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龍鎮鵬翔公益創投基金庚子四月八公示

閆龍鎮鵬翔公益創投基金庚子四月八公示

為紀念最美大學生志願者閆龍鎮(1994.5.11-2014.2.12),閆龍鎮的父母親閻紅衛、周軼夫婦以閆龍鎮、閻鵬翔堂兄弟的名義創立閆龍鎮鵬翔公益創投基金(簡稱閆龍鎮鵬翔基金)。長期開展20歲以下貧困大學生馬凡綜合症合併主動脈夾層手術救助;藥箱配發;周軼智慧醫療救助臺;倡導踐行安寧療護;圖書捐贈;普洱茶、安化黑茶、福鼎白茶義賣獎學;周軼養生茶方健康顧問;世界遺產保護志願者;《少謹侃茶》公益論壇;閻紅衛智庫公益策劃規劃;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導師。


閆龍鎮鵬翔公益創投基金庚子四月八公示

閆龍鎮鵬翔公益創投基金屬於民間家族慈善公益基金,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遵照《閆龍鎮鵬翔公益創投基金章程》,由家族成員審核商定。總顧問閻炳成、王代娣(1944.4.16-2019.7.22),總策劃閻紅衛,最終決策人周軼,執行長閻鵬翔,志願者團隊實施。家族力量薄弱,僅助有緣人。不包治百病,更不包打天下!

閆龍鎮鵬翔公益創投基金——請讓我來幫助你!

家風:謙遜好學 德才兼備 樂於助人 創造奉獻

宗旨:竭盡所能 利益眾生

理念:眾生平等 美美與共

目標:天下為公 世界大同

性質:民間家族慈善公益基金

使命:扶危濟困、助學獎學、科學文化志願服務

資金:家族財富、結緣眾生

閆龍鎮鵬翔公益創投基金庚子四月八公示

一、周軼智慧醫療救助臺——ZHOUYI機器人醫生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重病在家休養的護士周軼,為了方便病人和家屬尋醫問藥及重大疾病救助諮詢,依託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開通移動互聯公益平臺,創建周軼智慧醫療救助臺——ZHOUYI機器人醫生。

周軼智慧醫療臺——ZHOUYI機器人醫生,是以國際權威——世界衛生組織(WHO)領先的《循證醫學》擁有大數據雲計算系統為依據所開發的,宗旨是為醫務工作者提供臨床實踐的參考內容;為病人及家屬提供看病就醫程序路徑的諮詢指導引導。利用“臨床大數據+超級計算+人工智能技術”,包括診斷治療指南、實驗室及輔助檢查的參考值及意義、藥物指南等。通過智能終端和病人交互,根據症狀描述開具檢查單,檢查結果出來後,系統自動出具診斷結論,給出最佳治療方案建議。

診斷治療指南基於全醫學知識庫的人工智能決策系統,內嵌循證決策體系;全專科臨床推導同群病情要素,以會診思路防範誤診漏診;仿真臨床思維過程,使推導結論步步逼近實際病情;通過鑑別點或近似病種的對比條件進行輔助鑑別診斷;通過疊加技術處理複雜疾病,通過就近概念判斷未知疾病;提示,但不干擾醫生的自主判斷,充分發揮醫生自身水平;符合西醫主流,融合中醫體系,涵蓋中西醫結合及關聯推導;可提示選擇同一疾病、不同病情條件下的最佳治療方案;可將操作結果拷貝到ZHOUYI病歷系統或作為個人記錄保存;全部醫學資源的關聯性操作集中在同一界面,直觀、簡潔、方便。

功能強大疾病診斷:基於全醫學知識庫的人工智能決策系統,內嵌循證決策體系,對同一病人的多種症狀可以同時展開多專科(34個)視角的聯合診斷;

疾病鑑別:通過鑑別點或近似病種的對比條件進行鑑別診斷;

最佳路徑:可提示選擇同一疾病在不同病情條件下的最佳治療方案;

禁忌審核:審核處方中所用藥物之間是否存在配伍衝突,確保正確用藥、安全用藥;

名詞解釋:為任一節點知識(推導性詞條)提供權威解釋,如同醫學百科全書;

信息保存:可將操作結果作為個人記錄保存;

節點擴展:可展開選擇詞條的搜索範圍;

樹表定位:顯示所選擇的窗口內容在臨床醫學知識庫裡的分類。操作簡單便利無需鍵盤操作,僅用鼠標即可完成全部臨床流程的操作;擁有體表圖形的輔助輸入功能,方便鼠標定位操作、輔助診斷;能適應不同的人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要素輸入習慣;對醫學領域存在疑問的地方,可隨心所欲地調出參考解釋。

特點:集成了人類醫學史上迄今為止所有先進的醫學成果,在獨有的醫學高科技人工智能基礎上,藉助現代電腦技術,融入當今頂尖的全科醫學、循證醫學等醫學理念和醫療實踐,構建起能用於臨床的全科智能自助醫療診斷平臺。

巨大的醫學知識庫和診斷的準確性,讓醫生診斷更科學、更便捷。周軼ZHOUYI機器人醫生科學的仿真臨床思維,可為患者同時提供劃分為34個專科的全科臨床視角的綜合診斷,幫助醫生對病人作出全面、及時、準確、穩妥的診療處理,從根本上避免了漏診、誤診。同時,它也能充分發揮醫生的經驗,提示並幫助卻不干擾醫生的自主判斷,因而能有效的防範誤診、漏診,減少醫生50%-90%以上的工作量,數倍甚至十數倍地提高醫生臨床的工作效率。

當前唯一的、任何人都無須接受嚴格醫學專業訓練,只需輸入患者的不適症狀,便可自動推理完成疾病自我診斷過程的系統。

閆龍鎮鵬翔公益創投基金庚子四月八公示

周軼智慧醫療救助臺——ZHOUYI機器人醫生還持續提供健康諮詢、就醫指導、免費掛號、綠色通道等服務;協調醫生、護士、醫技等專業人士“碎片化”時間提供診斷治療、檢驗檢測、處置等服務。遵循分級診療原則,病人在行政區域內就醫,應選擇居住地或發病時所在地附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接受首次診治。需要轉診的患者,按照醫生建議、患者自願、雙向轉診原則,由首診(全科)醫生提出轉診建議或意見,遵循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縣級醫院(或城市二級)和三級醫院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順序轉診。超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功能定位和服務能力的疾病,優先轉診至二級醫院,急危重症可以越級轉診至三級醫院。24小時人工值守,專用手機、微信、QQ等傳輸信息,支持語音、圖像、視頻等多種交互方式,輔助醫療診斷,改善就醫體驗,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姑息醫療、安寧療護

