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會有60部曆法,它們是在哪些朝代使用過的?

中國曆法,是中國歷史上由中國人的先民們創造出來的。

中國的史籍中有這樣的記載:帝堯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據日月的出沒、星辰的位次,制定曆法,謹慎地教給民眾從事生產的節令。另外命令羲仲,住在鬱夷,那個地方叫暘(yáng,陽)谷,恭敬地迎接日出,分別步驟安排春季的耕作。

【圖片:暘谷】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會有60部曆法,它們是在哪些朝代使用過的?

相關史籍還說:春分日,白晝與黑夜一樣長,朱雀七宿(xiù,秀)中的星宿初昏時出現在正南方,據此來確定仲春之時。這時候,民眾分散勞作,鳥獸生育交尾。

【圖片:朱雀七宿天象圖】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會有60部曆法,它們是在哪些朝代使用過的?

史籍記載也有這樣內容:帝堯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分別步驟安排夏季的農活兒,謹慎地幹好。夏至日,白晝最長,蒼龍七宿中的心宿(又稱大火)初昏時出現在正南方,據此來確定仲夏之時。這時候,民眾就居高處,鳥獸毛羽稀疏。

【圖片:蒼龍七宿天象圖】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會有60部曆法,它們是在哪些朝代使用過的?

史籍記載繼續說: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那地方叫做昧谷,恭敬地送太陽落下,有步驟地安排秋天的收穫。秋分日,黑夜與白晝一樣長,玄武七宿中的虛宿初昏時出現在正南方,據此來確定仲秋之時。這時候,民眾移居平地,鳥獸再生新毛。

【圖片:玄武七宿天象圖】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會有60部曆法,它們是在哪些朝代使用過的?

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那地方叫做幽都,認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冬至日,白晝最短,白虎七宿中的昴(mǎo,卯)宿初昏時出現在正南方,據此來確定仲冬之時。這時候,民眾進屋取暖,鳥獸長滿細毛。

【圖片:白虎七宿天象圖】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會有60部曆法,它們是在哪些朝代使用過的?

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閏月的辦法來校正春夏秋冬四季。帝堯真誠地告誡百官各守其職,各種事情都辦起來了……這些記載見於《史記·五帝本紀》,其中的內容錄製了中國先民創造曆法的某些過程和細節。

中國先民觀察天象,其中任務之一是制定曆法。

所以說,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曆法的國家之一。

一個民族的歷法的出現,對國家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應該有深遠影響。

【圖片:24節氣】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會有60部曆法,它們是在哪些朝代使用過的?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人到底創造了多少部正統曆法呢?

簡單的回答:大約60部。

其中,最早的6部,多少帶有一些傳說性質。

或者說在傳說和史籍中輾轉記錄下來的。

它們是:

1黃帝歷

2夏曆

3殷歷

4周曆

5魯歷

6顓頊歷

黃帝歷傳說是黃帝使用過的歷法。夏曆是中國夏王朝使用過的。殷歷當然就是商朝使用過的歷法了。到了周朝使用的是周曆。魯歷是春秋戰國時候孔子所在的魯國使用過的歷法。顓頊歷,後人認為是秦朝使用過的歷法。

【圖片:黃帝圖】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會有60部曆法,它們是在哪些朝代使用過的?

它們被稱之為:古六歷。

古六歷之間重要區別之一是在什麼時候過年(歲首)。夏曆是農曆的正月初一過年。商朝是農曆的十二月初一過年。周朝是農曆的冬至日過年。秦朝使用的顓頊歷,跟周曆在過年(歲首)一致,它應該是從周曆演變而來。在漢朝的最初,即西漢前幾朝(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劉盈、漢高後呂雉、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使用的是歲首過年的周曆。到了漢武帝,即在公元前104年的那一年(漢武帝太初元年),頒佈了新的歷法。

【圖片:漢武帝時代】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會有60部曆法,它們是在哪些朝代使用過的?

後來的朝代的皇帝們,大致的就開始使用各自朝代的歷法了。

於是,中國的歷法使用的線索在歷史上就比較的清晰和詳細了:

7太初曆(以漢武帝那一年的年號作為曆法名稱)。

——漢武帝以降,即公元前104年到公元84年(東漢章帝元和元年)使用此曆法。

8三統曆。

——王莽篡權之後,頒佈的新朝曆法。很快被廢黜。

9四分曆。

——劉秀東漢使用的歷法(85- 220年)。到了東漢末年三國時代,魏吳蜀三國開始時使用了此曆法。三國使用的年份是:(1)曹魏(220年- 236年)、(2)東吳(222年)、(3)蜀漢(221年- 263年)。很快,魏吳改用新曆法。劉備以自己正宗劉氏後人,政治上興漢,所以堅持使用四分曆,沒有改用新曆法。

【圖片 梟雄劉備】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會有60部曆法,它們是在哪些朝代使用過的?

