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唯一倒閉銀行的非典型故事

一個被房地產泡沫拖垮的非典型銀行的故事


1988年4月13日,全國人大決定撤銷廣東省海南行政區,設立海南省,建立經濟特區。

海南經濟特區是全國最大的省級經濟特區,並且是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

獲得了當時最特殊、最靈活、最優惠的政策。

吸引了全國大量渴望財富的人們來到海南,希望創造比深圳特區更驚人的經濟奇蹟。

新中國唯一倒閉銀行的非典型故事


01 投機氛圍

其實海南在建省前,就已經是當時中國最狂熱的淘金聖地,就已經有過一場狂歡盛宴。


海南在建省之前,一直被當成國防戰略的前沿陣地,除了為給國家提供戰略物資在島內建有幾家國營橡膠農場外,海南島一個像樣的產業都沒有,整個地區財政收入不到4億元,發展狀況相當於內地一箇中等縣,基本是一個“閉關鎖島”的狀態。

國家為了開發海南島這個發展嚴重落後的廣東省行政區,在1983年給了一項優惠政策:海南行政區可以根據需要進口工農業生產資料,可以使用地方留成外匯,進口若干海南市場短缺的消費品。

中央的文件明確規定,海南進口汽車只能用於自用,不許出島。

看不懂這項政策沒關係,它實際上被用來走私汽車、電視、錄像機等當時限制進口的緊俏商品,倒賣到全國。

1984年短短半年時間,海南批准進口了89000多輛汽車,超過了當時全國每年進口小轎車和麵包車的總和,還進口了286萬臺電視機、25萬臺錄像機。

新中國唯一倒閉銀行的非典型故事


當時的中國還很窮,手裡的外匯非常寶貴,如此明目張膽的走私很快以悲劇收場。

因為這次倒賣汽車,海南省的稅收比之前大大提高,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海南的老百姓更是經此第一次見識了商品經濟的魔力。

這個小小島嶼上的投機氛圍也已經形成,有簡單掙錢的辦法,誰也不願意再去掙辛苦錢了。

02 地產泡沫

海南省成立後,政府大力招商引資,引進了香港熊谷組公司開發

洋浦“自由港”項目,全島人民歡心鼓舞,也引來了無數內地敢於冒險的年輕人來淘金。

其中就包括後來大名鼎鼎的房地產“萬通六君子”。

可惜的是海南並沒有像深圳一樣發展起工業,而是所有人圍繞特區這個概念炒作房地產。

1988年建省之初,當地房價每平米1000多元,直到1991年也沒多大漲幅。

1992年初南巡講話僅僅一年後,就飆升到了7500元。《中國房地產市場年鑑(1996)》

新中國唯一倒閉銀行的非典型故事


炒汽車盛況在海南再次出現,遍地房產公司,每個人都在說著房地產,拿著土地批文就可以找銀行抵押貸款,房子還沒蓋完就可以加價專賣好幾次,總人數不過655.8萬的海南島在1992年的時候,有2萬多家房地產公司。

海南房地產價格增長超過5倍,土地價格從1991年的每畝幾十萬,攀升到1993年最高時期的600多萬元/畝。

1992年,海口市經濟增長率達到了驚人的83%,另一個熱點城市三亞也達到了73.6%。

有個段子說:春節前,萬通“六兄弟”中的一個說要去到廣西給大家辦年貨。去的時候帶著500萬元,不到一個月,多揣了600萬元回來。經過是這樣的,在北海最好的酒店,他在三樓籤買地合同,然後在六樓簽了賣地合同,直到錢落入口袋,他們連那塊地的真容都沒來得及窺見。


新中國唯一倒閉銀行的非典型故事


海南島成為全中國資金收益最高的地區,全國資金蜂擁而至。

炒房的各路人馬中,包括中字頭的中央軍,也有全國各地知名企業構成的雜牌軍,炒房的大部分的錢都來自國有銀行。

1991-1993年,全國銀行業每年有超過400億元資金流入海南。

瘋狂的除了銀行,還有信託公司,就是集合大戶資金做專項投資的金融機構,銀行外資金以這種方式同樣湧入海南。

1993年底,全省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和服務網點達到2068家,其中信託投資公司20家,城市信用社32家。

幾乎所有的開發商都成了銀行的債務人。


精明的開發商們紛紛把倒賣地皮或樓花賺到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把還停留在圖紙上的房子高價抵押給銀行。

03 泡沫爆裂

1993年上半年,全國經濟都發了高燒,到6月,全國35個大中城市出現了高達20%的通貨膨脹。

6月底朱總理接替李貴鮮兼任了央行行長。

6月24日,國務院發佈《關於當前經濟情況和加強宏觀調控意見》,16條強力調控措施包括嚴格控制信貸總規模、提高存貸利率和國債利率、限期收回違章拆借資金、削減基建投資、清理所有在建項目等。

7月命令各銀行行長們必須在40天內收回計劃外的全部貸款和拆借資金。

新中國唯一倒閉銀行的非典型故事


簡單說,就是內地銀行要把投到海南的貸款抽走,並且不允許繼續借錢給海南。據說曾有200億資金一天之間撤離海南。

海南房地產熱被釜底抽薪,瞬間熄火。

開發商紛紛逃離或倒閉,銀行頓時成為最大的發展商。

精明如“萬通六君子”,利用馮侖官員的信息優勢,迅速賣掉海南資產返回北京發展,多年後還編出“五斤桔子”洞察泡沫破裂的故事來。

李書福就沒那麼幸運了,虧了幾千萬,自稱當時差點走不出海南。

無數心存僥倖的房地產商人,成為海南大蕭條的殉葬品。

此時,不少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一度高達60%以上。


當銀行開始著手處置不良資產時,才發現很多抵押項目其實才挖了一個大坑,以天價抵押的樓盤不過是“空中樓閣”。更糟糕的是,不少樓盤還欠著大量的工程款,有的甚至先後抵押了多次。