閆龍鎮鵬翔公益創投基金庚子四月八公示

患者王代娣,女,76歲,高血壓病史近40年。早期服用各種降壓藥物,效果不太理想,且副作用明顯,故遵醫性不強。2003年(非典期間),突發腦出血合併腦梗塞,出現失語症狀。經三級甲等醫院檢查,入住神經內科治療後逐漸好轉。出院後堅持口服施慧達、依那普利、速尿等片劑,血壓基本維持在正常水平。大約半年後出現癲癇症狀,經門診診斷確定為腦出血後遺症,進行口服藥物對症治療,控制效果良好。2017年開始出現輕度浮腫,顏面、眼瞼、腳踝等部位,考慮為藥物副作用。請教省級心血管專家進行綜合評估患者病情,更換降壓藥物,病情基本穩定下來。發展雖然緩慢,但是仍在持續。2018年8月,患者不能平臥、咳嗽、雙下肢嚴重浮腫影響了活動。於是,坐輪椅推送入住太原市和平醫院內科病房進行治療。常規給予強心、利尿、擴血管等藥物,輔助鼻導管吸氧等措施。由於常年鼻衄所致貧血,口服琥珀酸亞鐵、甲鈷胺等藥物予以糾正。2018年8月9日至8月18日住院十天後出院,水腫基本消失。出院醫囑增加了利尿劑用量,未提及抗癲癇藥物,故家屬不再給患者服用丙戊酸鎂片。家中購置製氧機,每天一小時吸氧。2018年10月雙下肢水腫再次出現,口服藥物效果已不明顯。經專家指示給予靜脈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100毫升、呋塞米注射液40毫克、氨茶鹼注射液0.25克,五天後症狀解除。之後每隔40天左右,輸液七到十天一個週期,且速尿劑量逐漸加大,由40毫克到60毫克再到80毫克。冬季時咳嗽咳痰嚴重,加入沐舒坦注射液,幫助化痰排痰,天氣轉暖後好轉。2018年12月在確定心率不慢的前提下。增加地高辛0.125毫克,每日一次口服。其餘時間用利尿片劑維持並且逐級改用效力較大的。藥物由呋塞米改為托拉塞米再改為布美他尼。近一年以來,患者的總體狀況是:精神尚可,食慾良好,在家庭氛圍中有家人的陪伴與照顧,心情十分放鬆。用藥後症狀減輕,但是用藥間隔時間越來越短,浮腫位置逐漸上移至骶部、臀部,甚至腰部和前臂。2019年7月14日開始新一輪輸液,第三天輸完還看不到效果。第四天上午輸完後出現反應遲鈍,結果吃午飯時出現口角、眼角、右手指抽搐,趕緊掏出嘴裡殘餘的食物,囑身邊有人保護,防止跌倒。請教神經外科和急診科醫生,一致答覆:肌肉注射安定,首次劑量為十毫克,兩小時可以再用十毫克,24小時之內不得超過六十毫克。實際上抽搐持續四小時後,給予第二次肌注,患者逐漸安靜,進入昏睡狀態,隨即發現二便失禁。夜間小發作一次,未注射安定,稍後好轉。第五天,無進食進水意識及吞嚥反射,所有片劑藥物無法服用,使用脂肪乳250ml補充能量。白天間斷抽搐兩到三次,程度較輕。為防止夜間發作,於17:10肌注安定一支。之後未再發作。第六天,利尿效果一直很差,水腫程度仍未減輕。於是,將托拉塞米針20毫克入小壺,每日兩次;使用氨基酸液補充能量。第七天,上午發現體溫偏高38.4℃,給予物理降溫,溫毛巾擦身,冰塊置於雙側膕窩下。14:00測體溫37.9°,逐漸趨於正常。嘗試喂水,有吞嚥動作。將丙戊酸鎂一片研成粉末化在水裡,前後用了大約一小時全部喂進去。第八天,正常輸液之外,西瓜汁80ml餵了進去,間斷少量喂水。使用成人紙尿褲,出入量大致相等。第九天,為了保護血管,達到長期輸液的目的,一直選用的是手背及前臂血管,從未用過大血管。由於脂肪乳刺激血管不太順暢,故用50ml注射器緩慢推注,速度相當於滴注,費時費力,12:30拔針。然後扶起拍背,預防墜積性肺炎,喂藜麥茶80ml左右。13:30發現呼吸異常,13:35心跳停止。兩人合作行胸外心臟按壓術和口對口人工呼吸,20分鐘無效,停止操作。

倡導踐行姑息醫療、安寧療護

姑息醫學 減輕生命有限患者之痛苦,維護病患之尊嚴

姑息醫學-關愛生命,維護尊嚴,整合軀體的、精神心理的、社會的和心靈的照護為一體;改善病人和他/她們的親 人(家屬)的生命質量。

姑息關懷-就是對病人提供人文和醫療的整體關懷,把痛苦減少到最低,最大化的維護他/她們的尊嚴;讓患者舒服無痛苦有尊嚴和安靜的離開,讓家屬的心靈獲得最大的慰藉,做到生死兩相安”。

確認生命的歷程,死亡是生命的必然,既不加速也不拖延死亡(-WHO )

反對放棄治療,反對安樂死,反對過度治療,反對任何不尊重生命 的做法( EAPC) 。

癌症晚期的/非惡性疾病的生命有限患者的姑息關懷,包括:疼痛控制,各種痛苦症狀緩解,輔助治療,功能康復,心理和心靈支持,社會支持,生活及護理指導,提供信息,臨終關懷,哀傷支持。

針對不同疾患晚期生命有限患者提供不同場所(病房,社區和家居服務)的姑息治療與人文關懷。

安寧療護實踐指南

安寧療護實踐以臨終患者和家屬為中心,以多學科協作模式進行,主要內容包括疼痛及其他症狀控制,舒適照護,心理、精神及社會支持等。 一、症狀控制

(一)疼痛。 1.評估和觀察 評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質、程度、發生及持續的時間,疼痛的誘發因素、伴隨症狀,既往史及患者的心理反應;根據患者的認知能力和疼痛評估的目的,選擇合適的疼痛評估工具,對患者進行動態的連續評估並記錄疼痛控制情況。 2.治療原則 (1)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癌痛三階梯止痛治療指南,藥物止痛治療五項基本原則如下。1)口服給藥。2)按階梯用藥。3)按時用藥。4)個體化給藥。5)注意具體細節。 (2)阿片類藥物是急性重度癌痛及需要長期治療的中、重度癌痛治療的首選藥物。長期使用時,首選口服給藥,有明確指徵時可選用透皮吸收途徑給藥,也可臨時皮下注射給藥,必要時患者自控鎮痛泵給藥。 (3)鎮痛藥物使用後,要注意預防藥物的不良反應,及時調整藥物劑量。結合病情給予必要的其他藥物和或非藥物治療,確保臨床安全及鎮痛效果。同時要避免突然中斷阿片類藥物引發戒斷綜合徵。 3.護理要點 (1)根據疼痛的部位協助患者採取舒適的體位。 (2)給予患者安靜、舒適環境。 (3)遵醫囑給予止痛藥,緩解疼痛症狀時應當注意觀察藥物療效和不良反應。 (4)有針對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疼痛教育,鼓勵患者主動講述疼痛,教會患者疼痛自評方法,告知患者及家屬疼痛的原因或誘因及減輕和避免疼痛的其他方法,包括音樂療法、注意力分散法、自我暗示法等放鬆技巧。 4.注意事項 止痛治療是安寧療護治療的重要部分,患者應在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止痛治療,規律用藥,不宜自行調整劑量和方案。

(二)呼吸困難。 1.評估和觀察 (1)評估患者病史、發生時間、起病緩急、誘因、伴隨症狀、活動情況、心理反應和用藥情況等。 (2)評估患者神志、面容與表情、口唇、指(趾)端皮膚顏色,呼吸的頻率、節律、深淺度,體位、外周血氧飽和度、血壓、心率、心律等。 2.治療原則 (1)尋找誘因的同時應努力控制症狀,無明顯低氧血癥的終末期患者給氧也會有助於減輕呼吸困難。 (2)呼吸困難最佳的治療措施為治療原發疾病,保持氣道通暢,保證機體氧氣供應。 (3)但在不可能做到的情況下,阿片類藥物是使用最為廣泛的具有中樞活性的治療此類呼吸困難的藥物,應明確告知呼吸抑制、鎮靜的作用機制。 3.護理要點 (1)提供安靜、舒適、潔淨、溫溼度適宜的環境。 (2)每日攝入適度的熱量,根據營養支持方式做好口腔和穿刺部位護理。 (3)保持呼吸道通暢,痰液不易咳出者採用輔助排痰法,協助患者有效排痰。 (4)根據病情取坐位或半臥位,改善通氣,以患者自覺舒適為原則。 (5)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及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氧療。 (6)指導患者進行正確、有效的呼吸肌功能訓練。 (7)指導患者有計劃地進行休息和活動。 4.注意事項 (1)呼吸困難通常會引發患者及照護者的煩躁、焦慮、緊張,要注意安撫和鼓勵。 (2)呼吸困難時口服給藥方式可能會加重患者的症狀或嗆咳,可考慮其他途徑的給藥方式。

(三)咳嗽、咳痰。 1.評估和觀察 (1)評估咳嗽的發生時間、誘因、性質、節律、與體位的關係、伴隨症狀、睡眠等。 (2)評估咳痰的難易程度,觀察痰液的顏色、性質、量、氣味和有無肉眼可見的異常物質等。 (3)必要時評估生命體徵、意識狀態、心理狀態等,評估有無發紺。 2.治療原則 (1)尋找咳嗽的病因並進行治療,如激素及支氣管擴張劑治療哮喘,利尿劑治療心力衰竭,抗生素治療感染,質子泵抑制劑及促動劑治療胃食管反流,抗膽鹼藥物治療唾液過多誤吸,調整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等。 (2)在原發病不能控制的情況下,阿片類藥物治療有效,需告知呼吸抑制、噁心、嘔吐、便秘等副作用。 (3)對於局部刺激或腫瘤所致咳嗽患者,可予以霧化麻醉劑治療。 (4)給予高熱量、高蛋白營養支持方式,囑患者多次少量飲水。 3.護理要點 (1)提供整潔、舒適、溫溼度適宜的環境,減少不良刺激。 (2)保持舒適體位,避免誘因,注意保暖。 (3)對於慢性咳嗽者,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足夠熱量的飲食,多次少量飲水。 (4)促進有效排痰,包括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溼化和霧化療法,如無禁忌,可予以胸部叩擊與胸壁震盪、體位引流以及機械吸痰等。 (5)記錄痰液的顏色、性質、量,正確留取痰標本並送檢。 (6)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咳嗽方法,正確配合霧化吸入。 4.注意事項 (1)根據具體情況決定祛痰還是適度鎮咳為主,避免因為劇咳引起體力過度消耗影響休息或氣胸、咯血等併發症。 (2)教育患者及照護者呼吸運動訓練、拍背及深咳。咯血、氣胸、心臟病風險較高的患者應謹慎拍背、吸痰。

