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詩人李季蘭:6歲被父親貼上必失婦德標籤,影響了她的一生

李季蘭,又名李治,是唐朝詩壇上享負盛名的女詩人,與薛濤、魚玄機、劉採春合稱為“唐代四大女詩人”。

李季蘭雖為聰慧的女子,但卻原生家庭中父親對她從小的作為,讓她一生過得坎坷艱難。

女詩人李季蘭:6歲被父親貼上必失婦德標籤,影響了她的一生

在李季蘭6歲時,李季蘭父親就把自己的女兒貼上可怕的標籤一一將來必失婦德,對著外人況且不能這樣說,而他卻當著眾人面,只憑兩句詩判定自己親生女兒將來有失婦德,是何其殘忍!因此,李季蘭的父親是一個失敗的、可怕的父親。

1把禮教看得比女兒重要

李季蘭的父親應該是一個封建禮教的頑固分子,把對女人的婦德看得比任何東西都重要,甚至把婦德禮教凌駕於親情之上。

李季蘭應該是從小就是一名聰明的孩子,至少在吟詩上有出眾的才華,因此,她父親才樂於把她帶出去炫耀。

在一次,朋友相聚,庭中有薔薇花開,父親要李季蘭當場寫詩,她寫的最後兩句是:“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

若平常的父親,肯定會為自己的女兒才華歡呼鼓掌,但李季蘭卻遇到一個禮教頑固分子的父親。

他聽完後,馬上進行了聯想,將“架卻”聯想到“嫁卻”,還想到自己女兒那麼小“心緒亂撞”,按照婦德標準,完全不達標準。

他完全忽略了自己的女兒還是一個六歲的孩子。

從這看出,作為父親,心中禮教的位置比女兒重要多了。

女詩人李季蘭:6歲被父親貼上必失婦德標籤,影響了她的一生

2親生父親當眾給女兒貼上可怕標籤

李季蘭父親看重禮教婦德就算了,接下來更可怕的事還發了。

他聽到女兒吟誦的兩句詩,馬上黑著臉,眾人詢問怎麼回事,他竟然對著眾人說:“此女子將來富有文章,然必為失行婦人矣。”

即使是外人也不應該當眾去判定一個小孩將來是有失婦行,況且還是自己親生的女兒。

然而,李季當的父親卻當眾給自己的女兒貼上這樣可怕的標籤。

有人說:“知女莫若父”或“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也許有一定的道理。

六歲的小孩可能真的會有一些行為特徵表現出來,作為父親應該是記在心裡,默默地、潛移默化地引導,而不是率先給她貼上標籤,為她未來作出判斷。

女詩人李季蘭:6歲被父親貼上必失婦德標籤,影響了她的一生

3以為她好的名義把她推出去

李季蘭因為女兒的兩句詩,已對女兒以後的人生有一個判斷。正是他的判斷標籤,認為女兒品行需要修正,但不是自己去教育引導,而是把她推入道觀裡,以期用道觀來約束她。

在唐代思想文化在歷史中眾所周知是十分開放的。這開放之風影響也影響到道觀裡修行的男女,故此道觀也不再清靜,許多才貌出眾的女冠,雖以修行為名,但在道觀中自由交際,成為一種“交際花”似的人物。

道觀裡也被開放的社會風氣所浸染,李季蘭父親把她送進道觀,我們無從知道他有沒有後悔,但從後來李季蘭的人生髮展看,道觀的修行反而讓李季蘭的思想、性格更開放。

後來,李季蘭交往幾位文人異士,最終都沒有好的結果。在交往中,她曾多次寫詩寄意,詩詞一掃從來女性作家的羞澀之態,坦然男女社交。

晚年的時候,李季蘭曾被召入宮中,住了一個月。公元784年,朱泚叛亂,自立為王。為了證明其合法性,要求李季蘭等詩人為其寫詩力證。李季蘭無奈,為朱泚寫詩。後來,叛亂平反,李季蘭被唐德宗下令亂棒撲殺。

李季蘭一生被名聲所害。如果說李季蘭的人生,驗證了他父親在其遠見,但是他的遠見,是基於自己固執的禮教思想上,自私的放棄對孩子的教育引導。因此,與其說他的遠見,不如說他作為父親的失職、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