所以此時的歷法又有:

10乾象歷 。

——東吳廢除漢朝的四分曆,使用了這部新立法(223年- 280年)。

11景初歷。

——曹魏廢除原來的漢朝曆法,使用了這部新曆法。此曆法是三國時期的楊偉(字世英,馮翊人。三國時期曹魏宗室曹爽的參軍。)編制的。魏景初元年(237年)至鹹熙二年(265年)實施。景初是三國時期曹魏的君主魏明帝曹叡的第三個年號,所以叫做“景初歷”。據說,曹魏之後的西晉(265-317)、東晉(317-420),以及後來的劉宋(237年- 444年)、北魏(398年- 451年)皆在標出的年代使用此曆法。不過,劉宋和北魏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又使用別的曆法了。此曆法已亡失。(資料參閱《晉書·律曆志下》、《宋書·歷志上》)。

之後,新曆法又出:

12元嘉歷。

——劉宋(445-479)、南齊(479-502)、南梁(502- 509年)使用此新曆法。

13大明曆

——南梁、南陳(510年- 589年)使用。大明曆,是由南北朝時期中國著名數學家、科學家祖沖之創制的一部曆法,也稱“甲子元歷”。在曆法中,祖沖之首次引入了“歲差”的概念,從而使得曆法更加精確,是中國第二次較大的歷法改革。歷成後上表給宋孝武帝劉駿,卻遭到寵臣戴法興之流的壓制和反對。祖著《歷議》一文予以駁斥。祖死後十年即天監九年(公元510年)得以施行(已是南梁),後來一直使用到南陳(557-589年)達八十年之久。

【圖片:祖沖之】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會有60部曆法,它們是在哪些朝代使用過的?

14三紀曆

——後秦(384年- 517年)使用。

15玄始歷。

——北梁(412年- 439年)、北魏(452年- 522年)使用。

16正光歷

——北魏(523年- 534年)用此新曆,之後的東魏(535年- 539年)、西魏(535年- 556年)、北周(556年- 565年)持續使用此曆法。

17興和歷。

——東魏使用正光歷後改用此新曆法(540年- 550年)。

18天保歷

——北齊(551年- 577年)使用此新曆法。

19天和歷

——北周在使用正光歷之後改用此新曆法(566年- 578年)

20大象歷。

——北周再改此新曆法(579年- 581年)。隋朝先使用此曆法(581年- 583年)。

21開皇曆。

——隋朝頒佈此新曆法使用(584年- 596年)。

22大業歷

——隋朝再改用此新曆法(597年- 618年)。

23皇極曆(創造後沒有使用)

——公元600年,皇太子楊廣徵召全國的歷算專家,都集中在東宮,共同商議曆法的事情。

劉焯(隋代天文學家,在曆法中首次考慮太陽視差運動的不均勻性,創立用三次差內插法來計算日月視差運動速度,推算出五星位置和日、月食的起運時刻。這是中國曆法史上的重大突破。)也在皇太子這次徵召的人員之內,他獻上了經過幾十年研究的皇極曆,並且駁正張胄玄曆法的錯誤。但是,沒來得及使用。

【圖片:楊廣】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會有60部曆法,它們是在哪些朝代使用過的?

接下來的唐朝,使用了八部曆法:

24戊寅元歷- 唐朝(619年- 664年)

25麟德歷 - 唐(665年- 728年)

26大衍曆 - 唐(729年- 761年)

27五紀曆 - 唐(762年- 783年)

28正元歷 - 唐(784年- 806年)

29觀象歷 - 唐(807年- 821年)

30宣明歷 - 唐(822年- 892年)

31崇玄歷 - 唐(893年- 907年)。

——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8年- 955年)使用了唐朝最後一部曆法。

【圖片:古天文儀】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會有60部曆法,它們是在哪些朝代使用過的?