(四)咯血。 1.評估和觀察 (1)評估患者咯血的顏色、性狀及量,伴隨症狀,治療情況,心理反應,既往史及個人史。 (2)評估患者生命體徵、意識狀態、面容與表情等。 (3)瞭解血常規、出凝血時間等檢查結果。 2.治療原則 (1)安寧療護原則以積極控制少量咯血,預防再次咯血。 (2)盡力緩解大咯血引發的呼吸困難和窒息症狀,避免刻意延長生命的搶救措施,如輸血、氣管插管,介入、手術等治療措施。 3.護理要點 (1)大咯血患者絕對臥床,取患側臥位,出血部位不明患者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 (2)及時清理患者口鼻腔血液,安慰患者。 (3)吸氧。 (4)觀察、記錄咯血量和性狀。 (5)床旁備好吸引器等。 (6)保持排便通暢,避免用力。 4.注意事項 (1)避免用力拍背、頻繁吸痰,注意言語及動作安撫,必要時使用鎮靜類藥物。 (2)對有咯血風險的患者應加強預防性宣教及溝通,使其有一定的思想準備。 (3)咯血期間避免口服藥物,可予以其他用藥方式。

(五)噁心、嘔吐。 1.評估和觀察 (1)評估患者噁心與嘔吐發生的時間、頻率、原因或誘因,嘔吐的特點及嘔吐物的顏色、性質、量、氣味,伴隨的症狀等。 (2)評估患者生命體徵、神志、營養狀況,有無脫水錶現,腹部體徵。 (3)瞭解患者嘔吐物或細菌培養等檢查結果。 (4)注意有無水電解質紊亂、酸鹼平衡失調。 2.治療原則 尋找引發症狀的誘因及病因,如消化、代謝、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藥物不良反應等,有針對性的治療。 3.護理要點 (1)出現前驅症狀時協助患者取坐位或側臥位,預防誤吸、嘔血。 (2)清理嘔吐物,更換清潔床單。 (3)必要時監測生命體徵。 (4)記錄每日出入量、尿比重、體重及電解質平衡情況等。 (5)劇烈嘔吐時暫禁飲食,遵醫囑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4.注意事項 適度的言語或非言語安撫,協助清理嘔吐物及患者肢體活動,儘早糾正誘因及使用對症處理藥物,預防誤吸、消化道出血、心臟事件等。

(六)嘔血、便血。 1.評估和觀察 (1)評估患者嘔血、便血的原因、誘因、出血的顏色、量、性狀及伴隨症狀,治療情況,心理反應,既往史及個人史。 (2)評估患者生命體徵、精神和意識狀態、周圍循環狀況、腹部體徵等。 (3)瞭解患者血常規、凝血功能、便潛血等檢查結果。 2.治療原則 (1)尋找可能的誘因或病因,酌情停止可疑藥物、腸內營養,避免誤吸、窒息。 (2)避免大量出血時輸血及有創搶救措施。 (3)可予以適度鎮靜處理。 3.護理要點 (1)臥床,嘔血患者床頭抬高10°~15°或頭偏向一側。 (2)及時清理嘔吐物,做好口腔護理。 (3)監測患者神志及生命體徵變化,記錄出入量。 (4)判斷有無再次出血的症狀與體徵,注意安撫。 4.注意事項 (1)嘔血、便血期間絕對禁止飲食,注意向患者及家屬解釋及安撫,使其有一定的思想準備和心理預期。 (2)避免胃鏡、血管造影等有創性檢查。

(七)腹脹。 1.評估和觀察 (1)評估患者腹脹的程度、持續時間,伴隨症狀,腹脹的原因,排便、排氣情況,治療情況,心理反應,既往史及個人史。 (2)瞭解患者相關檢查結果。 2.治療原則 (1)尋找可能的誘因及可實施的干預措施如調整腸內營養種類、溫度、可疑藥物。 (2)必要時調整營養支持方式,予以胃腸減壓、通便及灌腸處理。 3.護理要點 (1)根據病情協助患者採取舒適體位或行腹部按摩、肛管排氣、補充電解質等方法減輕腹脹。 (2)遵醫囑給予相應治療措施,觀察療效和副作用。 (3)合理飲食,適當活動。 (4)做好相關檢查的準備工作。 4.注意事項 非藥物治療如熱敷、針灸、適度按摩,指導患者、家屬及照護者觀察反饋。

(八)水腫。 1.評估和觀察 (1)評估水腫的部位、時間、範圍、程度、發展速度,與飲食、體位及活動的關係,患者的心理狀態,伴隨症狀,治療情況,既往史及個人史。 (2)觀察生命體徵、體重、頸靜脈充盈程度,有無胸水徵、腹水徵,患者的營養狀況、皮膚血供、張力變化等。 (3)瞭解相關檢查結果。 2.治療原則 (1)針對誘因及病因,調整藥物及液體入量。 (2)避免安寧療護的終末期腎病患者進行腎臟替代治療及相關操作。 3.護理要點 (1)輕度水腫患者限制活動,嚴重水腫患者取適宜體位臥床休息。 (2)監測體重和病情變化,必要時記錄每日液體出入量。 (3)限制鈉鹽和水分的攝入,根據病情攝入適當蛋白質。 (4)遵醫囑使用利尿藥或其他藥物,觀察藥物療效及副作用。 (5)預防水腫部位出現壓瘡,保持皮膚完整性。 4.注意事項 (1)對患者、照護者進行飲食、活動指導。 (2)準確記錄入量、尿量。 (3)注意皮膚護理。

(九)發熱。 1.評估和觀察 (1)評估患者發熱的時間、程度及誘因、伴隨症狀等。 (2)評估患者意識狀態、生命體徵的變化。 (3)瞭解患者相關檢查結果。 2.治療原則 控制原發疾病,以物理降溫為主,謹慎使用退熱藥物,注意補充水分、熱量及保持電解質平衡。 3.護理要點 (1)監測體溫變化,觀察熱型。 (2)臥床休息。 (3)高熱患者給予物理降溫或遵醫囑藥物降溫。 (4)降溫過程中出汗時及時擦乾皮膚,隨時更換衣物,保持皮膚和床單清潔、乾燥;注意降溫後的反應,避免虛脫。 (5)降溫處理30分鐘後複測體溫。 (6)做好口腔、皮膚護理。 4.注意事項 (1)低熱情況以擦浴等物理降溫方式為主,中高熱情況下適度使用退熱藥物,注意皮膚失水及電解質紊亂的糾正。 (2)高熱或超高熱可考慮冰帽、冰毯和/或冬眠療法。

(十)厭食/惡病質。 1.評估和觀察 (1)評估患者進食、牙齒、口腔黏膜情況。 (2)評估患者有無貧血、低蛋白血癥、消化、內分泌系統等疾病表現。 (3)評估患者皮膚完整性。 (4)評估有無影響患者進食的藥物及環境因素。 2.治療原則 (1)根據具體病情及患者、家屬意見選擇餵養或營養支持方式,如經口、鼻飼、胃空腸造瘻管飼或靜脈營養。 (2)可給予改善食慾的藥物治療。 (3)患口腔疾病且可干預的患者可考慮治療口腔疾病。 3.操作要點 (1)每天或每餐提供不同的食物,增加食慾,在進餐時減少任何可能導致情緒緊張的因素。 (2)少量多餐,在患者需要時提供食物,將食物放在患者易拿到的位置。 (3)提供患者喜愛的食物,提供一些不需太過咀嚼的食物。 (4)遵醫囑予以營養支持。 4.注意事項 (1)注意照顧患者的情緒,循序漸進。 (2)充分與照護者及家屬溝通,取得信任和配合。 (3)必要時考慮腸外營養逐步向腸內營養,經口進食過渡。注意食物的搭配與口感。

(十一)口乾。 1.評估和觀察 (1)評估患者口腔黏膜完整性及潤滑情況,有無口腔燒灼感。 (2)評估患者有無咀嚼、吞嚥困難或疼痛以及有無味覺改變。 (3)評估有無引起患者口乾的藥物及治療因素。 2.治療原則 (1)調整居住環境。 (2)口腔局部治療。 (3)藥物改善症狀。 3.護理要點 (1)飲食方面鼓勵患者少量多次飲水。 (2)增加病房中空氣的溼度。 (3)口腔護理。 (4)必要時常規使用漱口劑。 4.注意事項 避免粗暴的口腔護理操作,強行剝脫血痂、表面覆膜、警惕潤滑液誤吸情況。

