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托克維爾看大革命的理性反思理念

文|和史

法國大革命曾經使得無數懷揣理想的志士投身其中,但伴隨著無數血腥和暴力的大革命催生的僅僅是一個短命的共和國,並未能真正改變社會制度,與大革命前夕的理性主義思潮不謀而合,引發人們的理性反思。這種傾向傾向,在19世紀上半葉以史學家托克維爾為代表。從其代表作《舊制度與大革命》中,可以看出當時歷史學界普遍的理性反思理念。

從托克維爾看大革命的理性反思理念

托克維爾

《舊制度與大革命》的前半部分的問題主要探究大革命的真正影響——何以打破了舊制度卻又催生了中央集權更加強化的政權,是托克維爾對自身歷史連續性理論的進一步解讀,後半部分則致力於研究大革命前夕的階級分化以及"改革為何加速了革命"這一矛盾性的結論。為了使論述性的文字能更好地反映出法國大革命的整體狀況,托克維爾在材料使用、論證過程等方面都進行了大規模的創新。

藉助自己的政治身份,托克維爾閱讀收集了大量大革命前後的法案、不公開的秘密報告等第一手史料,涉及地權、選舉記錄、提案等多個方面,甚至尋找了當時農民起義狀況、1789年三個等級陳情書等內容。他寫道:"遍覽政府檔案不僅使人對其統治手段有一精確概念,而且能一眼看到整個國家的狀況。"他說明當時法國地產主劇增的狀況時,復原了舊時期的土地冊,舉出1790年確定土地稅的法律加以論證。而分析造成大革命的社會根源時,托克維爾不惜耗費筆墨追溯到數百年前的中世紀王朝,以便於展現造成這一狀況的深層原因。同時,書中大量使用了同時期相關人物的言論,包括宮廷人士、貴族、政論家等,反映了不同階層人物的心理狀態,也一定程度上是對社會現實的側面反映。

從托克維爾看大革命的理性反思理念

法國大革命中攻佔巴士底獄

具體分析論證方面,托克維爾的治史態度則可以用"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加以概括。由於不堆砌史料而是分析問題的史學研究務求研究方面的開拓,托克維爾對所研究問題的選擇注重"破舊立新",往往糾正大眾普遍認為的錯誤理論,仔細研究後提出新的理論。例如第二章標題為"大革命的根本與最終目的並非向人們過去所認為的那樣,是要摧毀宗教權力和削弱政治權力"。托克維爾依次指出了大革命反宗教和無政府主義嘗試的失敗,並進一步分析得出大革命的真正目的在於打破舊的社會結構。這樣的選題與論證方式,使得分析邏輯嚴密,如先拋出"被革命摧毀的政權往往總是比之前那個政權更好"這一衝擊性的論點,經過層層分析之後再導出"流弊被消除,使得人們更容易覺察尚存的其他流弊"這一理論,在嚴謹的分析之下,對"改革何以加速革命"這一矛盾給出了合理解釋。

托克維爾堅信"將事實和思想、歷史哲學和歷史本身結合起來",每句分析都有對應的材料作為支撐,講求嚴謹客觀,基本上在主題的各個方面都給予了詳細解讀,使論證無懈可擊。與其他描寫大革命托克維爾的熱情洋溢不同,托克維爾盡力保持冷靜中立的態度,很少表達自己的觀點,以免影響讀者的分析。他指出大革命的一部分是對舊制度、思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也對大革命的一些非理性行為進行了批判,體現出一種理性思考的態度。

從托克維爾看大革命的理性反思理念

《舊制度與大革命》

在具體說明當時的社會政治狀況與法國大革命的聯繫時,為更好地反映社會現實,托克維爾創造性地將社會學和政治學理論引入到歷史學之中。托克維爾在書中不惜筆墨分析了土地所有狀況、階層分化狀況等內容,乍一看與歷史研究毫無聯繫,但是恰好與分析大革命前夕的社會矛盾這一主題相照應,拓寬了歷史學的研究領域,也便於科學分析大革命之前的法國現狀。考慮到20世紀中期法國社會矛盾仍處於劍拔弩張的狀態,運用社會學理論也有助於服務社會現實,警醒世人。這一研究方法也被之後的學者所採用,20世紀上半葉年鑑學派歷史研究不止於歷史學的要求與之不謀而合。

毫無疑問,《舊制度與大革命》將歷史學與社會政治學結合起來,探討歷史事件背後的社會深層原因,是歷史研究的一大進步。托克維爾生活年代距法國大革命較近,書中的材料既真實可信緊扣論題,使得該書能夠較好地反映法國當時的社會狀況,書中對三級會議、農民生活等內容的描寫在大量材料的加持下顯得尤為真實。該書中提出的一些理論也具有開創性的見解,常常被後世所引用和進一步探討,尤其是"人們推翻了舊政府,卻又回到了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政府之中"這一充滿矛盾的事實,直到現在依然值得深思。書中仔細探討的革命存在的問題、社會狀況對民眾心理等內容,直到今天仍舊散發著理性主義的熠熠光輝。

匠心原創,侵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