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而不奢贵而知俭:曹操和曹丕的薄葬,彰显了其勤俭朴素的另一面

古来帝王多豪侈。许多君主不仅生前享尽荣华富贵,而且在死后也要追求奢侈。身后厚葬的奢糜之风,在历代君主中屡见不鲜,但却也由此带来帝陵被盗掘的后果。因此,古代君主为了显示身后余威的厚葬,反成令其身后不得安宁的愚蠢行为。对于厚葬带来的恶果,曹操和曹丕父子,看得很清楚。所以,他们都选择了不事奢侈的薄葬。由此使人得以窥见,被世人视为篡汉奸雄的曹操和曹丕父子,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另一面。

01、一生称王称霸的曹操,依然未改其朴素无华的作风

公元前220年3月(汉献帝25年),魏王曹操去世了。作为气吞群雄统一北方的枭雄,权高位尊的曹操,从未刻意追求相奢侈享受。他不仅生前注重发展生产恢复经济,为使北方早日从战争的创伤中弥复疮痍贡献匪浅。而且不事奢侈的曹操,即便是到了生命即将结束之际,也依然一以贯之的力行着节俭朴素的作风。

尊而不奢贵而知俭:曹操和曹丕的薄葬,彰显了其勤俭朴素的另一面

(魏王曹操)

在其临终前,曹操留下遗命说:“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民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珠宝。”曹操表达的意思是:如今天下乱局未了,南方割据势力尚未清除。因此不能因为我的去世使北方受到震动,各地驻军将领和有关部门,在短暂的丧期结束后,要立即恢复到正常状态。在举行葬礼时,只需使用平日穿着的衣服殡敛即可,而且不许使用金玉珠宝等奢侈品陪葬!

尽管世人对曹操有许多误解。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室江山纳入掌中,使汉献帝名为汉朝天子,实则沦为被操纵的傀儡。因此曹操虽名为汉相而实为汉贼,应当受到世人的口诛笔伐!然而,曹操不仅生前致力于谋求天下统一,为恢复国力与民力殚精竭虑。而且死后也没有为了一己之私便肆意耗费物力财力。曹操能从大局出发,生前力行朴素,身后实行薄葬。既没有营建与其魏王地位相配的豪奢陵墓,也没有用金玉珠宝等奢侈品殉葬。这种朴素无华的作风,实为难能可贵。

纵观历代君主,因厚葬而遭盗掘者不可尽数。历史久远的就不必提了,就说东汉王朝的历代先君,在董卓乱政时就曾被翻尸倒骨,令其死后也不得难安宁!《三国志》记载:“……初平元年二月,(董卓)乃天子徙都长安。焚烧洛阳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东汉王朝尚未灭亡,而其先帝之陵便已难得安宁。诸帝徒耗民脂民膏,本欲通过营建豪陵殉以奢侈之物,借以夸示于千秋万代。然而,其国尚存其陵便遭盗掘!徒耗财力,徒劳民力,营以巨陵,殉以宝藏,最终却仍不免为他人发掘!厚葬之风又有何益于帝王?身居魏王之尊的曹操,生前崇尚俭朴,死后也不追求奢华,这种持之以恒力行俭朴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尊而不奢贵而知俭:曹操和曹丕的薄葬,彰显了其勤俭朴素的另一面

(魏文帝曹丕)

02、曹丕称帝后,并未因地位的变化,而变朴实无华为奢靡铺张

魏文帝曹丕因强迫汉献帝“禅位”,而在历史上留下篡汉的恶名。但是曹丕却仍不失曹操之遗风。曹丕在爱惜民力珍惜物力,力行俭朴不尚奢华上,同样可以被称为帝王中的典范。在曹魏政权取代了汉政权,曹丕以皇帝之尊统治了半个天下后,也没有因为地位的变化,而变勤俭朴素为奢靡享受。

古代君主都会在生前就为自己营建豪华陵墓,既是为了彰显帝王的尊贵,同时也是为了夸耀于后世!然而,同样位居皇帝之尊的魏文帝曹丕却不肯这样做。曹丕曾经诏告群臣说:“……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骨无痛痒之知,冢非栖神之地。礼不墓祭,欲存亡之不黩也。为棺椁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而己!

曹丕在诏书中,向群臣开诚布公地表明了自己的生死观。曹丕认为所谓的埋葬,只不过是为死者寻找一块栖朽骨、藏肉身之地而已,根本就没有必要搞的奢侈无度!他还对群臣表明了自己死后的处置方式:“

……无施苇炭,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合古涂车、刍灵之义。棺但当漆会三过,饭含无以珠玉,无施珠襦玉匣……”总之一切都要求俭朴而不奢侈,庄严而不过度耗费物力财力!

曹丕的皇帝之陵也是因山起建的,《三国志》记载,魏文帝曹丕曾下诏说:“……寿陵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寑殿,造园邑,通神道!”试问:在古代君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像曹丕这样,主动将皇陵规格降至最低?而且还只允许在陵中以瓦器殉葬,丝毫不用珍宝金银的?又有多少古代帝王不仅生前穷奢极欲,而且还要在死后把这种奢侈带入地下,梦想着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享受为所欲为的奢靡!

尊而不奢贵而知俭:曹操和曹丕的薄葬,彰显了其勤俭朴素的另一面

(三国鼎立形势图)

结束语:曹操与曹丕父子皆是乱世之枭雄,而且又一为魏王一为魏帝,但却都能做到将俭朴之风一以贯之。生前不追求奢侈享受,死后也不肯耗费民力财力营豪陵殉珍宝。因此尽管他们在历史上饱受争议,但却也因其能够明辩是非严于律己,不肯为了一己之私而耗费天下物力,而使人们从“奸雄”曹氏父子身上,看到了其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另一面!

资料参考:《三国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