(十二)睡眠/覺醒障礙(失眠)。 1.評估和觀察 (1)評估患者性別、年齡、既往失眠史。 (2)評估患者失眠發生的藥物及環境因素。 (3)評估患者有無不良的睡眠衛生習慣及生活方式。 (4)有無譫妄、抑鬱或焦慮狀態等精神障礙。 2.治療原則 瞭解患者睡眠節律,可能的誘因和病因,必要時行睡眠監測,行為心理治療,避免使用非處方催眠藥物。 3.護理要點 (1)改善睡眠環境,減少夜間強光及噪聲刺激。 (2)對於軀體症狀如疼痛、呼吸困難等引發的失眠應積極控制症狀。 (3)採取促進患者睡眠的措施,如:增加日間活動、聽音樂、按摩雙手或足部。 (4)定期進行失眠症防治的健康教育。 4.注意事項 (1)注意觀察、評估和溝通環節,貫穿治療整個過程。如睡眠質量、睡眠時間改善,不必強行糾正已有的睡眠規律。 (2)警惕意識障礙發生,及早發現。 (3)在使用處方類鎮靜催眠藥物時應告知並注意預防跌倒、低血壓等副作用。

(十三)譫妄。 1.評估和觀察 (1)評估患者意識水平、注意力、思維、認知、記憶、精神行為、情感和覺醒規律的改變。 (2)評估患者譫妄發生的藥物及環境因素。 2.治療原則 (1)尋找病因並改變可能的危險因素至關重要,如感覺損害、藥物等,監測並處理尿瀦留、便秘、跌倒外傷等併發症。 (2)使用合適的約束,充分向患者家屬告知病情。 (3)必要時小劑量使用苯二氮卓類或氟哌啶醇類鎮靜藥物。 3.護理要點 (1)保持環境安靜,避免刺激。儘可能提供單獨的房間,降低說話的聲音,降低照明,應用夜視燈,使用日曆和熟悉的物品,較少的改變房間擺設,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力轉移。 (2)安撫患者,對患者的訴說作出反應,幫助患者適應環境,減少恐懼。 4.注意事項 (1)在誘因病因無法去除的情況下,應與家屬及照護者溝通譫妄發作的反覆性和持續性,爭取理解、配合,保護患者避免外傷。 (2)約束保護的基礎上可予以藥物干預。

  1. 舒適照護
    (一)病室環境管理。
    1.評估和觀察
    (1)評估病室環境的空間、光線、溫度、溼度、衛生。
    (2)評估病室的安全保障設施。
    2.操作要點
    (1)室內溫度、溼度適宜。
    (2)保持空氣清新、光線適宜。
    (3)病室物體表面清潔,地面不溼滑,安全標識醒目。
    (4)保持病室安靜。
    3.指導要點
    (1)告知患者及家屬遵守病室管理制度。
    (2)指導患者瞭解防跌倒、防墜床、防燙傷等安全措施。
    4.注意事項
    (1)病室佈局合理,溫馨。
    (2)通風時注意保暖。
    (3)工作人員應做到說話語氣溫和、走路輕、操作輕、關門輕。
    (二)床單位管理。
    1.評估和觀察
    (1)評估患者病情、意識狀態、合作程度、自理程度、皮膚情況等。

    (2)評估床單位安全、方便、整潔程度。
    2.臥床患者更換被單操作要點
    (1)與患者溝通,取得配合。
    (2)移開床旁桌、椅。
    (3)將枕頭及患者移向對側,使患者側臥。
    (4)鬆開近側各層床單,將其上卷於中線處塞於患者身下,清掃整理近側床褥;依次鋪近側各層床單。
    (5)將患者及枕頭移至近側,患者側臥。
    (6)鬆開對側各層床單,將其內卷後取出,同法清掃和鋪單。
    (7)患者平臥,更換清潔被套及枕套。
    (8)移回床旁桌、椅。
    (9)根據病情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
    (10)處理用物。
    3.指導要點
    (1)告知患者床單位管理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2)指導患者及家屬正確使用床單位輔助設施。
    4.注意事項
    (1)評估操作難易程度,運用人體力學原理,防止職業損傷。
    (2)操作過程中觀察患者生命體徵、病情變化、皮膚情況,注意保暖,保護患者隱私。
    (3)操作中合理使用床擋保護患者,避免墜床。

    (4)使用橡膠單或防水布時,避免其直接接觸患者皮膚。
    (三)口腔護理。
    1.評估和觀察
    (1)評估患者的病情、意識、配合程度。
    (2)觀察口唇、口腔黏膜、牙齦、舌苔有無異常;口腔有無異味;牙齒有無鬆動,有無活動性義齒。
    2.操作要點
    (1)核對患者,向患者解釋口腔護理的目的、配合要點及注意事項,準備用物。
    (2)選擇口腔護理液,必要時遵醫囑選擇藥物。
    (3)協助患者取舒適恰當的體位。
    (4)頜下墊治療巾,放置彎盤。
    (5)擦洗牙齒表面、頰部、舌面、舌下及硬顎部,遵醫囑處理口腔黏膜異常。
    (6)操作前後認真清點棉球,溫水漱口。
    (7)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處理用物。
    3.指導要點
    (1)告知患者口腔護理的目的和配合方法。
    (2)指導患者正確的漱口方法。
    4.注意事項
    (1)操作時避免彎鉗觸及牙齦或口腔黏膜。
    (2)昏迷或意識模糊的患者棉球不能過溼,操作中注意夾緊棉球,防止遺留在口腔內,禁止漱口。

    (3)有活動性義齒的患者協助清洗義齒。
    (4)使用開口器時從磨牙處放入。
    (四)腸內營養的護理。
    1.評估和觀察
    (1)評估患者病情、意識狀態、營養狀況、合作程度。
    (2)評估管飼通路情況、輸注方式,有無誤吸風險。
    2.操作要點
    (1)核對患者,準備營養液,溫度以接近正常體溫為宜。
    (2)病情允許,協助患者取半臥位,避免搬動患者或可能引起誤吸的操作。
    (3)輸注前,檢查並確認餵養管位置,抽吸並估計胃內殘留量,如有異常及時報告。
    (4)輸注前、後用約30毫升溫水沖洗餵養管。
    (5)輸注速度均勻,根據醫囑調整速度。
    (6)輸注完畢包裹、固定餵養管。
    (7)觀察並記錄輸注量以及輸注中、輸注後的反應。
    3.指導要點
    (1)攜帶餵養管出院的患者,告知患者及家屬妥善固定餵養管,輸注營養液或特殊用藥前後,應用溫開水沖洗餵養管。
    (2)告知患者餵養管應定期更換。

    4.注意事項
    (1)營養液現配現用,粉劑應攪拌均勻,配製後的營養液密閉放置在冰箱冷藏,24小時內用完,避免反覆加熱。
    (2)長期留置鼻胃管或鼻腸管者,每天用油膏塗拭鼻腔黏膜,輕輕轉動鼻胃管或鼻腸管,每日進行口腔護理,定期(或按照說明書)更換餵養管,對胃造口、空腸造口者,保持造口周圍皮膚乾燥、清潔,定期更換。
    (3)特殊用藥前後用約30毫升溫水沖洗餵養管,藥片或藥丸經研碎、溶解後注入餵養管。
    (4)避免空氣輸注入胃,引起脹氣。
    (5)注意放置恰當的管路標識。
    (五)腸外營養的護理。
    1.評估和觀察要點
    (1)評估患者病情、意識、合作程度、營養狀況。
    (2)評估輸液通路情況、穿刺點及其周圍皮膚狀況。
    2.操作要點
    (1)核對患者,準備營養液。
    (2)輸注時建議使用輸液泵,在規定時間內勻速輸完。
    (3)固定管道,避免過度牽拉。
    (4)巡視、觀察患者輸注過程中的反應。
    (5)記錄營養液使用的時間、量、滴速及輸注過程中的反應。

    3.指導要點
    (1)告知患者及照護者輸注過程中如有不適及時通知護士。
    (2)告知患者翻身、活動時保護管路及穿刺點局部清潔乾燥的方法。
    4.注意事項
    (1)營養液配製後若暫時不輸注,密閉冰箱冷藏,輸注前室溫下復溫後再輸,保存時間不超過24小時。
    (2)等滲或稍高滲溶液可經周圍靜脈輸入,高滲溶液應從中心靜脈輸入,明確標識。
    (3)如果選擇中心靜脈導管輸注,參照靜脈導管的維護(PICC/CVC)。
    (4)不宜從營養液輸入的靜脈管路輸血、採血。
    (六)靜脈導管的維護(PICC/CVC)。
    1.評估和觀察要點
    (1)評估患者靜脈導管的固定情況,導管是否通暢。
    (2)評估穿刺點局部及周圍皮膚情況;查看敷料更換時間、置管時間。
    (3)PICC維護時應每日測量記錄雙側上臂臂圍並與置管前對照。
    2.操作要點
    (1)暴露穿刺部位,由導管遠心端向近心端除去無菌透明敷料。
    (2)打開換藥包,戴無菌手套,消毒穿刺點及周圍皮膚,消毒時應以穿刺點為中心擦拭至少2遍,消毒面積應大於敷料面積。

