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子退出了《吐槽大會》,但中國脫口秀需要一千個李誕和池子

池子退出了《吐槽大會》,但中國脫口秀需要一千個李誕和池子

文 | 江宇琦

編輯 | 吳燕雨

“停播是最好的結局。”兩年前,《吐槽大會》第一季剛剛播出時,這樣一條評論被頂上了豆瓣熱評。

當時很多看熱鬧的人不會想到,短短兩年後,這檔在當時不被看好的綜藝,居然會爆發如此之大的影響力——昨晚剛剛結束的《吐槽大會》第三季總播放量已經超過了23億,幾乎每週都能霸佔多條熱搜。最後一期張藝興的出現,又讓節目12小時播放量破億,觀看量再度上漲至同時段第一。

池子退出了《吐槽大會》,但中國脫口秀需要一千個李誕和池子

張藝興在《吐槽大會》

與此同時,池子、王建國、龐博等原本名不見經傳的脫口秀演員,也在兩年內積累了大量人氣,微博粉絲數飆升到數十萬至數百萬;他們到各高校做演出都一票難求,連過道里都坐滿了人;而作為節目靈魂人物的李誕,更是擁有670萬微博粉絲,在過去一年裡活躍在各大熱門綜藝上,被媒體塑造成一代人的精神偶像,有關他的緋聞甚至能在短短几分鐘內成為微博上最火爆的話題,熱度不亞於一個流量明星。

池子退出了《吐槽大會》,但中國脫口秀需要一千個李誕和池子

李誕最出名的話之一“人間不值得”

如果只看到這些聚光燈下的東西,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脫口秀在中國大熱”的錯覺。

實際上,李誕和他背後的笑果文化,僅僅只是脫口秀行業的“個例”。儘管《吐槽大會》火起來後,線下脫口秀演出的生意好做了許多,但國內的脫口秀演出場景非常有限,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的小劇場或酒吧裡,盈利模式單一。據毒眸(ID:youhaoxifilm)瞭解,如今,很多脫口秀演員一場演出費可能僅有兩三百元,這樣的收入情況下,國內專職做脫口秀的演員數量還很少,多數人是因為愛好做著兼職——對於99%的脫口秀演員來說,想靠說脫口秀在北上廣生存下去,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李誕們”讓脫口秀成為了一個文化爆款,但對於這個行業來說,一切才剛剛開始,需要改變、拓展的東西還很多,人才缺乏更是急需解決的問題。脫口秀想要在中國發展下去,還需要無數個李誕。

脫口秀的艱難本土化之路

差不多十年之前,脫口秀演員六獸(藝名)通過格萊美、奧斯卡等頒獎晚會的串場表演,第一次接觸到了“脫口秀”這種表演形式,彼時的他對於這類演出並無任何系統性認知,只是單純覺得“這樣一種喜劇表演形式很特別、很有趣”。

這種“很特別”的表演便是脫口秀,準確來說應該叫“單口喜劇”或者“站立式喜劇”(Stand-up Comedy)。脫口秀起源於歐美國家的話劇表演,早年間演出方為了避免觀眾在換幕過程中感到無聊,會特地安插一些講笑話的表演;久而久之,一些酒吧藝人紛紛開始效仿,將其當成一種“街頭藝術”;在電視節目興起後,這類表演則經常會被安排在節目錄制中,用以暖場或串場,並慢慢成為了一項專門的表演形式。

池子退出了《吐槽大會》,但中國脫口秀需要一千個李誕和池子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中展現的“站立式喜劇”(Stand-up Comedy)

在重視個性表達的美國,這樣一種帶有調侃性質的諷刺喜劇很快便受到了大眾的熱捧。而隨著酒吧文化與劇場文化的發展,脫口秀線下演出的市場湧現了很大的空間,針對脫口秀表演的劇場和綜藝開始興起。隨即好萊塢也開始向相關從業者拋出橄欖枝,圍繞著脫口秀所衍生出的一系列文化產業被逐步建立起來。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脫口秀在美國已經成為了一項備受關注的大眾文化,從中誕生出了囧叔等一大批具有國民知名度的脫口秀演員。幾乎每個夜晚,在紐約等大城市裡都會有數千場脫口秀上演,與脫口秀相關的各類文化產品,年產值更是可達數千億元。

而和美國的脫口秀產業相比,中國的脫口秀無論是從發展時間還是產業規模上看,都不可同日而語。

脫口秀文化在內地的萌芽,發生於2009年前後。當年,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一些接觸過脫口秀的愛好者們——包括律師、英語老師等在內的各界人士,將從書本、視頻或是海外接觸到的經驗,“嫁接”到國內,嘗試在各個酒吧裡做起“開放麥”(免費的開放式脫口秀體驗活動)。在這批拓荒者們看來,開放麥是門檻最低的一種演出形式,既可以吸引到更多的觀眾,又能給希望嘗試脫口秀的人一個機會。

