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教學: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三招教會你讓你不在為它煩惱!

唱歌教學: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三招教會你讓你不在為它煩惱!

學過唱歌,有點聲樂知識的人都知道,發真聲時聲帶振動面積很大,而假聲是聲帶不閉合全開著的。這兩種狀態是兩個極端,並且都是錯誤的發聲方式。正確的發聲方式應該是全程混聲的,包括低音在內。真聲和頭聲的比例是根據音高變化來做相應調整的。比如在唱超高音的時候,頭聲的比例很高,唱低音的時候真聲比例很高。關於什麼是頭聲的問題以及頭聲的訓練方法

五月天的阿信(陳信宏)在演唱《洋蔥》時是用真聲頂,假聲虛的錯誤方式,而平安演唱《洋蔥》則是用平滑過渡的方式,沒有斷層,這樣不僅聽眾覺得更好聽而且歌手演唱也更加輕鬆。

大家還記不記得汪峰老師的一個車禍現場視頻《光明》。汪峰老師高音全是用真聲喊出來的,他的演唱方法是錯誤的,而且這樣唱歌對嗓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正確的方法應該是聲音沒有斷層,無縫連接,平滑過渡,沒有擠壓的。

唱歌教學: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三招教會你讓你不在為它煩惱!

別小看這一個小小的混合,它能給我們的唱功帶來的好處可太多了。我給大家總結一下學習混聲的好處:

1.擴大音域。

2.音色統一,沒有斷層。

3.能夠挖掘提取出一個更美的,更高級的音色。

4.科學的發聲方式能夠保護聲帶,可以更好的更持續的演唱。

所以也正因為“混聲”這門技術對我們的唱功有著巨大的幫助,歐美和韓國早已經開始普及這門技術,而中國起步慢了不少,但是最近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去學習和了解這門技術,這也說明了“技術技巧”已經取代了傳統的“天賦本錢”的理念和訓練方式,成為了時代不可逆的潮流,畢竟有天賦的人很少,有著全能天賦的人就更少了,比如林大仙林志炫就有音色很美,但是聲帶閉合機能普通,如果他沒有學習混聲,就算音色的天賦再好,一直在中音區,上不去高音區,就算強行上去了那音色還會美嗎?還會被稱為“林大仙”嗎?

唱歌教學: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三招教會你讓你不在為它煩惱!

練習混聲的小建議:

1. 從弱混開始練起

弱混也就是頭聲(假聲)的比例比較多,胸聲(真聲)的比例比較少,這樣對我們的聲帶耗損更少,所以初學者就算練得不對,也不會對我們的聲帶造成嚴重的損傷,同時也更能讓初學者感受和領悟。

2. 模仿貓叫

聽聽貓的叫聲,都是從高到低這樣叫,我們這個訓練也得這樣從高到低叫,這樣能訓練我們的頭聲,讓我們能找到頭聲的位置,也能訓練音區音色的統一性,還能訓練我們聲帶的閉合性。

3. 哼鳴

哼鳴可以讓我們更快找到頭腔共鳴和鼻腔共鳴這類高位共鳴,同時也會減少練習時對聲帶的損耗。我們首先要閉上嘴巴,只用鼻子呼吸和發聲,然後哼鳴“M”這個音,多試幾次後把它帶入音階中練習。最後等你覺得你能掌握住這個位置不讓它掉下去之後,你可以逐漸把嘴巴打開,把“M”發成“mi”“nie”“ma”等一系列的開口音。記得一定得保持位置,不能讓位置掉下去或者飄來飄去。

“ 混聲”真的很重要,不只是“混聲”,所有的聲樂技巧和聲樂理論知識都很重要,如果你想要不停的進步,想要唱到你臨終,你真的得不斷的學習。因為不管你天賦高低,如果你一直不科學的唱歌,不科學的發聲,你遲早有一天會親手埋葬你的這一愛好。

其實,你只要會說話,那麼你一定也具備了學習混聲和提高唱歌水平的條件。我認為唱歌與游泳、跳舞一樣,都是依靠控制自己的肌肉而進行的,所以想要學會很簡單,不需要天賦和本錢,當然天賦也很重要,不過天賦應該是上限,而不是下限,天賦並不是你學不會的理由,你所需要的就是持之以恆練習的毅力與決心。

唱歌教學: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三招教會你讓你不在為它煩惱!

(讓老師幫你做一個專業的發聲測試,先找到你的問題幫你調整一下.有時候學習唱歌,聲樂,自學了一些東西,苦於沒有老師的指點,

免費一對一點評歌曲,戳這裡戳這裡怕自己練錯了,大家就戳下面的鏈接聯繫我哦,——戳我戳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