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丨“山樑走唱”中的歡樂,讓這個地方的人慾罷不能

看點丨“山樑走唱”中的歡樂,讓這個地方的人慾罷不能
看點丨“山樑走唱”中的歡樂,讓這個地方的人慾罷不能

“山樑走唱”俗稱“尶(gān)場子”,是流傳於崇信縣新窯鎮後莊村山樑社的民間社火種類之一,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最初來源於民間祭祀活動,稱為”謝皇王水土”,後來用於田間娛樂、節目助興、廟會祭祀等,以農耕、神話傳說和生活中真人真事為題材,以說、唱和舞蹈為主要表演形式,邊說邊唱、簡單隨意、自娛自樂。2011年10月,“山樑走唱”被列入甘肅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看點丨“山樑走唱”中的歡樂,讓這個地方的人慾罷不能

和大西北土地上的祖祖輩輩一樣,黃土高原溝壑區平涼崇信村民,千百年來,靠山而生,循水而動。崇信縣新窯鎮山樑村距鎮20多公里,山大溝深,閉塞偏僻,村子裡只有十八戶人家,出門除了山路就是坡道,一直到淨石溝,缺水,少路,封閉和貧苦,成了人們走向現代生產生活的攔路虎。自然的嚴酷,環境的窘迫,沒有擋住人們對生活的熱情,勞作的路上,省親的路上,外出的路上,溝溝卯卯間,山樑人開始了用“唱”消減勞作的枯燥,抵抗貧苦與孤獨,於是就有了“山樑走唱”這種民間表演形式。

看點丨“山樑走唱”中的歡樂,讓這個地方的人慾罷不能

“山樑走唱”的題材廣泛,大多都是從民間自由發揮的調子編輯而成的曲子,體現出來一代又一代的民間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傳統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識。它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風格獨特,以勸諫教化、宗廟祭祀為主要目的,劇情短小精悍、道白風趣幽默、曲調優美動聽、故事經典感人、動作奇特滑稽,深受人民群眾喜愛。代表曲目有《拆洗婆娘》《推車車》《朝山》《瞎子玩會》《過十六》等。2015年,縣文化館館長李玉屏編輯出版了《山樑走唱》一書,更為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山樑走唱”的相關內容。

看點丨“山樑走唱”中的歡樂,讓這個地方的人慾罷不能

“社火”在西北地區是一種從原始社會就有的儀式,在祭祀時或者節日,人們聚在一起,用雜耍和表演寄託思念,表達喜悅。在崇信山樑村,“山樑走唱”更多的是用於社火祭祀,也就是祭祖活動。祭祖開始前,一隊人稍事化妝,敲鑼打鼓,由會長帶頭去廟裡上香。隊伍從關帝廟進去,再根據既定的路線緩慢而行,說春官,唱曲子,來到丈八寺,邊走邊唱,這便是一種特殊方式的社火祭祀。

看點丨“山樑走唱”中的歡樂,讓這個地方的人慾罷不能

山樑走唱和大多民間誕生的藝術一樣,到現在少有系統的曲譜記錄,歌詞也來自各種有趣的故事,一段繞口令或者一段即興的調侃都是它的唱詞。新時代的今天,“山樑走唱”傳唱起來十分困難,唯獨在正月裡,大人帶著“仔娃娃”耍社火時,可以口口相傳,這也成了它唯一的流傳方式。每當節日慶典來臨,崇信小山村裡的村民用他們寫有歪歪斜斜字跡的手抄本,用簡單的道具,以“山樑走唱”的方式抒發心情,說古道今。

看點丨“山樑走唱”中的歡樂,讓這個地方的人慾罷不能

婚喪嫁娶是中國人最有儀式感的重大事件,對黃土地上的人來說也是一樣,面對人生中的大事,他們喜歡用最質樸的歌聲表達宿命中的喜悅和悲傷。每當這時,熱情淳樸的山樑人便拾掇場地,反串角色,在麥場中,演繹他們對新娘新郎的祝福和對美好家庭生活的嚮往。很顯然,和更大眾化的演唱風格相比,“山樑走唱”只能在麥場演,在村裡空地演,它依然難登“大雅之堂”。

看點丨“山樑走唱”中的歡樂,讓這個地方的人慾罷不能

老實憨厚的崇信山樑人,無論走到哪裡,對於家鄉的想念,除了熱騰騰的餃子,期盼的親人,還有正月裡那一場沸騰的社火,和社火裡聽不夠的“山樑走唱”。雖然“山樑走唱”沒有固定的演出場地,但它唱著亙古的世事人情和家風文化;雖然沒有結構嚴整的劇本,但它的戲劇衝突不乏智慧與力量;雖然沒有成規模的傳承,但在固定的時間裡,村民們都自發用“山樑走唱”寄託喜悅和思念。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須知:非遺項目、圖片、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