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不等於宿命,我們需要學習《活法》,以此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活法》是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的著作,他曾把兩家企業帶入世界500強。本書主要講的是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提升心性、鍛鍊靈魂。有人會說這太空洞了,成功人士都喜歡講大道理。我們大多數人把那些宏觀的道理,看成無趣的說教,然後置之不理。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成功人士喜歡講道理?因為他們真切體會過道理的力量。越是宏觀的道理,越是密密匝匝的影響著我們的日常,只是很少人真正的相信並認真的執行。


命運不等於宿命,我們需要學習《活法》,以此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做人的正確準則;二是從原理原則出發考慮問題;三是一個公式“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做人的正確準則:如果有人問稻盛和夫你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他會說:我成功的理由就是一點,我擁有雖然單純卻非常有力的指針,就是做人的正確準則。雖然我的才能或許有限,但我始終銘記一條:作為人,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比如,稻盛和夫認為,日本和中國在慰安婦和南京大屠殺的問題上的爭執,就應該以日本謝罪結束。理由很簡單,日本侵略了他國,踐踏了別國的領土和生命,既然是歷史事實,就應該謝罪。因為向受傷害的對方道歉謝罪,這是作為人應有的、普遍的正義感,應該超越所謂的常識和道理,即便謝罪會損失本國利益,但這是正確的事,必須要這麼辦。

何為正確的事,這跟每個人的思想有關。而思想又是性格和哲學的外在表現。與生俱來的性格加上在人生道路上學習到、領會到的哲學,二者相加就形成了我們的思想。正確的事很簡單比如不可說謊,不給別人添亂,要正直,不貪心,不自私,不盲目等等。只是人長大之後,被社會的慣性迷失了本性,變得不以為然。因此,要磨礪心志。稻盛和夫從自己的經驗中,總結了磨礪心志的六要素:

1) 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2) 謙虛戒驕;

3) 天天反省;

4) 活著就要感謝;

5) 積善行、思利他;

6) 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此六要素,字面上平凡之極,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必須一點一滴去實踐,融入每天的生活當中。堅持下去,康莊大道就在你的腳下。


命運不等於宿命,我們需要學習《活法》,以此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從原理原則出發考慮問題:我們往往將事物考慮得太過複雜,其實,事物的本質極為單純。世界萬物看似複雜,不過是若干簡單事物的組合,抓住複雜現象背後單純的本質,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思考方式。而習慣於從原理原則出發考慮問題,則是在千頭萬緒中理解本質的最重要方法。

解決問題的方法,僅僅是知道不行,貫徹落實才有意義。就像電影《聞香識女人》的主角弗蘭克中校在電影中膾炙人口的演講所提到的那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知道那條路是對的,但我從來不走,為什麼?因為那太苦了。最有效的方法肯定不讓你賞心悅目,否則每個人都是成功人士了。稻盛和夫建議我們選擇“不圓滑”、“不得要領”的那條路,因為正確的思想指導下的路,即使有一時的損失,後面也必有回報。

體驗重於知識,這一條是人生重要的原理原則。“知”未必等於“會”。否則,對著菜譜人人都是廚神。因為只有在現場反覆試驗的過程中,才能逐漸體會到點滴的要領。凡事都需要知識加上經驗才能“會”。21世紀是信息時代,想要的知識唾手可得,但並沒有人人都“會”,因為這個鴻溝,只有靠現場的經驗、親身經歷才能填補。

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公式說明更美好、更幸福的人生結果,取決於三個元素的相乘。注意,是相乘不是相加。因為是相乘才會使人生的結果千差萬別。其實,能力和熱情無論什麼樣的人,分數都在0以上。有能力而缺乏熱情的人,人生結果很可能不好。但能力相對不強,但因為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而發憤努力,在人生和工作中充滿熱情,這樣的人取得的成果,可能遠遠領先於前者。

而三要素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也就是人生哲學,它決定著人生結果的上限和下限,因為它有正負。即使能力高、熱情高,只要思維方式是負值,結果就是負值。比如今年初全球爆發的新冠疫情,很多西方國家的人竟然認為病毒只會傳染亞洲人、儘管知道新冠肺炎是呼吸道傳染病,出門還是不戴口罩,結果就是西方國家一個個處於疫情失控的狀態。思維方式錯了,再好的醫療設備、再高的社會福利,在新冠疫情面前也沒用。

我們的確被叫作命運的力量掌控著,比如出身,比如容貌,比如健康。但在命運之外,我們還被自己的心態、自己的因果、自己的努力駕馭著。過去判斷累積的結果,就是我們現在的人生。而今後如何選擇,又決定我們今後的人生。

命運不等於宿命,所以我們需要學習活法,以此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所有人都因宇宙的需要而存在,作為人應該做的事,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這樣的活法,一定會迎來光輝燦爛的未來。

作者:唐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