    (3)使用無菌透明敷料無張力粘貼固定導管;敷料外應註明的置管及更換日期、時間和操作者簽名。
    (4)衝、封管遵循A-C-L原則:A導管功能評估;C衝管;L封管。每次輸液前抽回血,確定導管在靜脈內,給藥前後生理鹽水脈衝式衝管,保持導管的通暢。輸液完畢使用生理鹽水或肝素鹽水正壓封管,封管液量應2倍於導管+附加裝置容積。
    (5)輸液接頭至少每7天更換1次,如接頭內有血液殘留、完整性受損或取下後,應立即更換。
    3.指導要點
    (1)告知患者及照護者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潔乾燥,如敷料有捲曲、鬆動或敷料下有汗液、滲血及時通知護士。
    (2)告知患者妥善保護體外導管部分。
    4.注意事項
    (1)靜脈導管的維護應由經過培訓的醫護人員進行。
    (2)出現液體流速不暢,使用10毫升及以上注射器抽吸回血,不可強行推注液體。
    (3)無菌透明敷料應至少每7天更換1次,如穿刺部位出現滲血、滲液等導致的敷料潮溼、捲曲、鬆脫或破損時應立即更換。
    (4)經輸液接頭進行輸液或給藥前,應使用消毒劑用力擦拭接頭至少15秒。
    (5)注意觀察中心靜脈導管體外長度的變化,防止導管脫出。

    (七)留置導尿管的護理。
    1.評估和觀察要點
    (1)評估患者年齡、意識狀態、心理狀況、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及耐受力。
    (2)評估尿道口及會陰部皮膚黏膜狀況。
    2.操作要點
    (1)固定引流管及尿袋,尿袋的位置低於膀胱,尿管應有標識並註明置管日期。
    (2)保持引流通暢,避免導管受壓、扭曲、牽拉、堵塞等。
    (3) 保持尿道口清潔,女性患者每日消毒擦拭外陰及尿道口,男性患者消毒擦拭尿道口、龜頭及包皮,每天1—2次。排便後及時清洗肛門及會陰部皮膚。
    (4)及時傾倒尿液,觀察尿液的顏色、性狀、量等並記錄,遵醫囑送檢。
    (5)定期更換引流裝置、更換尿管。
    (6)拔管前採用間歇式夾閉引流管方式。
    (7)拔管後注意觀察小便自解情況。
    3.指導要點
    (1)告知患者及家屬留置導尿管的目的、護理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項。
    (2)告知患者防止尿管受壓、脫出的注意事項。
    (3)告知患者離床活動時的注意事項。

    4.注意事項
    (1)注意患者的主訴並觀察尿液情況,發現尿液混濁、沉澱、有結晶時,應及時處理。
    (2)避免頻繁更換集尿袋,以免破壞其密閉性。
    (八)會陰護理。
    1.評估和觀察
    (1)瞭解患者的病情、意識、配合程度,有無失禁及留置導尿管。
    (2)評估病室溫度及遮蔽程度。
    (3)評估患者會陰清潔程度,會陰皮膚黏膜情況,會陰部有無傷口,陰道流血、流液情況。
    2.操作要點
    (1)向患者解釋會陰護理的目的和配合要點,準備用物。
    (2)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屈膝,兩腿略外展。
    (3)臀下墊防水單。
    (4)用棉球由內向外、自上而下外擦洗會陰,先清潔尿道口周圍,後清潔肛門。
    (5)留置尿管者,由尿道口處向遠端依次用消毒棉球擦洗。
    (6)擦洗完後擦乾皮膚,皮膚黏膜有紅腫、破潰或分泌物異常時需及時給予特殊處理。
    (7)協助患者恢復舒適體位並穿好衣褲,整理床單位,處理用物。

    3.指導要點
    (1)告知患者會陰護理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2)告知女性患者觀察陰道分泌物的性狀和有無異味等。
    4.注意事項
    (1)水溫適宜。
    (2)女性患者月經期宜採用會陰沖洗。
    (3)為患者保暖,保護隱私。
    (4)避免牽拉引流管、尿管。
    (九)協助沐浴和床上擦浴。
    1.評估和觀察
    (1)評估患者的病情、自理能力、沐浴習慣及合作程度。
    (2)評估病室或浴室環境。
    (3)評估患者皮膚狀況。
    2.操作要點
    (1)協助沐浴。
    1)向患者解釋沐浴的目的及注意事項,取得配合。
    2)調節室溫和水溫。
    3)必要時護理人員護送進入浴室,協助穿脫衣褲。
    4)觀察並記錄患者在沐浴中及沐浴後病情變化及沐浴時間。
    (2)床上擦浴。
    1)向患者解釋床上擦浴的目的及配合要點。
    2)調節室溫和水溫。

    3)保護患者隱私,給予遮蔽。
    4)由上至下,由前到後順序擦洗。
    5)協助患者更換清潔衣服。
    6)整理床單位,整理用物。
    3.指導要點
    (1)協助沐浴時,指導患者及照護者使用浴室的呼叫器。
    (2)告知患者及照護者沐浴時不應用溼手接觸電源開關,不要反鎖浴室門。
    (3)告知患者及照護者沐浴時預防意外跌倒和暈厥的方法。
    4.注意事項
    (1)浴室內應配備防跌倒設施(防滑墊、浴凳、扶手等)。
    (2)床上擦浴時隨時觀察病情,注意與患者溝通。
    (3)床上擦浴時注意保暖,保護隱私。
    (4)保護傷口和管路,避免浸溼、汙染及傷口受壓、管路打折扭曲。
    (十)床上洗頭。
    1.評估和觀察
    (1)評估患者病情、配合程度、頭髮衛生情況及頭皮狀況。
    (2)評估操作環境。
    (3)觀察患者在操作中、操作後有無病情變化。
    2.操作要點
    (1)調節適宜的室溫、水溫。

    (2)協助患者取舒適、方便的體位。
    (3)患者頸下墊毛巾,放置馬蹄形防水布墊或洗頭設施,開始清洗。
    (4)洗髮後用溫水沖洗。
    (5)擦乾面部及頭髮。
    (6)協助患者取舒適臥位,整理床單位,處理用物。
    3.指導要點
    (1)告知患者床上洗頭目的和配合要點。
    (2)告知患者操作中如有不適及時通知護士。
    4.注意事項
    (1)為患者保暖,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有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
    (2)操作中保持患者體位舒適,保護傷口及各種管路,防止水流入耳、眼。
    (3)應用洗頭車時,按使用說明書或指導手冊操作。
    (十一)協助進食和飲水。
    1.評估和觀察
    (1)評估患者病情、意識狀態、自理能力、合作程度。
    (2)評估患者飲食類型、吞嚥功能、咀嚼能力、口腔疾患、營養狀況、進食情況。
    (3)瞭解有無餐前、餐中用藥,有無特殊治療或檢查。
    2.操作要點
    (1)協助患者洗手,對視力障礙、行動不便的患者,協助將食物、餐具等置於容易取放的位置,必要時協助進餐。

    (2)注意食物溫度、軟硬度。
    (3)進餐完畢,協助患者漱口,整理用物及床單位。
    (4)觀察進食中和進食後的反應,做好記錄。
    (5)需要記錄出入量的患者,記錄進食和飲水時間、種類、食物含水量和飲水量等。
    3.指導要點
    根據患者的疾病特點,對患者或照護者進行飲食指導。
    4.注意事項
    (1)特殊飲食的患者,應制定相應的食譜。
    (2)與患者及照護者溝通,給予飲食指導。
    (3)患者進食和飲水延遲時,做好交接班。
    (十二)排尿異常的護理。
    1.評估和觀察
    (1)評估患者病情、意識、自理能力、合作程度,瞭解患者治療及用藥情況。
    (2)瞭解患者飲水習慣、飲水量,評估排尿次數、量、伴隨症狀,觀察尿液的性狀、顏色、透明度等。
    (3)評估膀胱充盈度、有無腹痛、腹脹及會陰部皮膚情況;瞭解患者有無尿管、尿路造口等。
    (4)瞭解尿常規、血電解質檢驗結果等。
    2.操作要點

