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联军已进入荷台达市区,巷战上演,“胡赛武装前景不妙吗”?

荷台达港就算丢了,胡塞武装也不会全线溃败。英国《独立报》今年6月曾分析指出,胡塞武装最终会放弃荷台达并撤进山区,但在这之前他们一定会尽其所能予敌以最大杀伤。

起码到现在,荷台达最关键的机场仍控制在胡塞武装手中,仅仅过去几天里,沙特联军就阵亡约180人,还损失了21辆装甲车和武装皮卡,而一旦真正进入大规模巷战,前者的伤亡数字还会飙升。

沙特联军已进入荷台达市区,巷战上演,“胡赛武装前景不妙吗”?

从2018年6月13日荷台达之战正式打响,截至11月12日沙特联军(由阿联酋主导进攻)已经对这座港城先后发起3轮大规模攻势。就算前者此番进攻奏效,胡塞武装也已经坚守该城超过5个月时间,并让对手蒙受了巨大的人员、装备损失。

沙特联军已进入荷台达市区,巷战上演,“胡赛武装前景不妙吗”?

更重要的在于,胡塞武装仅以占己方总兵力几十分之一的5000人守城,就让沙特联军连遭2次大败,迫使其将东线(马里卜省)、南线(塔伊兹省)的战事全部停顿下来,抽调3万精兵强将云集西线(红海沿岸)围攻荷台达。

此举不仅使得包括也门首都萨那、大本营萨达省在内的胡塞武装核心控制区面临的外部压力大大减轻(比如距离萨那不到40公里的马里卜一线,从2017年就进入“静坐战争”状态,连美国《纽约时报》都称前者是也门战火中“一座安宁的小岛”),还让沙特联军陷入了无谓的消耗战。

沙特联军已进入荷台达市区,巷战上演,“胡赛武装前景不妙吗”?

众所周知,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但是如果通过守城能够让对手“大量失血”,让一座孤城变成敌人的坟墓,那又何乐而不为呢?想当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整个城市早已变成一片瓦砾,实际上已经丧失其作为交通枢纽、工业重镇的利用价值,但德军却没能“及时止损”,尽早撤退,结果白白损失了几十万精锐。

同样的,对于胡塞武装来讲,就算荷台达最终失守,他们的战略意图也已经部分达成。而留给沙特联军的,不过是一座被打烂的城市和码头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的港口。而且,由于沙特联军早就切断了也门的外部贸易和国际援助途径,加上陷入战火,荷台达港有很长一段时间没停靠过外来运粮船,其战略价值早被大为削弱。

沙特联军已进入荷台达市区,巷战上演,“胡赛武装前景不妙吗”?

另外从军事角度来看,荷台达也并非胡塞武装打算“不惜代价死保”的心腹重地,他们的核心控制区仍然是深处内陆的北也门各省。那里山峦起伏,地势复杂,易守难攻,而且当地居民大多属于跟胡塞武装同宗的什叶派分支宰德派,是前者比较牢固的群众基础。

实际上,从2015年9月双方战线被推回到南北传统分界线(也是教派聚居区分界线)后,沙特联军就发现胡塞武装开始变得“死战不退”,无论战术运用还是防卫力量都显著增强,其实这就是内线作战优势逐渐体现出来了。

沙特联军已进入荷台达市区,巷战上演,“胡赛武装前景不妙吗”?

比如在塔伊兹省,胡塞武装已经与1.5万亲哈迪民兵鏖战超过42个月,歼敌2000余人(包括沙特、阿联酋各1名上校和哈迪政权2名少将),至今其仍控制着包括首府塔伊兹市在内的半个省份。要问沙特联军何时才能完全夺取塔伊兹省,估计他们心里也没谱。

正是因为在塔伊兹、马里卜、贝达等战场进展太迟缓,2017年12月上旬沙特联军被迫避开胡塞武装重兵屯守的内陆防线,而选择对手防御薄弱的沿海区域“切入”进攻荷台达。但是,在战场上避重就轻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该啃的硬骨头到头来还得啃。

沙特联军已进入荷台达市区,巷战上演,“胡赛武装前景不妙吗”?

值得注意的是,沙特联军内部的厌战畏敌情绪,也因为荷台达之战久拖不决、己方连遭重挫而与日俱增。比如美国中情局今年9月在一份也门战事报告中,曾援引一位沙特联军官员的话,后者就坦承胡塞武装人员“很强硬,打仗不怕死,作战有条理”,并预言后者“随着时间推移,战斗力会越来越强”。

而美国中东问题专家、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的迈克尔·奈茨博士更是认为,胡塞武装就算其输掉“第一阶段战争”(指丧失对荷台达港及红海沿岸的控制权),其仍会退入也门北部山区坚持战斗。奈茨博士断言,沙特联军“很难彻底打败胡塞武装”。

沙特联军已进入荷台达市区,巷战上演,“胡赛武装前景不妙吗”?

各位车友,喜欢饰品的朋友,请点下面→《了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