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打你一巴掌,你就要打回来吗

我们小时候都被教导过“以德报怨”这个成语,但是随着大家慢慢长大,不少人对这个成语所代表的行为产生了质疑。

@七七七七七:别人惹了我,我凭什么还善待他!能报复的时候当然要报复回去!

@83简单:“以德报怨”出现在《老子》的第六十三章,叫作“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老子说,人间有大大小小多多少少很多事情,你何必计较呢?别人对你不好,让你感觉到怨恨,你要用德来回应他。因为以德报怨,别人的怨才会完全化解。但是其实我个人更喜欢儒家孔子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用适当的代价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没哟:不喜欢这个成语,我也不会这么做的。

@煤油要点灯:怪怪的成语,不喜欢这么做,我也不会告诉我孩子这么做的,这样太吃亏了。

就如上面@83简单这位网友所说的那样,“以德报怨”这句话是道家思想,更加强调社会整体,而代表社会整体则会告诉大家,不要在乎那些恩恩怨怨的小事。

有句谚语叫做:了解一切就是宽恕一切。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一个人做某件事肯定会有他个人生活背景的影响。比如某个人从小是个孤儿,被人家欺负,经历过你无法想象的不幸。他不认为对别人好会有用,他不对别人凶别人便对他凶。你若真正了解了他的背景之后,或许就不忍心责怪他了。谁喜欢被别人责怪呢?

小老鼠贝塔就是如此。他是一只老鼠,从小被主人家的花猫咪丽欺负,经常饿肚子,只能用布口袋(玻璃瓶)收集食物的气味,留着以后饿了闻闻。咪丽的饭碗每天都有好吃的,而贝塔想要寻找些剩饭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被猫发现,一命呜呼。

别人打你一巴掌,你就要打回来吗


贝塔并不明白“猫”和“老鼠”这两种身份完全对立,且人类对他们态度不同的原因。他甚至想:“要是主人每天也给我一点儿东西吃,哪怕比咪丽少得多,我就不会偷了,主人真是个怪东西。”

贝塔只是不想饿死,他想要想办法活下去。所以他选择偷东西填饱自己的肚子。

在贝塔得到坦克,大败咪丽之后,贝塔把咪丽的食物都搬进了坦克里,咪丽没有东西吃,只能饿肚子。一连几天都是这样后,咪丽某天中午偷偷爬上主人的餐桌,想要吃东西,却被主人一顿好教训,当天晚上,咪丽被绑在椅子腿上,失去了自由。

所谓“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对于主人来说,贝塔是一只总是偷自己东西的小偷。无论如何主人都想要贝塔消失,因为主人不想丢东西,也不想看到老鼠这种生物。

而对于主人来说,咪丽只是一只可以用来抓老鼠的猫。如果这只猫没有抓到老鼠,还偷吃东西,主人绝对不会给咪丽好脸色,咪丽的待遇可能比贝塔还要凄惨。

贝塔一早就知道,自己能吃上饭,咪丽就吃不上饭;而咪丽能吃好吃的,自己就得饿肚子。贝塔不想饿肚子,也不想让咪丽吃不上饭。于是他离开了这个家,自己到外边去闯荡。


别人打你一巴掌,你就要打回来吗



其实咪丽的待遇跟贝塔的存在是息息相关的,这件事,在贝塔离开家之后,咪丽终于明白了。

贝塔跟咪丽再相遇时,咪丽正在被三只猫欺负。贝塔帮助了咪丽,还给了咪丽一根香肠吃,咪丽才终于开始后悔自己曾经那么对待贝塔。

其实咪丽做的本没有错。她遵循猫的本能去捕捉老鼠,遵从“主人”的意志,然后可以得到奖励——“美味的食物”,对于猫咪来说,这样的生活本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经历过被主人抛弃的事情后,咪丽终于明白了贝塔的“鼠生”是多么艰难,最终与贝塔化敌为友。

而贝塔绝对是一只善于为他人着想,心地善良的小老鼠。他从一开始,因为自己挨饿,所以明白即使是天敌咪丽,不吃饭挨饿也会很痛苦;帮助咪丽回家的过程中,他为自己身为老鼠而难过:咪丽可以光明正大受人宠爱,自己却要躲在床底下。

然而无论多么痛苦,贝塔还是选择了帮助咪丽。面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天敌,贝塔选择了原谅她。这与贝塔的性格有关,也与贝塔的经历有关:即使是天敌,贝塔也不想看到她饿肚子。

因为贝塔知道:饿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啊。

别人打你一巴掌,你就要打回来吗


除了贝塔这样的做法,郑渊洁面对不公平的事情,有另外的应对方法。

郑渊洁曾经有一处沐浴在阳光下的房子,后来有人在房子的南边新盖了一座摩天大厦,这样郑渊洁的家里就见不到阳光了。邻居们都联合起来向摩天大厦索要阳光权,郑渊洁却表示: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的正确方法是努力工作,挣更多的钱,把遮挡自己的房子买下来。再有遮挡的再买,一直买到喜马拉雅山。

当你一路买到喜马拉雅山时,你会发现,以遮挡阳光为动力,你不断努力工作挣钱,已经成为名利双收的成功人士。当你功成名就时,你即使住在地下室里,也会感到阳光普照。有时候人只能看到自然界的阳光,看不到人生的阳光。他们看到自然界的阳光被遮挡了就急就维权,人生的阳光被遮挡了却熟视无睹。自然界的阳光可以被外人遮挡,人生的阳光外人是遮挡不住的,只有自己遮挡自己。 ——郑渊洁

面对这样的事情,你会如何应对呢?而正在腾讯视频热播的动画《舒克贝塔》中,贝塔跟咪丽之间又有什么故事发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