池子退出了《吐槽大會》,但中國脫口秀需要一千個李誕和池子

開放麥現場

然而事與願違,即便是免費的表演,最初幾年也時常會陷入沒有觀眾的窘境;一直髮展到2016年左右,就連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一週的商演總場數也僅有五場左右,每週觀眾總人次也不過只有幾百;至於從業人員數量,笑友文化CEO史炎當年常開一個玩笑:“脫口秀圈不能搞峰會,要是把從業者都放在一輛大巴上,一旦出事中國脫口秀得倒退30年

。”

脫口秀在中國的“出師不利”,很大一部分原因和文化差異有關。有從業者告訴毒眸,即使是在相對開放的一二線城市,當初也不見得人人都能認可這種文化:“脫口秀時常會帶有諷刺、調侃或者自嘲的元素,但國內整體文化氛圍不太一樣(比較內斂),很多人不一定能接受這種表演風格,甚至會覺得被冒犯了。”

因此,2017年在錄製推廣《吐槽大會》第一季時,節目組特地打出了“笑對需要勇氣”的口號,但豆瓣熱評裡依然出現了“吐槽是人身攻擊”的質疑。李誕在成名後也透露,《吐槽大會》在策劃初期,想要說服藝人接受這種模式是件很困難的事情,必須反覆地勸說,讓他們相信脫口秀是沒有惡意的、好玩的事情。

池子退出了《吐槽大會》,但中國脫口秀需要一千個李誕和池子

《吐槽大會》slogan“吐槽是門手藝,笑對需要勇氣”

大眾接受度低之外,脫口秀難以推廣的另一大原因在於,這些年來除了一兩檔綜藝節目外,國內缺乏可以打破圈層的、有足夠影響力的內容。

在美國,幾十年的發展讓行業總結出了一套十分成熟的創作、表演法則,進而保證內容及演出的質量。但在脫口秀進入中國的初期,脫口秀愛好者們由於缺乏經驗,對於如何創作、表演脫口秀並沒有清晰的認知,所以就連許多從業者也坦言,早些年很多脫口秀演出的質量其實並不夠理想。

畢竟,說脫口秀並不容易。“人們總會覺得說脫口秀是件特別簡單的事情,無非就是逗逗大家開心,怎麼說都行。”在成為一名脫口秀演員前,梁維超也有類似的想法。“但當我真的接觸了脫口秀後才發現,從段子的創作到演出的節奏,都是有套路的,想要寫出好笑的段子並且不冷場,真的好難。”

池子退出了《吐槽大會》,但中國脫口秀需要一千個李誕和池子

《北脫現場秀》錄製現場

按照目前行業的認知,普通演員創作5-7分鐘的段子,可能要用上幾天到幾周的時間。但這些剛創作出來的段子,還遠達不到商業演出的標準,必須到開放麥進行反覆試演、觀察觀眾反應,再進行調整,這個過程可能會長達數月。因此很多非全職演員,一年下來能有20分鐘較為成熟的段子,就已經算“達標”了

而即使有成熟的段子,演出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脫口秀演員梁彥增告訴毒眸:“有次演出我抽到了第一個出場,開場表演難度特別高,得調動觀眾情緒。而我那時又不是有經驗的老演員,上臺後還按以前的節奏講,結果下面全是嬉笑聲,還有觀眾嘀咕說‘希望下個演員不要那麼傻X了’。當時我特難受,匆匆把自己的段子交代完就下場了,一度還覺得自己並沒有脫口秀的天賦。”

冷場、收到負面評價,對脫口秀表演者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一個脫口秀演員從新人到可以獲得商業表演機會,得需要經歷幾十次、上百次開放麥鍛鍊。沒有受眾基礎,又沒有足夠成熟的作品,中國脫口秀想要像美國脫口秀一樣得到資本的青睞,並發展出一套完善的產業模式,似乎有些痴人說夢。

直到2012年5月,東方衛視推出了一檔脫口秀節目《今晚80後脫口秀》,邀請到李誕、王建國、史炎等國內頂尖脫口秀演員,來共同創作、表演。這可以說是國內脫口秀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嘗試突破圈層、走向大眾,但其命運卻有些坎坷。

池子退出了《吐槽大會》,但中國脫口秀需要一千個李誕和池子

《今晚80後脫口秀》

這檔頗具試驗性質的節目,雖然收穫了7.8分的豆瓣評分,但開播一年多之後,因收視率表現不佳(時常位列同時段十名開外),而多次遭遇到了停播危機。節目的播出時間更是經歷了反覆調整,從週末晚間的黃金檔期調至了週四深夜,並最終於2017年正式停播。此外,節目的招商情況也不是很理想,甚至有過長期無冠名“裸奔”的情況。

這樣的結局有些像是那些年中國脫口秀髮展的縮影,讓人看不到走進大眾的希望。後來史炎在演講中也感慨過:“更可怕的是(當時)我們沒有什麼晉升通道。”再加上過去大量脫口秀表演都無法盈利,有時候演員甚至需要在演出後倒貼錢,在對於未來的迷茫下,很多人最終選擇放棄脫口秀。某位17年前後入行的演員向毒眸透露,當初很多和他一起玩脫口秀的人,都在很短的時間裡選擇了退出,留存率只有10%