32九執歷

——公元721年,唐朝因舊曆法不夠精確,需制定新曆法來替代。僧人一行編纂的《大衍曆》,在海選方案中脫穎而出。公元729年,《大衍曆》正式成為唐王朝欽點官方曆法。這部新曆法也是中國曆法體系上的里程碑,被贊為唐歷之冠。但《大衍曆》頒佈不久,就被來自名叫瞿曇譔的人控告,說新法抄襲了翻譯自印度的歷法《九執歷》,而且還得到了“其術未盡”的評價(意思是,《大衍曆》是對《九執歷》的抄襲還沒有到位,有錯訛之處)。抄襲案的焦點《九執歷》,則是由瞿曇譔之父瞿曇悉達根據梵文天文學著作《五種歷數全書彙編》編譯而成的。隨著新曆法的頒佈,科學問題逐漸開始成為政治問題。唐玄宗採取了偏向新曆的解決方案,下令太史令比較兩本曆書和天文臺的記錄。這樣問題就從比較曆法的原理變成了比較哪本曆法更準確。《大衍曆》由於數據更新,毫不意外勝出。瞿曇譔則被嚴厲懲處,被外放二十多年,758年才重回司天臺。

【圖片:中國獨特天象推測】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會有60部曆法,它們是在哪些朝代使用過的?

33符天曆

——唐德宗建中年間(780—783年)由曆法家曹士蒍訂立。此曆法與以前曆法有重大的不同,一是不用上元積年而以唐高宗顯慶五年(660年)為曆元,以雨水為歲首;一是把日法定為一萬分,它的迴歸年是365又2448/10000日。這個曆法在民間流行,很受歡迎,一直流傳到南宋時期。由於它的改革不合官方曆法的傳統,所以被貶稱為“小歷”。《符天曆》後來傳入日本得到推廣使用。

34調元歷。

—— 後晉(939年- 943年?)、遼朝(961年? - 993年)使用。

35大明曆【重複13】。

——遼(994年- 1125年)使用。

36欽天曆。

——後周(956年- 960年)、北宋(960年- 963年)使用。

北宋隨後使用新曆法,又使用了9部曆法:

37應天曆- 北宋(963年- 981年)

38幹元歷 - 北宋(981年- 1001年)

39儀天曆 - 北宋(1001年- 1023年)

40崇天曆 - 北宋(1024年- 1065年;1068年- 1075年)

41明天曆- 北宋(1065年- 1068年)

42奉元歷 - 北宋(1075年- 1093年)

43觀天曆 - 北宋(1094年- 1102年)

44佔天曆 - 北宋(1103年- 1105年)

45紀元歷 - 北宋、南宋(1106年- 1135年)

【圖片:北宋】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會有60部曆法,它們是在哪些朝代使用過的?

南宋接續北宋使用紀元歷之後,也使用了9部曆法:

46統元歷 - 南宋(1136年- 1167年)

47幹道歷 - 南宋(1168年- 1176年)

48淳熙歷 - 南宋(1177年- 1190年)

49會元歷 - 南宋(1191年- 1198年)

50統天曆- 南宋(1199年- 1207年)

51開禧歷 -南宋(1208年- 1251年)

52淳佑歷 - 南宋(1252年)

53會天曆 - 南宋(1253年- 1270年)

54成天曆 - 南宋(1271年- 1276年)

【圖片:南宋臨安城】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會有60部曆法,它們是在哪些朝代使用過的?

55大明曆【重複13、35】

——金朝(1137年- 1181年)

56重修大明曆

——金、元朝(1182年- 1280年)

57授時歷。

——元、明朝使用(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1298年,1368年-1384年)

58大統歷

——明朝(1385年- 1644年)使用。

【圖片:明朝皇帝圖】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會有60部曆法,它們是在哪些朝代使用過的?

59時憲曆-

——清朝(1645年- 1723年)使用。

【圖片:清朝】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會有60部曆法,它們是在哪些朝代使用過的?

60癸卯元歷

——清朝、中華民國(1724年- 1913年)使用。

61新法天文夏曆。

——中華民國(1914年- 1928年)使用。

62紫金歷(現代使用的農曆)。

——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1929年- 至今)

【圖片:南京紫金山天文臺】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會有60部曆法,它們是在哪些朝代使用過的?

呵呵,自古以來,中國歷史上竟然流傳下來60部曆法(減去重複的)。

真正是:不明覺厲!

我的國,歷史悠久!

以上的歷法只是大致的、粗線條的,其中有更多細節和變化。

顯然,這60部曆法,只是指的中國歷史上有朝代的統治者頒佈的歷法。

可以將它們總的概括性的稱之為——夏曆。

除此外,中國歷史上還有彝族太陽曆、傣歷、羌歷、和藏曆等等。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會有60部曆法,它們是在哪些朝代使用過的?

中國曆法,完全可以算是一部文化“長城”,屹立在世界東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