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來,我從學生到老師,用過的那些不斷變化的黑板

四十年來,我從學生到老師,用過的那些不斷變化的黑板

四十年來,從學生到老師,每天陪伴自己“傳道、授業、解惑”的,除去講臺,就是黑板。在那一塊塊或長或方的黑板上,以拼音、符號、數字、圖案、文字、線條等紛繁複雜的呈現形式,自己學習或給學生解讀著奇妙而未知的世界。

很多時間,黑板通常被掛著,或是鑲在牆上,呆頭呆腦的,顯得有些呆板,給人一種“你寫和不寫,它都在那裡”的感覺。

其實黑板是不斷變化的。

上小學時,留給自己最深印象的,除去一座破廟改建的村小,就是兩塊黑板。一塊是掛在牆上的木板,但很少用。因為只有在木板上塗上墨汁,才能用。要不,寫上的拼音或字也看不見。而一瓶墨汁,老師也沒錢去買。直到有一天摞著補丁的村長來學校,實在看不下去了,就跟村裡的會計嚷嚷了一通。為人有些吝嗇的村會計才極不情願的買了幾瓶墨汁,還一再叮囑著老師要省著用。那時,村裡也沒有錢啊!

四十年來,我從學生到老師,用過的那些不斷變化的黑板

經常用的另一塊黑板,就是廟前兩棵大榆樹下一塊兒平整的空地。無論是那個學科,這塊黑板的利用率是最高的。那時經常看到的情景是:學生一個個蹲在地上,用形形色色的筆在這塊大黑板上畫出一塊屬於自己的小黑板,在上邊寫字母,寫拼音,寫數字、做計算,甚至是畫畫。孩子所用的筆,要麼是小棍,要麼是筆桿,有時甚至是手指頭。最讓人羨慕的是有的同學把廢電池拆了,用裡邊的墨棒書寫。有一個男孩兒,時常會拿出一根不知從什麼上面拆下來的足有三四個手指頭粗的墨棒,寫字既耐用,又烏黑明亮。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誰能擁有這麼一支墨棒,就是和他關係最好的見證。

那時老師揹著的手裡,總握著一根教鞭,來回巡視。看到誰寫的不認真了,就會把教鞭高高掄起,卻又輕輕的落在學生的屁股上。唯有對他的兒子,那是真打。總是在教鞭落下時,他兒子就會“媽呀”的一聲叫著跑起來,但在老師聲色俱厲的喝斥中,又膽戰心驚的挪回來蹲在那裡,一邊抽泣,一邊很認真的書寫,還不時偷偷瞄一下站在不遠處的老師,又迅疾的低下頭。

在這塊黑板上寫字最好的時間,是在夏秋季節天晴時。特別是在陽光下的樹蔭裡寫字,那是很愜意的一種享受。只是蹲的時間一長,腿就疼了。這時,老師也允許你坐下來,盤著腿寫,寫幾個字,向後挪一下,再寫再挪。有時寫著寫著還會同另一個方向寫來的同學背對背靠在一起。如果是兩個男孩兒,都會自覺的站起來,再找一塊地方;如果是一男生跟一女生背靠在一起,往往會引來同學竊竊的笑聲,女生總會狠狠地瞪著男生,直到男生慌亂的離開。

這一塊最廉價,最貼近土地的黑板,現在很少有人用了,即使偶爾給孩子說起,他們都以為說的是笑話。

四十年來,我從學生到老師,用過的那些不斷變化的黑板

上了村中心小學,最高興的就是看到,每間教室雖然簡陋,但在正前方的牆上,都鑲著一塊是用水泥做成的長方形的黑板。只是這黑板沒用上幾天時間,就會泛白,老師寫上的字或講的題,坐在邊上或後邊的同學根本就看不見。在學生一次一次抱怨說看不見後,班主任就讓會讓班長去找學校的總務處,領回兩瓶墨汁。班主任很是小心的把墨汁倒進一小鐵盆裡,摻進一點兒熱水,攪勻了,用刷子順著黑板刷。一會兒,一塊烏亮漆黑的黑板就會呈現在眼前。第一節上課的老師總會嘖嘖的稱讚幾句,而這時寫上的字,也是最漂亮最清晰的。有時剛刷完黑板,班長和學習委員輪流看著同學,捨不得讓同學去寫。

那時的課堂上,我們最熟悉的場景是:老師嘴上“語言和唾沫齊飛”,手上“文字和粉沫共舞”。每節課下來,教室裡都飄著一股淡淡的粉筆沫味。

上了中學,是去鄉里了,發現教室裡所有的黑板都鑲著邊了。在黑板的下邊沿,還有突出的一個淺槽。這種黑板,老師說是用塑料製成的,可自己一直在懷疑,什麼塑料會能那麼光滑烏黑呢!後來發現,這塊黑板的烏黑能保持很長時間,雖然後來有點兒泛白,中間也有些凹陷或凸出,但基本上是平整的。粉筆字寫在上邊很清晰,特別是有彩色粉筆的搭配,給了自己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四十年來,我從學生到老師,用過的那些不斷變化的黑板

上了大學,發現黑板不是傳統的一大塊,而是由三個小方塊組成的。光滑平整。顏色也不是那種單一的黑,而是泛著淡淡的墨綠,不刺眼,也不單調,顯得很有韻味。跟它相配的粉筆,似乎也沒了粉沫。據說是無塵粉筆。這時的一節課,老師也漸漸遠離了“一身粉沫滿面塵”的形象。同時,陪伴黑板的,還多了一塊幕布,幻燈機也開始承擔起了黑板的部分功能,使得黑板顯得更玲瓏剔透,柔和圓潤。

幾年後,自己從坐著聽課的學生變為站著講課的老師。而這時的黑板也是“換了人間”,成了升降黑板,質地也成了水磨玻璃的。黑板不僅能夠上下移動,還能左右移動。老師可以按照自己講課的需要,靈活使用黑板,使人覺得始終呆滯的黑板,增添了靈秀,顯得生動起來,可愛起來。特別是自動投影儀的使用,也使黑板輕閒了很多。

沒有幾年,黑板都換成了白板,多媒體開始佔據了主位,這時的粉筆在很多時間換成了熒光筆和碳素的書寫筆。傳統的粉筆則靜靜的待在盒子裡,能被使用,已經成了它的一種期盼。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熒光筆的指指點點,勾勾劃劃和碳素書寫筆的龍飛鳳舞,顯得有些失落。

很快地,白板因老師遠離粉沫,風靡一時。但因為它的反光,也漸漸疏遠。

四十年來,我從學生到老師,用過的那些不斷變化的黑板

現在走進教室時,黑板已成了觸摸屏的,自己輕輕一點,輕輕一畫,那條優美的線條,那幅精美的圖案,那個直觀的視頻。會把自己和學生帶進了知識的海洋,只是少了粉筆的黑板,也總覺得少了點韻味。

我與黑板都在變,這種變化,也無不印證著祖國改革開放以來日新月異的發展;但始終不變的,是粉筆在心中刻下的那不可磨滅的痕跡,引導著一代代人去認識未知的世界,創造美好的生活!

這種變化,我熱愛,我更讚美!

作者簡介

四十年來,我從學生到老師,用過的那些不斷變化的黑板

馬進思,中學高級教師,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協會會員,昌平區作家協會副主席。在全國、市區級各類報刊雜誌上發表近50萬字的散文、詩歌,並在多次徵文中獲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