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上書店》:唯有愛與書不會被辜負


《島上書店》:唯有愛與書不會被辜負

《島上書店》作者(美)加布瑞埃拉·澤文

“艾麗絲”島是一座孤島,“小島書店”是孤島上僅此一家的書店,別無分號。

書店老闆A.J.費克里勢利冷漠、孤僻固執,不善經營,讀書品味曲高和寡。

人到中年,妻子因一場交通事故意外喪生。傷心絕望之下,他持續酗酒逃避現實。

女推銷員阿米莉婭前來推廣圖書業務無果,被激怒後離開。

在他又一次醉生夢死之際,被當做棺材本一樣用來養老的珍品孤本書籍被盜。

事情還沒有查出結果,不久後,一個叫瑪雅的2歲女嬰又被她母親丟棄在了書店,最終被他收養,在他和書的滋養下長大。

《島上書店》:唯有愛與書不會被辜負

幾年之後,因為瑪雅,他與阿米莉婭再次有了聯繫,並擦出了愛情的火花。

就在他們終於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時,他被查出患了嚴重的腫瘤。

困難之際,那本被盜的孤本書籍被悄悄送回,他藉此籌到了救命錢。

但最終,他還是離開了人世。

《島上書店》:唯有愛與書不會被辜負

規矩的情節,平實的翻譯,使得加布瑞埃拉·澤文的這本《島上書店》更像是一部小眾的文藝片。

書店老闆A.J.費克里作為這本書的主人公,被塑造的不溫不火、不急不躁,奉獻了許多乏味甚至有些狗血的劇情。

《島上書店》:唯有愛與書不會被辜負

相較之下,那些不能呼吸的書反倒貢獻了大量生動起伏的劇情。

那本珍貴的孤本書籍《帖木兒》,在那次A.J.費克里喝醉之後,被前去探望他的伊斯梅拿走,警察的蘭比亞斯接到報警後持續調查一個多月,卻沒有結果。實際上,伊斯梅把它交給了瑪雅的母親,希望對方將它變現,以此替自己出軌的丈夫——丹尼爾挽救艱難的瑪雅母子。但瑪雅的母親卻仍選擇棄女投海了卻殘生。瑪雅也使伊斯梅徹底看穿了丹尼爾,引發了兩人的爭吵並導致車禍,致使丹尼爾喪生。故事的最後,《帖木兒》被物歸原主。

阿米莉婭當初留下的那本《遲暮花開》,成為她與A.J.費克里的紅娘。

因為丹尼爾寫的書,讓瑪雅的母親對他產生了盲目的崇拜,並最終釀下苦果,走投無路。

《島上書店》:唯有愛與書不會被辜負

書不僅帶來了大量的情節鋪墊,更在劇情和寫法上都起到了橋樑的作用。

書撐起了A.J.費克里的社交圈,書店的輻射範圍決定了他的活動區域。

本書的章節小標題借用了13個書名,並將主人公寫下的書評作為情節發展暗示,配合著正文中充斥的大量作家和書名,使得這本書確實很像一個書店。

這種寫法頗為新穎,但使作者像一個炫技的小提琴手,有些用力過猛。

《島上書店》:唯有愛與書不會被辜負

此外,一些情節發展有些牽強,細節處理簡單粗暴,似乎在刻意避免激烈的衝突。

比如書中頻發的車禍,簡直是所有意外的必然導向。

比如故事的最後,身為警察的蘭比亞斯為伊斯梅當初犯罪的動機開脫,並與之相愛,完全沒有任何原則可言。

比如蘭比亞斯把《帖木兒》還給了A.J.費克里後,也沒有交代他的反應。

總之,這是一部看起來有點蠢的小說。

《島上書店》:唯有愛與書不會被辜負

但是,我又喜歡這本書。

這畢竟是一本以讀書人和書店為主題的小說。許多描寫中的細節,關於書店,關於讀書會,關於讀書本身,會讓喜歡讀書的人在心領神會中會心一笑。

看到A.J.費克里以一個單身父親的身份小心翼翼的養大瑪雅,會讓每一個母親或父親充滿共鳴。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就像A.J.費克里遇到瑪雅,就像伊斯梅遇到蘭比亞斯,我們不斷被傷害、猜忌、背叛,也一直被接納、幫助、寬恕。

只要肯敞開心接納,一切都可以成為困境中的救贖,喚醒愛和希望。

《島上書店》:唯有愛與書不會被辜負

書中有一句:“我們在二十歲有共鳴的東西到了四十歲的時候不一定能產生共鳴,反之亦然。書本如此,生活亦如此。”

不必過於執著今日的感受,過幾年再看,自當又是另外一番光景。


我是@夜遊遊,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