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从严治军的小故事

前言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曹操运筹帷幄,高瞻远瞩,东征西讨,足迹遍布九州,运用申不害、商鞅的治国之方,兼采韩信、白起的奇谋妙策,视才授官,克制自己的感情,不计私怨,接连统军占领兖州、豫州、徐州、司州、幽州以及袁绍兵强地广的北方四州,而后又进攻荆州、凉州,最终能够总揽朝政大权,统一中国北方,完成建国大业,堪称一代枭雄。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今天我们谈一谈他在军事治军方面的故事。

1、若发生劫持人质事件,可以连同人质一起消灭

曹操从严治军的小故事

194年,时任兖州牧的曹操,趁着兵强马壮,前往徐州攻打杀父仇人陶谦。谁知道好友张邈和陈宫等人趁机反叛,迎奉吕布进驻了兖州。

当时曹操的一家老小都还在鄄城,曹植也刚刚出生两年。荀彧和程昱仅有少部分兵力守在鄄城。

在濮阳的夏侯惇听到反叛的消息之后,立即轻车简从濮阳赶赴鄄城,前去援助,在途中与吕布军发生了遭遇战。吕布军没有恋战,并趁机占据了濮阳,而后发动突袭,获得了夏侯惇军队的军用物资。

吕布又派将领假装投降,趁机劫持了夏侯惇,并向他索要珍贵的物资,夏侯惇的士兵非常震惊惶恐。

夏侯惇的部将韩浩于是指挥军队驻扎在夏侯惇军营门外,命令士兵诸将按兵不动,各个军营才安定下来。

韩浩又到了夏侯惇的营门外,怒斥挟持夏侯惇的人说:“你们这些凶残的叛逆者,居然敢将大将军挟持作为人质,难道你们不想活了?而且我身负讨伐叛贼的使命,难道我会因为一个大将军,而放任你们为所欲为吗?”又哭着对夏侯惇说:“国法如此,我不得不这样做!”立即召集士兵攻打劫持者。劫持者害怕得连连叩头,说:“我们只求给我们路费,让我们回去罢!”韩浩痛斥劫持者的行为,将他们全部杀了。夏侯惇免于一死。

自此事件发生后,夏侯惇也有个了外号“肉票将军”。曹操听说了这件事,对韩浩说:“你的做法可以作为万世之法。”于是发布命令,今后如有劫持人质的,连人质一同消灭,不要顾忌人质,于是以后劫持人质的事再也没有发生。

2、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

曹操从严治军的小故事

曹操发兵宛城,攻打张绣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自此,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蹬过麦子,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相互传递着走过麦地,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有的望着官军的背影,还跪在地上拜谢呢。

一次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飞起一只鸟儿,惊吓了他的马。他的马一下子蹿入田地,踏坏了一片麦田。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求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官员说:“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都不遵守,还会有谁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要自刎,众人连忙拦住。

这时,大臣郭嘉走上前说:“古书《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杀呢?”于是,曹操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说:“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又派人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头发替罪。

剪头发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古代人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随便割掉不仅大逆不道,而且还是不孝的表现。曹操作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家,能够割发代首,严于律己,实属难能可贵。

3、被围以后投降的不赦

曹操从严治军的小故事

在冀州平定后,东海太守昌豨再一次反叛,曹操派于禁前去征剿。

于禁急行军攻击昌豨,并完成包围,昌豨同于禁过去有过交情,所以找到于禁投降了。众将军都认为昌豨已经投降应该送他到曹操那儿。

于禁说:“你们不知道曹公一贯的命令吗?被围以后投降的不赦。奉行法律,遵守命令,这是下对上的大节,昌豨虽然是我过去的朋友,于禁难道会因此而失节吗?”于禁亲自到昌豨那里与他诀别,流着泪将他斩首了。

4、临阵脱逃要处以死刑

依旧法,军队出征而军士逃跑者,要将其妻儿老小投在狱中拷问至死。曹操担心这样还是不能制止逃亡,更加重了刑罚。宋金的母亲、妻子和二个弟弟都被抓到官府,主管官员奏请将他们全部杀掉。高柔陈述说:“士卒逃离军队,实在可恨,然而我听说这些人中常有后悔的。我认为就应该宽恕他的妻儿老小,一来使这些逃贼忐忑不安,二来可以诱引他们产生回返的心思。先前的处罚,已经断绝了他们回返的愿望,再次加重刑罚,我唯恐如今在军中的兵士,看见一个人逃跑,处罚株连全家,就会带着全家一起逃跑。看来,这种重刑并不是制止逃跑,而是助长了逃跑。”曹操说:“对!”立即停止处罚,不杀宋金的家人,蒙受不杀而活下来的人很多。

参考资料:裴松之《三国志注》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尊重历史,学习历史,借鉴历史。更多请关注“老马识途看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