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舌象看腑臟:教你如何舌診

從舌象看腑臟:教你如何舌診

舌診是觀察舌頭的色澤、形態的變化來輔助診斷及鑑別的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舌診以及對診用藥。

舌質

1、紅舌

凡見紅舌,均系熱證,凡溫熱病初起,舌質深紅者都是伏氣溫病,因為鬱熱在裡的緣故。

2、絳舌

絳,系紅色之深者,舌色由紅而絳,乃熱邪深入,由營分入血分的主要表現,以苔之有無,色之深淺、鮮晦,質之燥潤、榮枯為辨證的準則。

3、紫舌

紫較絳色更深,舌由絳變紫,系熱勢更盛之表現,但淡紫、青紫多是寒證。

舌苔

1、舌無苔

多系表證。脈訣雲:舌上無苔為表。但必須兼有表證症狀,否則為正常現象,舌無苔而舌質異常也是病象。

2、白舌苔

白苔在診療方面應注意苔之厚薄和燥潤,以及其他一些情況。

  • 薄厚:薄者病在表而勢輕,厚者邪多偏裡而勢重。
  • 潤燥:潤澤者系津液尚足,乾燥者系津液已傷。
  • 溼痰、穢濁:粘膩者多夾溼痰,腐垢者多兼穢濁。
  • 可下、不可下:白苔一般不可下,但白砂苔非下不可。
  • 輕重:白苔病情一般輕淺,但白黴苔病情十分險惡。
從舌象看腑臟:教你如何舌診

3、黃苔

  • 舌苔黃而兼白者

為邪在氣分而衛分之邪猶未盡也,或系溼遏熱伏。治宜辛涼開洩,宣透氣分。不可輕投二黃苦洩之品,以免引邪入裡。

  • 舌苔黃而燥者

為邪已入陽明之裡,熱熾津傷,必大渴引飲。治宜辛涼清熱,方用白虎湯之類。

  • 苔黃厚堅斂或燥起刺,或中有裂紋者

症兼腹脹,硬痛拒按,大便秘者,系陽明熱燥實之證。治宜攻下之法,以洩熱救陰。方用承氣湯之類,如增液承氣湯。

  • 舌苔黃而膩,或黃而濁,光滑不燥者

系無形之溼熱燻蒸,雖兼脘痛痞脹,慎不可亂投苦洩攻下,宜從開洩為治,輕則用杏、蔻、橘等輕苦微辛之品,以宣通氣滯,重則用枳實、黃連、半夏等。

  • 黃苔兼黑者

為大熱傷津也

4、黑舌苔

舌苔黑有寒熱虛實之別,但溫病實熱證多,虛寒證少。

5、灰舌苔

舌灰苔系由白苔或黃苔轉黑的過程中出現的一種舌苔,在病勢程度上較黑苔稍輕,診斷方法與黑苔大體相同。

  • 灰苔而潤或灰膩、灰黃者

如始病即見為溼溫夾食或夾停飲之證,當隨兼證決定治法。

  • 灰而白膩,舌色紅者

兼胸悶煩渴,為伏暑或溼溫,溼熱交阻,熱處溼中之證。治宜苦辛淡滲,行氣化溼。

  • 灰苔清滑者

兼四肢逆冷,下利者,乃少陰虛寒之證。治宜溫陽祛寒,方用理中、四逆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