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業復工了,阿姨何時能上門?-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截至3月底,家政企業的復工率達到40%

家政業復工了,阿姨何時能上門?

閱讀提示

眼下,家政業正在有序復工。但受疫情影響,不少家政從業者面臨返崗後無處隔離、物業不讓進、訂單量下滑等困難,需求供給兩面受困。同時,與從業者簽訂勞動合同的員工制家政,為幫助家政人員穩定就業提供了更多思考。對於家政業務何時能恢復,企業方面表示難以預計。不過,家政本質上是個人與個人的交易,待人們的信心恢復,行業也將回暖。

近日,北京市胡先生在線預約了上門保潔。兩個月前,他曾預約保潔,但因疫情防控小區沒讓家政人員進入,以致錯過免費取消的時間。這次預約前,胡先生特意向小區疫情防控人員諮詢,確認家政人員可以進出小區後,他才下了單。

眼下,家政業正在有序復工。往年這個時段本是行業較為忙碌且掙錢的時間,但在今年,疫情使得一些家政服務暫停,不僅讓像胡先生這樣急需保潔服務的客戶面臨窘境,也讓家政從業者面臨返崗後無處隔離、上門難、訂單量下滑等困難,需求供給兩面受困。

“現在一天只接3~4單”

“過去,跟保潔約上門時間,她們多儘量往後推,但這次預約保潔問能否提前1小時來,我還是頭一次遇到。”當天18點,胡先生接到保潔人員電話,按物業要求她做了登記,測了體溫,“3個多月了,終於盼到上門作業這一天了!”

來自河南的張新麗在北京從事上門保潔已有5年。3月29日,她正式上崗復工,但她的同事大多尚未返京。

記者瞭解到,目前市場上的家政企業多數實行中介制,即家政人員並非企業員工,企業將家政人員介紹給僱主,收取中介費後,其與家政人員的關係也就結束了。作為中介體制管理模式下的家政人員,張新麗沒有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而是簽了一份臨時協議,公司也沒有為其繳納社保,收入主要來源於接單的提成。

訂單少,掙得就少。張新麗尚未復工的同事中,有的已在老家重新找了工作,還有的打算等疫情過去、訂單多的時候再返京。而張新麗從復工到現在,一天也只能接到一兩單,多的時候也只有3單。

3月26日,商務部服貿司司長冼國義介紹,家政企業的復工率達到40%左右。通過對37家企業進行監控,北京家政服務協會會長穆麗傑日前表示,行業復工率目前在40%左右。

“年後幾個月一般是我們這行最忙的時候,往年同期一天能接7~8單,現在一天只接3~4單。”4月1日,來自河北的趙增珊返崗復工,她在一家房屋租賃平臺做了3年保潔。疫情形勢好轉後,老家一放行,她便返回了北京,希望隔離後儘快上崗。不過,上崗後她多次被客戶所在的小區拒之門外。

“目前還有很多小區不讓保潔人員進。”趙增珊說,好不容易盼到訂單增加,又卡在了物業這裡。“越來越多的客戶願意讓我們上門保潔,但物業不讓進,很多客戶下了單又取消了。”

復工後,張新麗的收入只有平時月份的一半不到。每月領取固定工資的趙增珊表示,目前還沒收到疫情期間工資的發放辦法通知,不清楚公司會如何發放未返崗期間的工資。

員工制家政呼之欲出

中國勞動學會此前開展的家政服務業調查顯示,返城後隔離期長和隔離臨時租房成復工最大難題。穆麗傑也認為,返京復工難,源於企業隔離點規模不夠,租賓館用於隔離,企業開銷大,缺乏落實從業者隔離的條件。而對於返崗後的隔離,記者採訪發現,不少是家政人員自行解決。

疫情導致部分家政從業者和客戶雙流失。就在70餘萬家政企業、3000多萬家政從業人員承壓之時,江蘇省出臺意見鼓勵創辦員工制家政企業,引導靈活就業人員逐步實現穩定就業。員工制家政管理模式下,保潔、保姆等從業者將同企業籤勞動合同,參繳社保,擁有年休假等相關權益保障。

事實上,員工制家政由來已久。作為北京市員工制家庭服務試點企業之一,北京慈愛嘉養老服務公司早在2012年便與從事居家養老服務的員工簽訂了勞動合同,併為其繳納社保。

“疫情期間我們按規定為員工發放待崗工資,對於有特殊生活困難的員工,公司還發放了特困補貼。”該公司人力資源負責人張女士說,“疫情期間因工作需要必須回京的,由公司統一安排房間提供給員工進行隔離。公司還專門租了快捷酒店,用於返京員工的隔離。”

“實行員工制後,客戶直接和公司籤服務協議,如此一來,客戶既不用擔心有問題後找不到家政人員,也不用擔心提供服務的公司推卸責任,員工制能為供需雙方提供更安全可靠的保障。”慈愛嘉公司張女士說。

只要人們的信心恢復,行業將回暖

疫情讓不少家政業務停擺,在部分省市向家政企業提供補貼的同時,不少企業也開始積極自救。

到家集團CEO陳小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線上培訓是他在這次疫情中的意外收穫,“過去這塊是零收入,和其他家政公司一樣,所有培訓都是靠線下,但這次發現不少阿姨有在線學習的願望,也願意付費。”

上海長寧區家協旗下的家政企業正在試點“家政復工消費券”,呼籲家協會員單位為家政中介費統一打八折,以此促進訂單增量。

張女士說,疫情期間慈愛嘉公司創新線上服務模式,推出了線上服務,指導如何護理老人,以及線上培訓課程。為了確保線上服務的質量,公司推進實施員工線上培訓,並及時調整了入戶服務流程,增加客戶和員工服務安全確認程序,將防疫措施作為長期堅持的程序寫入服務流程中,為隨時可能啟動的居家入戶服務做好準備。

提及此次疫情對家政行業的影響,張女士認為,疫情對家庭服務行業衝擊較大,在大家對病毒的恐懼沒有完全消除的情況下,客戶對入戶服務非常謹慎。北京市近日提出,對於計時型家政服務員,在查驗相關信息後,持健康寶綠碼且體溫正常的,允許其進入小區。

不過,企業方面並不擔心勞動力會在抗疫期出現大規模轉移。有家政企業負責人表示,因家政在普通工種中收入較高,現在多數從業者還在觀望,且家政本質上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交易,只要人們的信心恢復,行業也將回暖。

關晨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