    (1)尿量異常的護理。
    1)記錄24小時出入液量和尿比重,監測酸鹼平衡和電解質變化,監測體重變化。
    2)根據尿量異常的情況監測相關併發症的發生。
    (2)尿失禁的護理。
    1)保持床單清潔、平整、乾燥。
    2)及時清潔會陰部皮膚,保持清潔乾爽,必要時塗皮膚保護膜。
    3)根據病情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可採用紙尿褲、尿套、尿墊、集尿器或留置尿管。
    (3)尿瀦留的護理。
    1)誘導排尿,如調整體位、聽流水聲、溫水沖洗會陰部、按摩或熱敷恥骨上區等,保護隱私。
    2)留置導尿管定時開放,定期更換。
    3.指導要點
    (1)告知患者尿管夾閉訓練及盆底肌訓練的意義和方法。
    (2)指導患者養成定時排尿的習慣。
    4.注意事項
    (1)留置尿管期間,注意尿道口清潔。
    (2)尿失禁時注意局部皮膚的護理。
    (十三)排便異常的護理。
    1.評估和觀察
    (1)評估患者心腦血管、消化系統病情。

    (2)瞭解患者排便習慣、次數、量,糞便的顏色、性狀,有無排便費力、便意不盡等。
    (3)瞭解患者飲食習慣、治療和檢查、用藥情況。
    2.操作要點
    (1)便秘的護理。
    1)指導患者增加纖維食物攝入,適當增加飲水量。
    2)指導患者按摩腹部,鼓勵適當運動。
    3)指導患者每天訓練定時排便。
    4)指導照護者正確使用通便藥物,必要時灌腸處理。
    (2)腹瀉的護理。
    1)觀察記錄生命體徵、出入量等。
    2)保持會陰部及肛周皮膚清潔乾燥,評估肛周皮膚有無破潰、溼疹等,必要時塗皮膚保護劑。
    3)合理飲食,協助患者餐前、便前、便後洗手。
    4)記錄排便的次數和糞便性狀,必要時留取標本送檢。
    (3)大便失禁的護理。
    1)評估大便失禁的原因,觀察並記錄糞便的性狀、排便次數。
    2)必要時觀察記錄生命體徵、出入量等。
    3)做好會陰及肛周皮膚護理,評估肛周皮膚有無破潰、溼疹等,必要時塗皮膚保護劑。
    4)遵醫囑指導患者及照護者合理膳食。

    5)指導患者根據病情和以往排便習慣,定時排便,進行肛門括約肌及盆底肌肉收縮訓練。
    3.指導要點
    (1)指導患者合理膳食。
    (2)指導患者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適當運動。
    4.注意事項
    (1)大便失禁、腹瀉患者,應注意觀察並護理肛周皮膚情況。
    (2)腹瀉者注意觀察有無脫水、電解質紊亂的表現。
    (十四)臥位護理。
    1.評估和觀察
    (1)評估患者病情、意識狀態、自理能力、合作程度。
    (2)瞭解診斷、治療和護理要求,選擇體位。
    (3)評估自主活動能力、臥位習慣。
    2.操作要點
    (1)平臥位。
    1)墊薄枕,頭偏向一側。
    2)昏迷患者注意觀察神志變化,譫妄患者應預防發生墜床,必要時使用約束帶。
    3)做好嘔吐患者的護理,防止窒息,保持舒適。
    4)注意觀察皮膚、壓瘡。
    (2)半坐臥位。
    1)仰臥,床頭支架或靠背架抬高30°~60°,下肢屈曲。

    2)放平時,先放平下肢,後放床頭。注意觀察皮膚、壓瘡。
    (3)端坐臥位。
    1)坐起,床上放一跨床小桌,桌上放軟枕,患者伏桌休息;必要時可使用軟枕、靠背架等支持物輔助坐姿。
    2)防止墜床,必要時加床擋,做好背部保暖。注意觀察皮膚、壓瘡。
    3.指導要點
    (1)協助並指導患者按要求採用不同體位,掌握更換體位時保護各種管路的方法。
    (2)告知患者調整體位的意義和方法,注意適時調整和更換體位,如局部感覺不適,應及時通知醫務人員。
    4.注意事項
    (1)注意各種體位承重處的皮膚情況,預防壓瘡。
    (2)注意各種體位的舒適度,及時調整。
    (3)注意各種體位的安全,必要時使用床擋或約束帶。
    (十五)體位轉換。
    1.評估和觀察
    (1)評估病情、意識狀態、皮膚情況,活動耐力及配合程度。
    (2)評估患者體位是否舒適。
    (3)翻身或體位改變後,檢查各導管是否扭曲、受壓、牽拉。

    2.操作要點
    (1)協助患者翻身。
    1)檢查並確認病床處於固定狀態。
    2)妥善安置各種管路,翻身後檢查管路是否通暢。
    3)軸線翻身時,保持整個脊椎平直,翻身角度不可超過60°,有頸椎損傷時,勿扭曲或旋轉患者的頭部、保護頸部。
    4)記錄翻身時間。
    (2)協助患者體位轉換。
    1)臥位到坐位的轉換,長期臥床患者注意循序漸進,先半坐臥位,再延長時間逐步改為坐位。
    2)協助患者從床尾移向床頭時,根據患者病情放平床頭,將枕頭橫立於床頭,向床頭移動患者。
    3.指導要點
    (1)告知患者及照護者體位轉換的目的、過程及配合方法。
    (2)告知患者及照護者體位轉換時和轉換後的注意事項。
    4.注意事項
    (1)注意各種體位轉換間的患者安全,保護管路。
    (2)注意體位轉換後患者的舒適;觀察病情、生命體徵的變化,記錄體位調整時間。
    (3)協助患者體位轉換時,不可拖拉。
    (4)注意各種體位受壓處的皮膚情況,做好預防壓瘡的護理。

    (十六)輪椅與平車使用。
    1.評估和觀察
    (1)評估患者生命體徵、病情變化、意識狀態、活動耐力及合作程度。
    (2)評估自理能力、治療以及各種管路情況等。
    2.操作要點
    (1)輪椅。
    1)患者與輪椅間的移動:①使用前,檢查輪椅性能,從床上向輪椅移動時,在床尾處備輪椅,輪椅應放在患者健側,固定輪椅。護士協助患者下床、轉身,坐入輪椅後,放好足踏板;②從輪椅向床上移動時,推輪椅至床尾,輪椅朝向床頭,並固定輪椅。護士協助患者站起、轉身、坐至床邊,選擇正確臥位;③從輪椅向座便器移動時,輪椅斜放,使患者的健側靠近座便器,固定輪椅。協助患者足部離開足踏板,健側手按到輪椅的扶手,護士協助其站立、轉身,坐在座便器上;④從座便器上轉移到輪椅上時,按從輪椅向座便器移動的程序反向進行。
    2)輪椅的使用:①患者坐不穩或輪椅下斜坡時,用束腰帶保護患者;②下坡時,倒轉輪椅,使輪椅緩慢下行,患者頭及背部應向後靠;③如有下肢水腫、潰瘍或關節疼痛,可將足踏板抬起,並墊軟枕。
    (2)平車。
    1)患者與平車間的移動:①能在床上配合移動者採用挪動法;兒童或體重較輕者可採用1人搬運法;不能自行活動或體重較重者採用2~3人搬運法;病情危重或頸、胸、腰椎骨折患者採用4人以上搬運法;②使用前,檢查平車性能,清潔平車;③藉助搬運器具進行搬運;④挪動時,將平車推至與床平行,並緊靠床邊,固定平車,將蓋被平鋪於平車上,協助患者移動到平車上,注意安全和保暖;⑤搬運時,應先將平車推至床尾,使平車頭端與床尾成鈍角,固定平車,1人或以上人員將患者搬運至平車上,注意安全和保暖;⑥拉起護欄。

    2)平車的使用:①頭部置於平車的大輪端;②推車時小輪在前,車速適宜,拉起護欄,護士站於患者頭側,上下坡時應使患者頭部在高處一端;③在運送過程中保證輸液和引流的通暢,特殊引流管可先行夾閉,防止牽拉脫出。
    3.指導要點
    (1)告知患者在使用輪椅或平車時的安全要點以及配合方法。
    (2)告知患者感覺不適時,及時通知醫務人員。
    4.注意事項
    (1)使用前應先檢查輪椅和平車,保證完好無損方可使用;輪椅、平車放置位置合理,移動前應先固定。
    (2)輪椅、平車使用中注意觀察病情變化,確保安全。
    (3)保護患者安全、舒適,注意保暖。
    (4)遵循節力原則,速度適宜。
    (5)搬運過程中,妥善安置各種管路和監護設備,避免牽拉。
  2. 心理支持和人文關懷
    心理支持的目的是恰當應用溝通技巧與患者建立信任關係,引導患者面對和接受疾病狀況,幫助患者應對情緒反應,鼓勵患者和家屬參與,尊重患者的意願做出決策,讓其保持樂觀順應的態度度過生命終期,從而舒適、安詳、有尊嚴離世。

