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的誘惑

又有孩子偷用手機打賞主播了。


3月底,河北的吳女士去銀行取錢的時候,當場鬧了個大烏龍。


因為卡里的兩萬塊錢突然消失了。


在和工作人員反覆確認之後,吳女士不知所措的回到家中,問了兩個孩子之後,這才從小女兒口中聽到了錢的去向——


兩萬塊全部打賞給了主播。


主播的誘惑


這個消息讓吳女士感到晴天霹靂,作為村裡的貧困戶,她們家日常以種地為生,一年下來的存款甚至都不到上萬。


而這兩萬塊錢,本是家裡辛苦攢下用來種地的錢,化肥、澆地……如今卻全部打水漂了。


主播的誘惑


據吳女士說,小女兒今年才剛上初一,平時網癮就很大,有時候為了上網連飯都不吃。


這個手機本來是給她上網課用的,誰知最後會是這樣的結果。


無奈之下,吳女士選擇了報警。


可由於女兒怕家裡人發現,提前刪除了很多與主播聊天的信息,這錢拿不拿的回來,還是個未知數。


主播的誘惑


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今年2月底。


韓女士是一名護士,因為當時自己奮鬥在一線,丈夫又在外地打工,留10歲的兒子在家用手機上網課。


主播的誘惑


然而等韓女士參與疫情工作回來後,發現手機裡有幾十條扣款短信,全部來自某平臺。


一條一條數下來,一共扣了將近十萬,這幾乎是家裡全部的積蓄。


仔細詢問後才知道,原來是兒子趁著上網課時偷偷看直播。


因為主播的誘導,孩子開始不斷刷禮物,第一次刷了6000+,到後面那一次直接刷了五萬多塊。


發現錢不夠了,他甚至以“媽媽沒錢”為藉口找爸爸要錢,如果不給還會發脾氣。


主播的誘惑


在與平臺和主播交涉的過程中,韓女士家人發現,由於該主播玩的是少兒網絡遊戲,所以直播受眾大部分都是學生,“釣魚”一釣一個準兒。


所以韓女士的兒子,並不是第一個被誘導刷禮物的未成年人。


在評論區裡,還有不少同樣遭遇的家長,留言請求退還錢財,可惜聲音實在太過微小,全都淹沒其中無人可聞。


畢竟事情又還沒鬧大, 退錢?誰管你呢。


主播的誘惑


諸如此類的事件還有很多很多。


內蒙古孫先生年僅十歲的兒子,因為想和主播一起打遊戲,在對方的引導下刷出十萬多元禮物,隨後被拉黑;


廣東東莞,9歲女孩1小時消費40次打賞主播,花光家裡存的全部房貸;


海南海口,環衛工的兒子為給主播刷禮物,偷偷花光了母親兩年的工資。


……


而據大部分“打賞兒童”父母的反饋來看,儘管大部分人都選擇努力和平臺及相關主播交涉,可最終只有一小部分人收到了部分退款。


更多的是一分錢也要不回來,徒增一腦門子官司。


主播的誘惑


事實上對於未成年人來說,“打賞誘惑”的危害已經不止和錢有關。


在廣東深圳,有個11歲女孩就曾被教唆自殺。


她在18年11月瞭解到一個平臺,該平臺主要以聲音直播為重點業務,裡面全都是“聲音好聽的哥哥”。


聽著聽著,小姑娘就開始給一個叫“達芬奇”的主播刷禮物,隨後與其私下成為了好友。


不止“達芬奇”,因為出手闊綽,女孩很快就和幾個主播成為了“朋友”,並與他們以哥哥妹妹相稱。


女孩本以為和喜歡的主播當了朋友。


可她沒想到的是,自己早已落入了一個團體性的圈套。


在那之後,只要看到女孩打賞其中一人,其他主播就會以“吃醋”的名義向她發難,來進行實為經濟上的要挾。


“我們都是好朋友,你怎麼可以這麼偏心呢?”


“其實你來看我一眼我就覺得很開心。”


主播的誘惑


除此之外,其中不乏一些戀人般的口吻。


“今天我本來都不知道你中午上線了,結果我去看‘達芬奇’一眼,就看到你刷了80萬豆豆,你是喜歡我還是不喜歡我?”


“至少你心裡有我。”


“保護你,疼你,寵你。”


主播的誘惑


如果女孩沒有及時送禮物,某些主播還會以“退播”來賣慘,稱女孩如果再不看看他,就從此不再直播。


“記得曾經有個很愛你的哥哥,能把心都給你的哥哥。”


主播的誘惑


也許有人會問,主播們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一個未成年人嗎?


他們知道的。


正因為知道,所以故意用曖昧的話語讓人誤會,藉此誘導她繼續大把花錢。


這對於如今早熟的孩子們來說,無疑是一顆裹了毒藥的糖果。


主播的誘惑


可怕的還不止這些。


在多次對女孩進行精神綁架後,有男主播開始以共同自殘要挾女孩給他刷禮物。


“你劃一刀,我劃十刀。”


如果女孩表現出一點不情願,他便會立刻說“不行”,語氣極其咄咄逼人,根本不給對方拒絕的機會。


主播的誘惑


這一點在女孩的檢討書裡也能體現。


“如果我離開他了,再也不給他刷禮物,他就會發罵我的東西。”


主播的誘惑


面對主播們一次次的套路,女孩十分為難,也感到沒面子。


在這樣的精神綁架甚至是自殘威脅下,她送出的禮物越來越多,頻率也越來越快,甚至1分鐘就能刷掉1萬5……直到刷爆了母親的信用卡。


最終總額超過140萬元。


主播的誘惑


更讓人心寒的,是事發之後主播的反應。


在嗅到“東窗事發”的苗頭後,有主播特意找到女孩,鼓動她欺騙父母,不要把打賞的事和父母講。


如果要講,就按照他教的那些話術講。


總之是想把自己摘得乾乾淨淨。


主播的誘惑


眼看沒有得到回應,女孩的微信號隨之被盜,裡面的重要證據怕是留不下什麼了。


取證受挫,女孩父母在和平臺的交涉中,也屢遭冷臉。


對方表示,已經消費的錢是不可能退了,最多隻退女孩賬戶上剩餘的三萬元。


看來之後兩邊的官司,是有得打了……


主播的誘惑


真是一場無妄之災。


事實上,未成年人鉅額打賞這件事,不過是網絡直播“惡現象”的其中一環。


與我們那個年代不同,00後、10後從小就頻繁接觸網絡,將那些好或不好的網絡文化浸淫得七七八八。


在沒有自我約束力和是非認知的情況下,很容易做出一些危險的模仿行為,亦或是被人誘導精神綁架,甚至是經濟勒索。


每一次令人心痛事件發生的背後,都有著太多問題需要我們思考。


比如家長的放縱。


孩子為什麼能頻繁使用手機?又為什麼能輕鬆輸入付款密碼?


為人父母,本就應該承擔起教育孩子、引導孩子的責任,工作再忙也絕不是放任孩子沉迷網絡的理由。


以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平臺。


所謂的“青少年模式”不過是打開後的提示,隨手一按無關痛癢,這種由用戶進行自我管理的辦法,顯然不適用於真正的青少年。


最應該被問責的,還是那些惡意誘導的主播們。


面對還是非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孩子們,不知情也便罷了,知道了還更使勁的薅羊毛。


被發現後又擺出受害者姿態,把鍋都甩在小孩身上,人性之惡莫過於此。


還是那一句話,在爛錢恰得爽的同時,別忘了——


是非善惡,終會有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