這場波瀾壯闊的泡沫,致使全海南房地產公司倒閉一萬多家,佔全國0.6%總人口的海南省,留下了佔全國10%的積壓商品房。

全省“爛尾樓”高達600多棟、1600多萬平方米,閒置土地18834公頃,積壓資金800億元,僅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壞賬就高達300億元。

更重要的是金融體系近乎殘廢。

04 收拾殘局


1995年8月,為了收拾殘局,海南省政府新組建了海南發展銀行,這是當時海南省唯一一傢俱有獨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海發行註冊資本16.77億元人民幣(其中外幣5000萬美元),由海南省政府控股(出資3.2億元),一共有包括中國北方工業總公司、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公司、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等在內的43個股東,其中原五家信託投資公司的股東22家,以淨資產6.31億元入股,佔總股本37.63%。

新中國唯一倒閉銀行的非典型故事


成立伊始這家新銀行就背起了五家大信託公司留下的爛攤子,高達44億元的債務,壞賬損失已有26億元。

(海南省富南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蜀興信託投資公司、海口浙瓊信託投資公司、海口華夏金融公司、三亞吉亞信託投資公司)

之後的海發行充分靈活的機制和努力奮鬥的員工,一年多下來居然穩住了局面。

截止1996年底,海發行資產規模、各項貸款都比開業時增長了近一倍。通過吸收新存款和舉新債,償還歷史債務26.4億元,佔債務總額的59.9%,實現利潤1.25億元,上繳利稅3924萬元。

但是合併後成立的海南發展銀行,並沒有按照規範的商業銀行機制進行運作,最為嚴重的就是向股東發放大量無合法擔保的貸款。16.77億股本在建行之初,甚至在籌建階段,就已經以股東貸款的名義流回股東手裡。股東貸款就達9.20億元,許多股東的貸款發生在其資本金到賬後1個月內。

海發行還涉及高息攬儲和違規放貸,1996年海發行5年期存款利率一度高達22%,以後逐步降至18%,但仍高於國家規定的利率水平。

新中國唯一倒閉銀行的非典型故事


不過畢竟穩住了局面,或許是還算優秀的表現讓大家忘了海發行底子有多差,在1997年把資不抵債的信用社包袱也全壓了上來。

1997年5月,海口人民城市信用社主任陳琪作案潛逃,導致出現儲戶集中恐慌提款,隨後,支付危機波及海南十幾家城市信用社。繼而瓊山金海城市信用社由於股東佔用大量貸款無力支付到期債務,也出現支付危機。

1997年12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中國人民銀行海南省分行發佈通告,宣佈關閉海口市人民城市信用合作社等5家違法違規經營、嚴重資不抵債、已不能支付到期債務的城市信用社,其債權債務由海南發展銀行託管。

全省其餘29家信用社除一家仍獨立經營外,全部併入海南發展銀行。


接管的城市信用合作社總資產為137億元,總負債卻為142億元,資產幾乎全為無人問津的房產。

05 擠兌風潮

海發行在接手全省信用社之後,原以為取款無望的儲戶在在海發營業部前排起長隊取款,甚至未到期的儲戶犧牲定期存款的高額利息前來取款,各種傳聞引發的的恐慌很快引發擠兌風潮。

1997年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銀行存款基準利率為5.67%,而部分信用社吸儲的利率高達25%,合併後只承認合法存款利率,使人們再也沒有存款的意願。

新中國唯一倒閉銀行的非典型故事


信用社的大部分資產都在房地產上套牢,這些爛資產根本沒法變現,銀行又要立刻拿出真金白銀給客戶提現,

海南發展銀行面對嚴重的擠兌風潮,採取了一系列的自救措施,然而無濟於事。

為保護海南發展銀行,1998年3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在陸續給海發提供了40億元再貸款,之後決定不再予以資金支持;

海南省也動用7億元資金企圖挽回局面,終究迴天無力。

防止支付危機進一步蔓延,化解金融風險,國務院和中國人民銀行當機立斷,宣佈1998年6月21日關閉海南發展銀行。

從宣佈關閉海南發展銀行起至其正式解散之日前,由工商銀行託管海南發展銀行的全部資產負債。

6月30日,在原海南發展銀行各網點開始了原海南發展銀行存款的兌付業務。由於公眾對工行的信任,兌付業務開始後並沒有造成大量擠兌,大部分儲戶只是把存款轉存工行,現金提取量不多。

擠兌潮終於平息。

僅存在了三年的海南發展銀行,也永遠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了。

06 結束語

從1999年開始,海南省用了整整七年的時間,處置積壓房地產的工作才基本結束。

截至2006年10月,全省累計處置閒置建設用地23353.87公頃,佔閒置總量的98.17%,處置積壓商品房444.82萬平方米,佔積壓總量的97.6%。

“天涯,海角,爛尾樓”一時間成為海南的三大景觀。

這個故事本身對銀行業並沒有太多借鑑意義,當年海南房地產泡沫破裂的外部因素太獨特了。

由於我國銀行業都隱含了國家信用的背書,即便有了存款保險制度,就大多數人也相信政府不會讓銀行倒閉。所以,海南發展銀行——這個新中國銀行史上唯一倒閉的銀行,就顯得非常醒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