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之-名城的个性

第28篇

不识字的时候就认得关羽关帝爷。初识文字,我认得了长沙:他只带五百校刀手,不斩马失前蹄的黄忠,轻取长沙城。长沙城在哪里呢?那时还只在关帝爷的赤兔马前。

辗转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长沙城再不在关帝爷的马前,却在我天天去的菜市,在我乘坐的汽车,在我看稿写字的办公室,在我聊忧乐叙世情的朋友家。

人人知道长沙城之古,人人知道长沙城之文化。后来,从马王堆,又从走马楼,证实而又再证实了。然而,城中的百万之众,有的为发财窥风守势,争利近功;有的半夜醒来,不能再睡,明天的柴米哪里寻?一阵又一阵俗世之风,一个又一个尘嚣的日头,新楼旧舍,能总是记得长沙之古,长沙之文化的人,不见得如何的多。

很经典,很大气的一说,是世界在大变,世纪之交啊,跨世纪的某某啊,谁还有暇对你这古、这文化,瞥上一眼?

观念上这么一“更新”,长沙就差不多可以不叫长沙了。我没有考证过伦敦在成为伦敦之前是否就叫伦敦,或东京、莫斯科成名之前就叫东京、莫斯科,但中国的上海、香港似乎并不是成名之后才有这城名。

城之出名和人之出名大体相似。鲁迅虽不是本名,但“鲁迅”笔名开始问世时肯定也知名度不大。是以“鲁迅”署名的文章极有特色,极富个性,叫人难忘,这名字才逐渐传播开去。

伦敦、东京、巴黎、纽约、莫斯科自然各有鲜明个性,香港更是如此。有个性有成就,人乎城乎,不怕世人不晓得。

我们从媒体得知,国中诸多城市都在“争创国际化大都市”。一,何谓国际化大都市?二,世界有几多国际化大都市?三,如果中国的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城市(不用说直辖市),都成国际化大都市,这个地球村受得了?

名城自然是分类的,政治名城、经济名城、军事名城、科技名城、文化名城,等等。有它的历史必然性,历史注定的个性特征。穆铁柱注定不会成影视名人(有人这样尝试过),里根终究因政治原因而写入史册。个性是天生的,去扭转它,或是扭不动,或是被扭死。

长沙,以它什么样的个性进入世界名城史册?

就我本人的想法,参照马王堆、走马楼和关帝爷的故事,怕还是归入文质彬彬一类好。

可是我举一例,如我住的这望月湖小区,新修一门楼,正面是秦书记手书,题名,背面,却是某某建筑公司几个大字。建筑公司几字不好吗?或许人家出了钱呢?看了正面看背面,就想到正面“火宫殿”背面“乾元宫”的那座门楼。那门楼为什么声名远播?无非人家“文化”一点罢了。

这是万千俗事中小小一例,也许不足挂齿。

散文随笔之-名城的个性

大街上的骆驼车(作者拍摄图文无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