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鐵路聯盟最新研究:到2030年,歐亞鐵路的發展趨勢

3月24日,國際鐵路聯盟(UIC)與基礎設施經濟中心(IEC)聯合發佈了關於歐亞鐵路運輸走廊發展的最新研究報告。研究分析了近年北方運廊的重大變化,並根據現有宏觀經濟背景,對到2030年的運量規模進行了預測。此外,報告還分析了鐵路貨運的彈性需求與中國補貼、數字化及口岸優化之間的關係。

在2016-2018年期間,跨境鐵路運輸市場始終保持積極增長,而到2019年,跨境鐵路運輸市場的增幅由快速增長變為適度增長,其運量的增長數額在當時被預測為34.5萬標準集裝箱。這直接促使了市場參與者開始研究利基市場*,意圖通過廣泛合作,找出更多可行的運輸方案。

註釋:利基市場又稱縫隙市場,通常指的是針對企業的優勢而細分出來的市場。該市場不大且尚未有令人滿意的服務。產品或服務推進該市場,有盈利的基礎,特指針對性、專業性很強的產品和服務。

數據顯示,在2018年所有雙向對開的鐵路運量中,西向與東向的過境運輸量佔比約為56.6%和44.4%,西向與東向的滿載集裝箱量佔比則為67.6%和32.4%。

2016-2017年期間,貨物流通量和操作量有著顯著增長,隨後又在2018年起趨於平穩,直到2019年仍舊保持穩健增長的態勢。此外,集裝箱空箱的佔比波動較大,平均在16%-30%之間徘徊。出現這類情況,可能是由於運量增長太快,但同時又沒有平衡東、西向運量的解決方案而導致的結果。

國際鐵路聯盟最新研究:到2030年,歐亞鐵路的發展趨勢

2014-2018年歐亞鐵路運輸關鍵數據(1)

國際鐵路聯盟最新研究:到2030年,歐亞鐵路的發展趨勢

2014-2018年歐亞鐵路運輸關鍵數據(2)

研究表明,由東、西向運廊衍生出的諸多新路線雖不斷被開發,但仍未得到充分利用。在歐亞跨境鐵路的雙向運輸中(包括亞洲-中亞地區的運輸),約有95%必然途徑俄羅斯,而剩餘的5%則通過中間走廊和其他路線。

國際鐵路聯盟最新研究:到2030年,歐亞鐵路的發展趨勢

2016年開通的“巴庫-第比利斯-卡爾斯”鐵路與其跨裡海運輸通道構成了歐亞大陸中間走廊。(見綠線)

另外,自動化和數字化被越來越多應用於物流的各個方面,並且這種趨勢正在加速形成。物流業市場參與者也正在不斷地尋求合作伙伴,共同研究開發鐵路利基市場及相關運輸方案,即與海運或空運相比,哪些產品更適合跨境鐵路的長距離運輸。

研究稱,目前可直觀判斷的是,諸如新鮮蔬菜、水果、生鮮、對溫度溼度敏感、高附加值及大宗貨物等品類最適合跨境鐵路運輸。而這樣一個市場還很“年輕”,尚未成熟。


該項報告還針對歐亞鐵路運輸的宏觀經濟背景進行了3種假設:

—— 悲觀形勢:假設貿易戰、健康危機、地緣政治局勢緊張

—— 基準形勢:基準線,假設增長穩定

—— 樂觀形勢:假設最大經濟體的增長速率加快、進一步全球化

而數據建模則是以基準形勢為準進行預測。基準線預測出的宏觀經濟背景,將為到2030年歐亞運輸量的進一步增長提供有利條件,但東、西向運輸量到2030年的不平衡程度也會加劇,分別約為42%(東向)和58%(西向)。

國際鐵路聯盟最新研究:到2030年,歐亞鐵路的發展趨勢

研究稱,鐵路運輸在所有運輸方式的總運量中,所佔的份額變化不大。在2018年,歐洲與中國不同地區的這一比例均分別在0.1%-9.1%區間內不等,而到2030年,這一比例可能會增長至1.0%-9.8%。

到2030年,鐵路貨運市場運量的谷值和峰值有如下變化:

-- 悲觀形勢下,考慮到諸如中國方面提供的補貼減少或受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響,2030年的鐵路運量將不超過45萬個標準集裝箱。

-- 樂觀形勢下,綜合數字化、基礎設施改善和鐵路運輸的支持措施等積極因素看,歐亞鐵路運量到2030年可達200萬個標準集裝箱。

-- 基準形勢下,研究預測如果鐵路運量穩定增長,那麼正常情況下,到2030年可達872,000標準集裝箱。

研究結合了補貼水平、數字化流程、口岸通關便利化、過境運輸時效等能夠影響鐵路運量的眾多因素,對歐亞鐵路貨運的需求彈性進行了分析和評估。

根據建模所得結論,鐵路運輸對於客商來說,其運價比時效更重要。而西伯利亞鐵路列車行駛速度的提升、日韓兩國穩定的貨源供給,以及使用CIM/SMGS統一運單的便利等因素,被認為是對歐亞鐵路進一步發展具有極為積極的推動作用。而中國方面提供的鐵路補貼減少和港口發展項目將是不利於歐亞鐵路貨運增長的因素。

▼ 影響歐亞鐵路運輸發展的因素評估:

國際鐵路聯盟最新研究:到2030年,歐亞鐵路的發展趨勢

國際鐵路聯盟最新研究:到2030年,歐亞鐵路的發展趨勢

國際鐵路聯盟最新研究:到2030年,歐亞鐵路的發展趨勢

研究得出結論,雖然過境能力和通關速度也很重要,但對於鐵路貨運的影響力已有所下降。而列車開行速度的提高、運輸時間的減少、電子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運輸報價的降低等因素,將使整個市場獲得的利益最大化。

國際鐵路聯盟最新研究:到2030年,歐亞鐵路的發展趨勢

最利於歐亞跨境鐵路增長的因素

結合現實,中國的補貼或將從50%降至20%,這被研究報告認為是歐亞鐵路運輸生態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壓力,或將導致貨運量的重新分配、貨運市場的重塑,以及新服務的誕生。

如補貼減少,最有可能產生哪些變化和挑戰?

研究指出,中國方面減少補貼可能會對歐亞鐵路運量產生巨大影響,並重新分配各個運線的運量,經由哈薩克斯坦過境的新亞歐大陸橋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必定會有一部分貨源因補貼下降而回歸海運,但也可能會激發多式聯運的市場需求,而對時效敏感或需特定運輸條件的商品,如食品、機械及藥物等品類不會受到補貼影響。

國際鐵路聯盟最新研究:到2030年,歐亞鐵路的發展趨勢

補貼減少和主要過境點運量分佈下預估的過境運量

研究稱,市場參與者也許能見證市場的重塑,相較於通過哈薩克斯坦、跨裡海運輸通道運線,北部運輸走廊將迎來更多市場機遇。同時,那些基於運輸走廊的定製化物流解決方案,也會受到客戶的青睞。

最後研究表明,緩解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是歐亞洲際走廊協調一致的聯合工作,例如多式聯運線徹底貫通日韓,鐵路寬軌(1520mm)與標準軌(1435mm)路段進一步整合等等。

(文中數據、預測與結論不代表本頭條號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