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上市公司如何做到成功“摘帽”的?这三种财务操作手法很常见!

上市公司一旦被ST,就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首先,直观的向公众传达了公司经营不善的信息,公司的股价以及整个市场价值都会受到冲击。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会更加的谨慎,公司的融资渠道受到影响;其次,ST上市公司如果继续亏损就可能被退市,这对上市公司是致命的打击;最后,在薪酬激励制度下,管理层的报酬也会受到影响。在这多重动机的推动下,ST上市公司就会出现盈余管理的行为。

ST上市公司如何做到成功“摘帽”的?这三种财务操作手法很常见!

盈余管理行为的实现要借助于一些具体的行为方式,可供选择的方式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方式有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关联方交易以及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这三种方式的共同的特点是操作简单又有很强的隐蔽性,同时这三种方式作用的结果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报表项目。

ST上市公司通过这些方式,实现短期内的快速扭亏,进而达到自己摘帽的目的。

一、通过“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调节利润

非经常性损益总共包括21个项目, ST上市公司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来操纵盈余的主要方式是债务重组收益、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和政府补助。

(1)债务重组收益

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债务重组的主体是债权人和债务人,在进行债务重组的时候,通常是债权人做出一定的让步,减免部分债权,债权人承担这一部分损失。而对于债务人来说,刚好相反,债权人的损失就相当于债务人的收益,此时债务人就将这部分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进而影响公司的净利润。这种债务重组的行为,对那些亏损的公司尤其是ST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增加尤为重要。因此,债务重组就成了ST 上市公司改善经营业绩的重要手段。债务重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企业的负债和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

ST上市公司如何做到成功“摘帽”的?这三种财务操作手法很常见!

例如,2016 年*ST 生物通过债务重组获得1155 万元的债务重组利得,而2016 年该公司的净利润为2175 万元,债务重组利得占净利润一半,借助债务重组,*ST 生物在2016 年成功的扭亏为赢,在2017 年成功摘帽,保住了上市的资格。

(2)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非流动性资产是企业拥有的长期性资产,主要包括企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长期性的资产,这部分资产一般占用资金多、周转速度慢、变现能力差。由于这部分资产占用资金比较多,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通过对这类资产的处置,企业可以快速的获得大量的现金,对企业的营业外收入影响巨大,进而影响企业的利润。所以,处置非流动资产就成为了ST 上市公司进行扭亏的重要途径。

例如, 2016 年*ST南电A 是典型的通过处置非流动资产进行扭亏的公司。该公司出售其子公司深中开发公司、深中置业公司各75%的股权,产生投资收益166065 万元的投资收益,占其利润总额的111.43%,可见该公司之所以能在2017 年成功的摘帽,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3)政府补助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无偿从政府取得的货币性资产或者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上市公司能够很好的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地区知名度也很有益,是地区税收的重要来源,因此地区政府都希望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存在。为了使上市公司发展的更好,政府会提供一些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当上市公司出现风险警示危机,面临被退市的风险的时候,政府一般不会袖手旁观,此时,ST 上市公司就会寻求政府帮助,由于政府补助的资金是无偿的,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这对于ST 公司来说,也是其进行扭亏的重要途径。

例如,2016 年*ST 兴化净利润2816 万元,其中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政府补助有高达5565 万元,其政府补助的主要形式有国债贴息、税收返还、节能减排资金补助等,由此可见,政府补助在ST 上市公司进行扭亏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通过“关联方交易”调节利润

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企业之间经济往来的价格或者资金是市场在进行调节的,双方的交易是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达成的。如果进行业务往来的企业之间关系密切,一个公司可以对另一个公司实施共同控制或者重大影响,比如母子公司之间,这些公司之间的交易就被称为关联方交易。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以偏离市场的价格进行,或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使ST 上市公司或的超额利润,实现扭亏。

ST上市公司如何做到成功“摘帽”的?这三种财务操作手法很常见!

关联方之间常见的交易类型有购销商品和劳务、担保、提供资金、租赁、代理等。关联交易活动的隐秘性,使得这一方式成为了ST 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的主要手段。其中购销商品和劳务以及提供资金是上市公司比较常利用的手段。商品和劳务的购销以不合理的价格进行,而这种不合理的交易价格却无法被外界所观察到,使关联方的其中一方实现利润的大幅增加,亏损公司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迅速的获得大额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净利润实现扭亏。

三、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调节利润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也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行为方式。会计政策是企业在日常财务核算所遵循的原则。一个企业前后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当企业原来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信息得到更新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对会计估计进行变更。现实的情况是上市公司尤其是ST 上市公司并没有严格按准则的规定执行,这些公司总是根据现实情况来不断的调整自己的会计政策。

ST上市公司如何做到成功“摘帽”的?这三种财务操作手法很常见!

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对固定资产折旧期限和方法的变更。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总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各种经济形式也在变动,再加上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较长,这样企业就会有各种所谓的正当理由来变更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比如通过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来降低本年度的折旧费用,增加利润。

另外,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也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会计准则允许部分资产比如存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所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回,这就给企业的盈余管理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当公司的经营状况比较好的时候,企业就可以计提大额准备金,这样在经营不善的年度通过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来增加利润,粉饰报表。

最后,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也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方式,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也成为了公司在核算过程中调节利润常用的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