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當年,家裡培養出一個大學生,是多榮耀的事!

遙想當年,家裡培養出一個大學生,是多榮耀的事!可現今隨著大學生數量增多,導致大學生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狀態。

那為什麼大學生貶值得這麼厲害呢?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一、大學生數量增多

但對於現代年輕人來說,因為大學生隨地可見,一抓一大把,自然就不覺得大學生稀奇了,大學生貶值論,也就此產生。

八十年代大學生被社會稱為“天子嬌子”,國家包分配。高考畢業生錄取比例為3%到7%,其中本科畢業生錄取比例為1%到3%,其餘為專科中專(你們現在己經沒有聽說過的預選,當年參加高考是要經過預選合格後才能參加真正的高考)。

重點大學(相當於現在的211和985)錄取比例為0.2--0.4%。而現在本科(一批二批三批)錄取比例為75%,民辦大學更多,幾乎可100%讀大學。

二、大學生整體水平下降

還有一層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現在大學生的整體水平,已經遠不如過去了。

如今有“大學終極論”,許多老師和家長一直在灌輸一個思想,那就是“上了大學就解放了”!於是所有的高中生卯足了勁兒對付高考,高考結束上了大學後,就基於“從此解放”的思想,真的以為自己進入了天堂,放棄了高中時候的緊張狀態。

什麼玩遊戲,什麼談朋友,什麼搞聚會,吃雞煲劇不去上課的大把,再加上大學的課程設置相對不那麼飽和,即使平時不需要天天上課只要在考試前一段時間惡補,能應付考試拿到學分也是可以拿到畢業證的,所以相對來說,要靠學生本身的自律比較多,而這一點相對來說比較難;

三、你該如何尋找出路

如果你家裡不可以“拼爹”,唯一的方法仍就是你要非常優秀,去塑造差異化的自己,具有差異化才不容易成為替代品,為什麼大學生那麼難找工作呢,因為他們都是同質的,沒有任何差異,可以互相替代,差異性越大你就越容易被錄取,工資也就越高,因為沒人可以替代你,你是社會稀缺的資源。你不用精英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你就無法跨入精英的行列。那如何塑造差異性,這裡建議您可以學習一門IT技術。

最近幾年大家都感受到互聯網給我們生活帶來的變化,移動支付、共享單車、外賣等等等,完全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其他行業也逐漸離不開互聯網,互聯網儼然已經成了基礎設施,何為基礎設施?意味著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越來越離不開它,互聯網的前景可想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