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天地——探寻古典诗词意义

中国的古代诗歌有别于其他国家的诗歌形式,并且中国的诗歌也最为历史悠久,三千多年的诗歌史,几乎囊括了这个社会以及民族的所有内容。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存在,并且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可以引起人们的情感内涵。

别有天地——探寻古典诗词意义


新时代之下,我们不断提倡文化自信,那我们文化自信来源哪里,追根溯源,完全可以追溯到三千年的诗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是以诗歌作为文学的起源,可能远古时代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诗经》中的大部分内容也都是从地方搜集上来并加以删修后的成果,实际上,可能都来自于农民劳动过程中歌唱活动。但也就是从这最直接的,能够反映人们生活的作品,才能够历久弥新,散发出这个民族独特的芬芳。总是能听到“诗教中国”这样的词汇,从某种角度上理解,诗歌是这个民族的象征,而也代表这个民族内在精神的底色。诗歌存在于每一人的幼年到成年的整个过程,甚至是生命的开始直至生命的终结。所有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诗歌的影响,这种是根植在内心深处,流淌在血液中的文化当代文学中有“寻根文学”这样一个流派,产生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人民开始回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的寄托,而今在新时代下我们也同样需要回到传统文化中获得继续前行的动力。

别有天地——探寻古典诗词意义

诗歌可谓是所有体裁中最重要的一类,无论是我们讲到的小品文(散文)、戏剧还是后期的小说,都无法与诗歌相提并论,古人对于诗歌与小说的认识也是高下之分的,“诗言志”的诗教传统,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而小说成为了“小道”,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时光内容。所以从这个层面也有必要重新阅读古代诗歌,以现代人的情景来触碰古诗词那动人的,给予人们灵魂震撼的情感。然而中国诗歌内容是相当丰富的,也不可能把涉及到的所有内容全部谈到,因此在谈论诗歌的过程中,尽量将诗歌打通,也不囿于每一个方面,以古人对于诗歌的慧悟式分析、挖掘、点评诗歌,其中包括情感、字句、结构以及诗歌的弦外之音等等。对诗歌赏析并拘于任何一点,而是发散性的理解,抑或禅宗式的体悟可能会看到诗歌的另一个侧面。当然,今天我们在翻阅诗词的过程中,似乎都被前人挖掘殆尽,想从中有所新意实属“难于上青天”,但也并不妨碍我们读诗过程中有自己的感受和心得体会,三千年的诗歌,反复被人传诵,一定有着可以被人汲取的精神力量,并且这种文学文字,与读者交流互动中,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关系,也会存在着“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体验和个人审美的差异性。

别有天地——探寻古典诗词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可能有一些事物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今天的人们想不到与之相关的内容,但个人认为并不影响人类情感的共通,具体情境之下产生的情感共鸣。人之可贵,亦是情也,人们还需使情感更加丰富,让情感更具温度,应不断向古典诗词不断追根寻求,汲取感动的力量,手持一卷诗书,在音韵顿挫中听古人弦音,依然感动,获得某种精神的满足。在学习和阅读中,确实有一种感受,我们喜欢不断向过去的内容或是书籍中挖掘,并不是开拓发散性的探寻另一个领域,然而从另一个的角度考虑,或许也正是因为过去的内容或书籍有着独特的魅力并且有着可以不断阐释的东西,这种文学阐释和创作活动本身就是对其价值的肯定。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度出现过“故纸堆”这样的词汇,放到当时具体情境中,是一个具有贬斥之义的词汇,当放到今天的话语情境中,应该是完全不同的意义。如今一些文化讲坛节目的出现,都在对古典书籍文化,并联系社会的发展进行阐释分析,这又是一价值的体现。


古典诗词始终伴随着这个民族,并深入血脉。人皆有诗心,但并都是诗人,但并不影响人们对于诗词的喜爱,也不能阻隔我们与诗词的联系,主体的活动下的“意”,客观事物变化的“象”就构成了我们内心中美妙的世界,那就是另一种境界,令我们心向往之,沉醉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