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平臺轉型後,投資人應該怎麼應對?


網貸平臺轉型後,投資人應該怎麼應對?


熟悉網貸行業的朋友們都知道,隨著《今年將有力有序化解網貸存量風險》的文章被髮布,卡神小組認為在未來網貸行業備案會正式出臺。那麼今天卡神小組就來和朋友們聊一聊網貸平臺轉型後,投資人應該怎麼應對? 朋友們一起來看看詳細內容吧。

網貸平臺也會變成真正持牌的金融機構,卡神小組認為這是成功備案的P2P平臺最後的出路,那剩餘的平臺是不是隻剩下清退或者清盤的結局?卡神小組認為是的,那麼為何要轉型呢?在2019年監管部門流出的175號文件中,對於正常運營機構指引中就明確提到:積極引導部門機構轉型為網絡小貸公司,助貸機構或為持牌資產管理機構導流等。政策是驅動平臺轉型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實際上,只要市場的需求還在,優質的P2P平臺仍有發展的機會。

監管部門提出的轉型其實更像是將一條生產鏈劃分為各個端口,便於更好的管理。大規模的P2P平臺爆發卻沒有一個很好的處理方式,對於整個行業,乃至國內的經濟環境都是一個不小的衝擊。這也讓監管部門清楚的意識到這條產業鏈的弊端,所以,整改是必須的。

朋友們所瞭解的三降和轉型也不過是整改的第一步,那麼轉型的方向有何區別?

方向一:助貸機構。助貸機構與P2P最大的不同點是在於出借人的身上。一般情況下,助貸機構會利用自身掌握的獲客優勢、風控及貸後管理技術,向資金方推薦借款人,並獲取相應服務費。從借款的角度看來,一些金融機構會通過助貸機構對外進行放款,助貸機構更多扮演的是一箇中介角色,而最終的債權人依舊是金融機構本身。但實際上,助貸機構從金融機構身上獲取資金的成本,相對於普通的借款人來說要低,但放貸的利率只要在國家線要求的36%以下仍是合法。在卡神小組看來,低成本拿資金,高價往外放,大概也就這麼回事。這幾年陸續有很多大平臺開始引入更多的機構資金,除了降低散戶對於平臺的資金流影響以外,還有一個目的:為轉型助貸做準備。如果平臺能夠順利完成網貸備案自然是好的,但不得不說體量就放在那,助貸機構有時候也不失為一個好去處。

方向二:網絡小貸公司。這也是最近比較熱門的話題之一了,前段時間有傳網絡小貸的牌照叫價已經近億了。那什麼是網絡小貸公司呢?卡神小組從業務上說,網絡小貸公司的本質,就是出借人是小貸公司本身,可以通過網絡借貸,用自有的資金放款。聽起來好像是很簡單,但做起來一點都不容易。網絡小貸公司必須要有網絡小貸的牌照才能夠正常運營,放眼現在的互金行業,擁有小貸牌照的網貸平臺也不過22家。都說物以稀為貴,這幾年小貸牌照也被炒得風生水起。為什麼小貸牌照值錢?還要從最本質的供需上回答。2017年末銀監會發文以後,監管就叫停了網絡小貸牌照的申請,現在想要自己辦牌照基本是不可能了,只能轉讓。但對於現在的互金行業來說,合規才是日後穩定運營的第一步。很多沒有牌照的平臺要是想繼續運營,但對備案也沒有太大的信心,只能從別的途徑下手彰顯自己的合規程度。雖然網絡小貸牌照這兩年的價格被炒得有點虛高,但不可否認,小貸牌照仍然是相對最容易、成本最低的途徑。只是,如果P2P平臺真的轉型網絡小貸公司,門檻還是很高的(對平臺,股東都有實力上的要求)。除此之外,即使有一些網貸平臺自身是擁有網絡小貸牌照的,但由於槓桿約束,資金層面也可能會無法滿足資產需求。相信朋友們也清楚,P2P平臺的資金大多都是來源於社會公眾資金,而小貸公司資金來源自有資金、捐贈資金、銀行融資、ABS融資和股東定向借款。可以這麼說,如果P2P平臺真的要轉型,後續的資金如果不到位,日後的發展也會受到極大的約束。在卡神小組看來,轉型網絡小貸不失為一個好出路。但除去監管的因素以外,平臺本身實力,資金的來源以及槓桿的影響都會成為平臺轉型後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這條路是好,但要走上去,也並不容易。

方向三:轉型做私募/信託。趨勢之內,紅嶺創投就為P2P轉型做私募提供了一個例子。紅嶺創投將於2021年12月底清盤線上債權資產,未到期部分債權由紅嶺控股全額收購,旗下投資寶平臺轉型線下私募,億錢貸平臺則繼續保留並爭取備案。如果說P2P現在的發展傾向於小額分散,線上投資的話,私募則相反,面向高淨值的客戶比較多,募資也以線下為主。普通的P2P平臺要轉型做私募可以說是難上加難,雖然說私募的牌照比較容易到手,但前期的大額用戶積累不多,用戶粘性也比較低,如果轉型做私募,平臺基本可以說是從0做起。但紅嶺創投選擇轉型私募還是有幾點因素和私募是比較靠近的:(1)紅嶺的用戶粘性高,用戶體驗好,續投多;清盤的消息發出以後,能看到關於紅嶺投資人負面的情緒可以說是少之又少。(2)本是做淨值標,大額標發家。紅嶺創投的投資人相對於一般的網貸平臺更符合私募投資人的要求,這也是紅嶺創投轉型線下私募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說原本的網貸平臺囊括了從借款人到出借人的全部業務,分類以後的機構則主要是負責網貸業務的某一個環節。對於監管機構來說,監控一個螺絲釘的工作會比管理一條生產鏈更加方便高效。雖然現在我們還未明確到底哪些平臺會轉型,哪些平臺會堅持備案,但我們總歸是可以從平臺的運營風格,舉動能看出一二。

卡神小組總結:首先,轉型為助貸機構的平臺:本身資產優質穩定,自有資產端。卡神小組認為,這種即使轉型,估計也沒在怕的,因為資產端本身的優勢就能吸引到一大批的機構資金。畢竟資產優質,無論是對於出借人的資金安全,抑或是平臺日後的發展來說都是比較保險的。其次,轉型為網絡小貸公司的平臺:有實力,還得有錢。但在轉型之前,除了小貸牌照對於股東,平臺本身的門檻以外,對於百億級的平臺而言,轉型網絡小貸就意味著需要交納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實繳註冊資本。在三降的壓力下,能達到的平臺不多。如果真的能達到,本身有小貸牌照的平臺自然不擔心,但沒有牌照的平臺,更多是願意衝刺備案。最後,轉型為私募/信託的平臺:體量大資產不合規,但能救。就以紅嶺創投來說,監管其實之前是給了一段時間處理存量資產的。奈何大額標和淨值處理起來並不容易,貿然清退也並不合適,對於投資人和平臺來說,日後的路都不好走。折中方案,能解決的情況下,轉型做私募其實也是一個比較中立的選擇。一方面能穩住現在的出借人情緒,一方面對於P2P來說不合規的淨值標,大額標在私募/信託這條路也還行得通。卡神小組提醒朋友們,對於出借人來說,轉型本身並不可怕,畢竟監管部門說得出,自然回款的後路也會想得到。被要求轉型的平臺本身的資質也不差,差的話監管部門早就要求你清盤退出行業了。希望這個資料對朋友們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