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疼不疼孩子,別光聽嘴裡說什麼,看“這3點”就心裡有數了

奶奶疼不疼孩子,別光聽嘴裡說什麼,看“這3點”就心裡有數了

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最經常見到的一件事就是口是心非,尤其表現在對待孩子方面。有些人口頭上表示會對孩子好,但其實並未將孩子放在心上。

生孩子前,婆婆表示生男生女都一樣

小芳與丈夫結婚一年後便懷孕,當時她的婆婆表示,無論小芳生下的是男是女,她都會一視同仁,也會幫小芳一起照顧孩子長大。小芳認為自己嫁對了人,就連婆婆都對自己這樣好。

奶奶疼不疼孩子,別光聽嘴裡說什麼,看“這3點”就心裡有數了

可在小芳生下女孩之後,她卻發現自己的婆婆變了一副嘴臉,不僅沒有像她承諾的那樣照顧孩子,就連自己坐月子的時候,她也沒有陪伴身邊,只是在家中住著而已。

看著孩子慢慢長大,小芳越來越明顯的感覺到婆婆對於這個孫女的不滿,可是在外面的時候,婆婆卻與鄰居說,她照顧孫女有多麼的累,言語中也表現了她對孫女的關心以及喜愛。

但其實,婆婆是一個心口不一的人,在家中根本就沒有將孫女放在眼中,小芳也擔心在這種家庭中長大,可能會影響女兒的身心健康,現在已經有了讓婆婆回自己家住的念頭。

奶奶疼不疼孩子,別光聽嘴裡說什麼,看“這3點”就心裡有數了

成年人的心口不一,若是針對於孩子,自然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嚴重的打擊和傷害,嚴重可使孩子長大之後出現性格扭曲的情況。只是有一些年輕夫妻並沒有發現家中的老人對待孩子是心口不一的,想要判斷老人是否疼孩子,只要看以下這幾點便可一目瞭然。

1,在女人生下孩子之後,主動承擔照顧孩子的義務

有一些老人,特別是女人的婆婆,看到自己的兒媳生下孩子之後十分開心,她們也會體恤兒媳正在坐月子或是身體不便,主動承擔照顧孩子的義務以及責任。

這樣的行為自然是發自內心的真實和疼愛孩子,既不忍心讓剛剛生產完的兒媳受累,也不想影響新生兒的正常發育和成長。

此外,還有一些老人會將孩子養在自己身邊,陪他一起玩耍,哪怕是犧牲自己的時間也無所謂。

奶奶疼不疼孩子,別光聽嘴裡說什麼,看“這3點”就心裡有數了

2,不會因孩子的性別而嫌棄

真正疼愛孩子的人是不會在乎孩子性別的,到了如今這個時代,許多人的思想都已改觀,不會再有重男輕女的想法,對待家中的女孩。

若老人看到家中有女孩出生,並未對其表現出嫌棄的態度,想必這也一定會是一個對待所有孩子都能做到一視同仁的老人了。

奶奶疼不疼孩子,別光聽嘴裡說什麼,看“這3點”就心裡有數了

3,經常想起孩子

如果家中老人發自內心的疼愛孩子,若孩子有一段時間沒在自己身邊,他也一定會打電話關心和詢問孩子,更會不由自主的經常想起孩子,甚至是想要讓孩子在自己身邊住上一段時間。

在外面看到任何與孩子有關的物品都想要買給他,這種行為舉止自然是老人疼愛孩子的一種做法。

奶奶疼不疼孩子,別光聽嘴裡說什麼,看“這3點”就心裡有數了

都說隔輩親,但並不是所有老人都會對家中子女生下來的孩子一視同仁。為此,家長一定要分辨清楚才好,否則老人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可能是自己都無法彌補的。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