    (一)心理社會評估。
    1.評估和觀察
    評估患者的病情、意識情況,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2.操作要點
    (1)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民族、文化程度、信仰、婚姻狀況、職業環境、生活習慣、嗜好等。
    (2)收集患者的主觀資料。包括患者的認知能力、情緒狀況及行為能力,社會支持系統及其利用;對疾病的主觀理解和態度以及應對能力。
    (3)收集患者的客觀資料。通過體檢評估患者生理狀況,患者的睡眠、飲食方面有無改變等。
    (4)記錄有關資料。
    3.注意事項
    (1)與患者交談時確立明確的目標,獲取有效信息。
    (2)溝通時多采用開放式提問,鼓勵患者主動敘述,交談後簡單小結,核對或再確認交談的主要信息。
    (3)交談時與患者保持適度的目光接觸,注意傾聽。
    (4)保護患者的隱私權與知情權。
    (5)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與疾病相關的專業名詞。
    (二)醫患溝通。

    1.評估和觀察
    (1)患者的意識狀態和溝通能力。
    (2)患者和家屬對溝通的心理需求程度。
    2.操作要點
    (1)傾聽並注視對方眼睛,身體微微前傾,適當給予語言回應,必要時可重複患者語言。
    (2)適時使用共情技術,儘量理解患者情緒和感受,並用語言和行為表達對患者情感的理解和願意幫助患者。
    (3)陪伴時,對患者運用耐心、鼓勵性和指導性的話語,適時使用治療性撫觸。
    3.注意事項
    (1)言語溝通時,語速緩慢清晰,用詞簡單易理解,信息告知清晰簡短,注意交流時機得當。
    (2)非言語溝通時,表情親切、態度誠懇。
    (三)幫助患者應對情緒反應。
    1.評估和觀察
    (1)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和情緒反應。
    (2)應用恰當的評估工具篩查和評估患者的焦慮、抑鬱程度及有無自殺傾向。
    2.操作要點
    (1)鼓勵患者充分表達感受。
    (2)恰當應用溝通技巧表達對患者的理解和關懷(如:傾聽、沉默、觸摸等)。

    (3)鼓勵家屬陪伴,促進家屬和患者的有效溝通。
    (4)指導患者使用放鬆技術減輕焦慮,如深呼吸、放鬆訓練、聽音樂等。
    (5)幫助患者尋找團體和社會的支持。
    (6)指導患者制定現實可及的目標和實現目標的計劃。
    (7)如患者出現憤怒情緒,幫助查找引起憤怒的原因,給予有針對性的個體化輔導。
    (8)如患者有明顯抑鬱狀態,請心理諮詢或治療師進行專業干預。
    (9)如患者出現自殺傾向,應及早發現,做好防範,預防意外發生。
    3.注意事項
    (1)提供安寧、隱私的環境,減少外界對情緒的影響。
    (2)尊重患者的權利,維護其尊嚴。
    (3)正確識別患者的焦慮、抑鬱、恐懼和憤怒的情緒,幫助其有效應對。
    (四)尊重患者權利。
    1.評估和觀察
    (1)評估患者是否由於種族、文化和信仰的差異而存在特殊的習俗。
    (2)評估患者知情權和隱私權是否得到尊重。
    2.操作要點
    (1)對入院患者進行入院須知的宣教。

    (2)為患者提供醫療護理信息,包括治療護理計劃,允許患者及其家屬參與醫療護理決策、醫療護理過程。
    (3)尊重患者的價值觀與信仰。
    (4)診療過程中保護患者隱私。
    3.注意事項
    (1)尊重患者的權利和意願。
    (2)在診療護理過程中能平等地對待患者。
    (五)社會支持系統。
    1.評估和觀察
    (1)觀察患者在醫院的適應情況。
    (2)評估患者的人際關係狀況,家屬的支持情況。
    2.操作要點
    (1)對患者家屬進行教育,讓家屬瞭解治療過程,參與其中部分心理護理。
    (2)鼓勵患者親朋好友多陪在患者身邊,予以鼓勵。
    3.注意事項
    (1)根據患者疾病的不同階段選擇不同的社會支持方式。
    (2)指導患者要積極地尋求社會支持,充分發揮社會支持的作用。
    (六)死亡教育。
    1.評估和觀察
    (1)評估患者對死亡的態度

    (2)評估患者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疾病狀況、應對能力、家庭關係等影響死亡態度的個體和社會因素。
    2.操作要點
    (1)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利,引導患者面對和接受當前疾病狀況。
    (2)幫助患者獲得有關死亡、瀕死相關知識,引導患者正確認識死亡。
    (3)評估患者對死亡的顧慮和擔憂,給予針對性的解答和輔導。
    (4)引導患者回顧人生,肯定生命的意義。
    (5)鼓勵患者制定現實可及的目標,並協助其完成心願。
    (6)鼓勵家屬陪伴和坦誠溝通,適時表達關懷和愛。
    (7)允許家屬陪伴,與親人告別。
    3.注意事項
    (1)建立相互信任的治療性關係是進行死亡教育的前提。
    (2)坦誠溝通關於死亡的話題,不敷衍不迴避。
    (3)患者對死亡的態度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應尊重。
    (七)哀傷輔導。
    1.評估和觀察
    (1)觀察家屬的悲傷情緒反應及表現。
    (2)評估患者家屬心理狀態及意識情況,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和支持系統。

    2.操作要點
    (1)提供安靜、隱私的環境。
    (2)在屍體料理過程中,尊重逝者和家屬的習俗,允許家屬參與,滿足家屬的需求。
    (3)陪伴、傾聽,鼓勵家屬充分表達悲傷情緒。
    (4)採用適合的悼念儀式讓家屬接受現實,與逝者真正告別。
    (5)鼓勵家屬參與社會活動,順利度過悲傷期,開始新的生活。
    (6)採用電話、信件、網絡等形式提供居喪期隨訪支持,表達對居喪者的慰問和關懷。
    (7)充分發揮志願者或社會支持系統在居喪期隨訪和支持中的作用。
    3.注意事項
    (1)悲傷具有個體化的特徵,其表現因人而異,醫護人員應能夠識別正常的悲傷反應。
    (2)重視對特殊人群如喪親父母和兒童居喪者的支持。

二、馬凡綜合症合併主動脈夾層手術救助

救助對象:與周軼相同病症並能成功手術;手術費用40萬元人民幣;20歲以下貧困大學生病人;

救助方式:每人10萬元人民幣,由周軼本人將款項轉入醫院病人賬戶。

受助人須提交以下材料:

  1. 證明人工作單位、職務及聯繫電話;
  2. 受助人身份證或戶口本照片;
  3. 受助人求助信照片;
  4. 醫院診斷書照片;
  5. 低保證或貧困證明照片;
  6. 受助人醫院賬戶。

周軼致信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郭鳳蓮、楊蓉同志,緊急呼籲將主動脈夾層納入大病醫保目錄!

閆龍鎮鵬翔公益創投基金庚子四月八公示

  1. 家庭藥箱配發

醫藥進家門,治病又救人。閆龍鎮鵬翔公益創投基金依託周軼智慧醫療——ZHOUYI機器人醫生精準配發家庭藥箱。根據家庭成員的年齡及健康狀況進行配備,由周軼智慧醫療——ZHOUYI機器人醫生為您提供最全面、專業、周到的診斷治療建議及常用藥品大全,包括外用創傷類、皮膚類、內服藥等家庭常用藥品,以及家庭藥箱配備、存放、使用等注意事項,讓您在祛病解憂的同時,確保用藥安全。

閆龍鎮鵬翔公益創投基金庚子四月八公示

閆龍鎮鵬翔公益創投基金家庭藥箱清單

一、家庭藥箱配備原則二、家庭必備藥品1.外用藥2.脫敏藥3.抗生素4.感冒發燒藥5.健胃消食藥6.解熱鎮痛藥7.胃、腹痛藥8.心痛藥9.降壓藥10.防止暈動藥11.通便藥12.其他三、家庭小藥箱的管理1.藥品的標籤2.藥品的存放3.家庭貯藥的注意事項4.家庭藥箱的檢查Chapter 2 居家用藥必備常識一、處方藥與非處方藥的區別二、正確使用非處方藥三、正確認識藥品的不良反應四、服用藥物的最佳時間五、服用西藥的禁忌六、服用中藥的禁忌七、藥物的服用劑量八、哺乳期婦女忌用藥品九、兒童忌用藥品Chapter 3 常見病症預防與治療一、常見症狀與疾病1.感冒發熱2.咳嗽3.頭痛4.疲勞5.眩暈6.嘔吐7.口臭8.腹瀉9.鼻出血10.中暑11.食物中毒12.酒精中毒13.燒燙傷二、循環系統疾病1.高血壓2.低血壓3.冠心病4.心肌梗死5.高血脂6.腎結石7.失眠8.神經衰弱9.糖尿病三、呼吸系統疾病1.急性支氣管炎2.慢性支氣管炎3.支氣管哮喘4.肺炎四、消化系統疾病1.消化不良2.急性胃炎3.慢性胃炎4.便秘5.急性胃腸炎6.細菌性痢疾五、五官科疾病1.結膜炎2.牙周炎3.咽炎4.口腔潰瘍六、皮膚科疾病1.凍瘡2.風疹3.溼疹4.痔瘡5.腳癬七、婦科疾病1.乳腺炎2.痛經3.月經不調4.滴蟲性陰道炎八、兒科疾病1.小兒肺炎2.小兒腹瀉3.百日咳4.厭食症

致謝趙慶春、杜軍、溫秀明、祁海燕、檀彬等志願者的愛心幫助!

