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为“疫情生活”增添色彩-今日头条-手机光明网

4月23日,第25个“世界读书日”。

今天,你读书了吗;推荐这几本好书;不读一日书而读一世书;最美人间四月天,唯有读书不可辜负……这一天,网络上关于读书的话题,明显多了起来。给这些声音归归类,最响亮的,还是劝读。

劝读这件事,可谓历史悠久。“书到用时方恨少”“书山有路勤为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不读书,其犹夜行”“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古今中外,各种苦口婆心的呼吁,不胜枚举。现在呢?当代人也没闲着。每逢读书日前后,饱读之士、社会贤达也会卖力吆喝,或畅谈读书益处,或呼吁读书永远不迟,还有的更贴心细致,教人“怎么读一本书”……

今年的读书日,情况更为特殊。按照惯例,世界各地会举办各种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但受疫情所迫,全球有相当比例的人“宅”在家里。以往关于读书日的火热人气,显然不合时宜。不过,读书本就是一种个人化、个性化的活动。每个人各有所好,习惯各不相同,本就适合“单独行动”。更何况,读书是一种精神体验,阅读的过程就是不同思想隔空对话、相互碰撞的过程——不聚集、不庆祝,并不折损读书的吸引力。这个4月,广州迎来首个“线上”读书月;昨日,深圳首次面向市民发放10万张购书现金抵扣券;全国各地文化场馆纷纷推出一系列线上阅读活动……可以说,城市里的书香没有淡,读者的热情没有降,这个读书日反而因“云阅读”而别具精彩。

尤为难得的是,这场疫情让更多人发现了读书的乐趣,感受到阅读的力量。有报告称,疫情期间英国书市颇为火爆,经典名著销量“显著提升”;国内也有报告显示,疫情期间56.2%的网民读书量增加,超三成受访者的读书量超过了过去一年的总和……疫情之下,不少人感慨生活枯燥、无聊,甚至出现不良情绪。而读书的一大“疗效”恰好就是充实感,可以给生活增添一些色彩、一些趣味。还有,疫情期间我们线下的交流少了,时刻保持社交距离成为一种必需,但阅读也是交流,可以让思想与思想靠得更近,可以滋养心灵、丰盈精神。而这,未尝不是一种免疫力。

读到这里,你肯定早已发现,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劝读。是的,“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读书,就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滋养。对个人来说,不断学习充电,这是一生的课题;对一座城市、一个国家而言,持续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需要久久为功。战“疫”仍在继续,不如抓住人间四月天的尾巴,多读一本好书。而瞻望来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继续发现读书的乐趣,正合时宜。   (广州日报评论员 夏振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