了尾。

如今的趙州橋只是贗品,真正的千年古橋早在60年前就已經消失了

人工打磨的“車轍溝”和“驢蹄印”

最後在得知趙州橋被改得面目全非時,梁思成先生還是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在趙州橋的重修中,文物保護這方面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這不能說不是一個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