  1. 圖書館、社區、青少年報刊雜誌圖書捐贈

集散地:閆龍鎮故居紀念館(山西太原平陽路西一巷澤豐苑5-4-1)

友情支持:鄭曉君、成永春、鄭麗鴻、楊寶忠、杜軍、韓晉

已捐贈圖書40餘萬冊

閆龍鎮鵬翔公益創投基金庚子四月八公示

著名策劃人閻紅衛博士在科學總結多年管理諮詢、規劃策劃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將國際先進的可持續發展和價值投資的精髓理論及對商業計劃全部內容、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進行可行性研究的諮詢規劃策劃方法及系統技術嵌入現代信息技術設備,利用計算機硬件設備和軟件編程語言、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平臺,通過模塊優化和系統集成,自行研發出一套“商業策劃可行性研究系統軟件V1.0”,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版權局頒發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證書》(登記證號:2008SR21448),本軟件是目前國內領先的商業計劃書、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策劃方案的指導軟件,是管理諮詢、規劃策劃行業取得的又一項自主知識產權,填補了該領域的國內空白。經過近30年實踐檢驗已經充分證明,廣泛適用於國民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可以協助政府部門、大專院校、機關團體以及企事業單位,學習應用項目規劃策劃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及系統知識和可持續發展、價值投資理論詮釋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指導企業家科學決策併為政府登記立項、備案審批,投融資機構提供決策顧問和諮詢指導服務。軟件資源與國際國內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政策法規同步,具有實時更新功能,用戶可經互聯網隨時下載、更新、升級。以企業發展戰略、區域發展規劃、營銷策劃、品牌運營和團隊建設見長。

服務對象:閻紅衛智庫運用自主知識產權和管理諮詢、策劃規劃專業優勢,從事早期中小微企業的創業孵化與投資以及大型成熟企業的創新諮詢與產業孵化。志願服務於以下地區、行業和項目。

1、中西部貧困地區推行節能減排、循環經濟以及農業產業化脫貧致富項目;

2、科學技術轉化成現實生產力,發明專利、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等自主知識產權的推廣和實施項目;

3、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項目。

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公益導師

2005年開始針對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提供“一對一”量身定製公益諮詢指導服務,累計服務4000餘人,包括公務員、行政事業人員、職業經理人和創業團隊,全部成功就業創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平臺建設項目、文化創意產業項目正在實施中。

自有孵化平臺1000多平方米,聯盟創業基地10000平方米。

閆龍鎮鵬翔公益創投基金庚子四月八公示

閻鵬翔“中華茶緣會”創造時空

出品人:閆龍鎮鵬翔公益創投基金

總顧問:閆少謹

總策劃:閻紅衛

總監製:周軼

商標權:宇王影視、店旺通、大大瞧瞧

運營人:閻鵬翔“茶緣”文創團隊

閻鵬翔,福建農林大學2018級嚴家顯茶學創新班學生

孵化項目:

1、“茶緣”網站、手機APP,普及茶科學、弘揚茶文化、服務茶企業、振興茶產業;

2、“茶緣”系列文創產品“炎帝部落普洱緣”生、熟茶、“炎帝部落福鼎緣”白茶、“炎帝部落安化緣”黑茶及書刊、畫冊、音視頻等衍生品;

3、“炎帝部落中國茶緣”系列文化交流傳播和品牌推廣活動;

4、“茶緣”家庭(辦公)茶席、茶文化眾創空間;

5、人人都能現沏現飲、即泡即飲的“茶緣”人工智能泡茶機器人。

六、世界遺產志願者

從2016年閻鵬翔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志願者開始,以5000元人民幣為基數每年追加,保護世界遺產。

  1. 普洱茶、安化黑茶、福鼎白茶北方(北京、太原、西安)倉慈善義賣捐資獎學
閆龍鎮鵬翔公益創投基金庚子四月八公示

廠價義賣,累計銷售額每滿10萬元人民幣計提1%(1000元),捐資獎學。每年對入選閆龍鎮鵬翔公益創投基金品學兼優、自強不息的有緣大學生、研究生每人頒發1000——10000元獎學金。已經獎勵700餘名莘莘學子。

  1. 《少謹侃茶》公益論壇

閆少謹,資深媒體人,國家高級評茶員,茶文化學者,山西十大茶人。主要研究領域:茶在廣義文化中的應用和藝術審美中的通感現象。主要著述:《少謹侃茶》、《感奮的歷程》、《茶葉小百科》、《少謹隨筆》。山西省茶葉學會會長助理、茶業職業技能培訓講師。退休前任《山西科技報》副總編輯、山西科技新聞出版傳媒集團策劃總監。

九、策劃運營《中華志願者》、《中國公益在線》《時代風采錄》、《公益赤子》、《中華茶緣》、《茶科學茶文化》、《中華茶人會》、《科普微報》、《慈善楷模》、《智慧慈善》、《經典畫傳》等融媒體平臺、社群等,系統整合科學配置線上線下資源,通過內容營銷打造品牌影響力;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持之以恆廣泛傳播慈善公益文化、聯絡協調宣傳慈善公益人士及機構先進事蹟;開展文化交流、科學普及和學術研究交流工作。走進機關團體、街道社區、工廠農村、醫院學校、文旅民宿、康養小鎮、樓堂館所等宣講家族慈善公益事業——閆龍鎮鵬翔公益創投基金事蹟;研究茶學——茶科學和茶文化;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科普。

十、周軼養生茶方健康顧問

茶原為中國南方的嘉木,茶葉作為一種著名的保健飲品,它是古代中國南方人民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貢獻,也是中國人民對世界飲食文化的貢獻。三皇五帝時代的神農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傳,黃帝則姓姬名荼,荼即古茶字。

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茶樹最早出現於中國西南部的雲貴高原、西雙版納地區。《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的第一部藥學專著,自戰國時代寫起,成書於西漢年間。這部書以傳說的形式,蒐集自遠古以來,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藥物知識,其中有這樣的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據考證:這裡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說,遠在上古時代,傳說中的炎帝,親口嘗過百草,以便從中發現有利於人類生存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內多次中毒。但由於服用茶葉而得救。這雖然是傳說,帶有明顯的誇張成份,但也可從中得知,人類利用茶葉,可能是從藥用開始的。這也就是最早關於養生茶的記載。

茶葉作為一種飲料,從唐朝開始,流傳到中國西北各個少數民族地區,成為當地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

中國是茶的故鄉,柴米油鹽醬醋茶,千秋萬代,人們一直把茶作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和保健品,解渴提神除乏消食解膩,歷代醫家更是把茶作為防病治病的良藥來用。

養生茶,是以茶為主要原料,根據時令或體質等特殊因素,配合不同食材或藥材製作的茶飲品,以飲茶的方式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自漢代以來,歷代醫家多以茶配合中藥來防治疾病,積累了豐富的茶療經驗和眾多行之有效的茶方,許多茶方至今仍被廣泛應用。

如今,隨著科學的進步,茶葉中的營養成分和藥理作用不斷被發現,茶葉的保健功能和防病治病的功效不斷得到驗證和肯定。

健康飲茶首先要知己,瞭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工作環境、生活狀態,才能科學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茶,時間、季節、節氣、體質、不同疾病等,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注意的細節。

周軼養生茶方,是在學習研究了大量古今中醫藥典、茶經以及民間驗方的基礎上,進行歸納整理、系統分析,結合現代醫學科學發展理論和臨床實踐經驗,尋訪茶區茶企,拜訪請教茶人,總結提煉出因人、因病、因地、因時而異的飲茶方案,科學合理地選用茶方,有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請您提供諮詢者的家庭出身、教育背景、生活經歷、職業生涯、人格特質、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及近三年的體檢報告等資料,周軼養生茶方就可以為您精準提出飲茶建議。

致敬公益企業:

山西田園風光食業有限公司

炎帝部落茶悅坊

美聚香凝文創康養主題民宿

山西綜合改革示範區雲暨移動應用孵化基地

山西中微雲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山西索易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店旺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大大瞧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福祥茶業“鄭福祥”品牌

雲南南澗至道福祥茶業有限公司

福建福鼎市品茗苑白茶商行“禮白”品牌

雲南景谷彩程茶葉有限公司

雲南普洱景琇莊園

山西王琪涵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