“能表演專場的屈指可數”

脫口秀“無人問津”的命運,和說唱、街舞等小眾文化一樣,因網絡視頻平臺、網絡文化的發展和相關網綜的出現而有了轉變。

2016年後,優酷等平臺陸續推出《火星情報局》等網絡脫口秀節目,開啟了脫口秀的網綜時代;而讓脫口秀大熱併成功出圈的,則是由脫胎於製作《今晚80後脫口秀》的笑果文化所打造的《吐槽大會》,該節目自2017年上線後,前兩季(20集)累計收穫了超過35億次播放量,多期節目播放量突破2億;隨後兩年多時間裡,笑果文化還陸續打造了《脫口秀大會》等綜藝。

池子退出了《吐槽大會》,但中國脫口秀需要一千個李誕和池子

《火星情報局》

脫口秀綜藝的火熱及李誕等脫口秀明星的出現,讓脫口秀開始走進大眾的視野,用史炎的話來說,直到2017年後,很多觀眾才知道有脫口秀的存在

脫口秀演員汪德發告訴毒眸:“靠綜藝、幾億流量帶動用戶生活習慣的轉變,對脫口秀髮展來說是很重要的一環。以前人們在線下的活動基本都是唱歌、桌遊,突然有一天因為某些節目,聽話劇、脫口秀注入了人們的生活,關注的人多了,自然會帶動劇場等的發展。”

只不過,從被關注到行業真正發展起來、實現產業化、規模化,中間還有一道需要跨過的坎。雖然近年來許多脫口秀俱樂部已經有了固定的演出場地和時間,但多數還集中在一線城市的小劇場或酒吧,有的大俱樂部年商演覆蓋人次可能也只有十幾萬;很多演員不必再擔心入不敷出,但單場兩三百的收入也並不算高;很多簽約演員每月靠線下表演,收入不過三四千元,他們告訴毒眸,之所以還在堅持純粹是因為對脫口秀的喜愛。

池子退出了《吐槽大會》,但中國脫口秀需要一千個李誕和池子

深圳資深脫口秀演員超音速的專場

綜藝和“李誕們”能做到的,僅僅只是將脫口秀帶進大眾的視野當中,在脫口秀的行業盤子已經變大的當下,若想維持一個良性的發展,甚至像街舞、說唱一樣進入產業化發展的快車道,打造一塊更大的市場,已有的行業規模還遠遠不足以支撐。

最核心的問題,還在於人才的匱乏。

相比於街舞因綜藝大熱時,全國有成千上萬的舞者和大量舞蹈工作室,可以為搭建舞蹈教學、藝人經紀、內容生產等提供土壤,脫口秀則顯得有些落寞。由於存在入行門檻,加上行業發展空間有限,最初幾年裡脫口秀行業積攢下的人才數十分有限。

據脫口秀演員吳豪介紹,直到2017年前後,整個圈子裡比較專業、資深的脫口秀演員也不到百人,能夠表演專場的更是屈指可數,很多頭部廠牌、俱樂部常駐的演員多數也只有十幾人。毒眸估算,以很多俱樂部現有的人員儲備(主要是常駐演員),想要進一步擴大商演的規模和頻次,難度不小。

池子退出了《吐槽大會》,但中國脫口秀需要一千個李誕和池子

脫口秀演員黃西在北京市中心的69咖啡店演出

人才的匱乏,也極大程度上限制了內容的產出。脫口秀不同於相聲,很難通過“複製”的方式來滿足市場需求。吳豪告訴毒眸:“相聲很重形式,一段經典的作品流傳百十年,誰說都好笑;但是我的脫口秀段子只有我講出來才是那個感覺,別人說就顯得特傻。脫口秀和相聲的一大區別,就在於段子是不可複製的

。”

“你感覺永遠國家隊只有十一個人,但是這十一個人是從多少人裡邊選出來的其實特別重要。”接連生產了大量爆款後,笑果文化也曾困擾於如何繼續深耕喜劇市場,公司CEO 賀曉曦為此提出了“核心喜劇人口”的概念。他認為,只有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喜劇培訓,才有機會增加頂層喜劇的數量和質量,進而為更豐富的商業模式創造可能。

換言之,這個行業需要更多像李誕這樣能夠創作優質內容的喜劇人才。

現階段,各家脫口秀公司、廠牌都開始注重綜藝,在商業模式上和笑果都有相似的地方,他們以“提供喜劇內容”為主,例如為綜藝輸送藝人、開展編劇業務等。接受毒眸採訪到的幾位演員中,有很多也會參與各類節目的錄製。

除此之外,很多公司戰略核心裡還有一項“非盈利”的業務:通過豐富線下演出、培訓渠道,來打磨和培養喜劇人才——

節目之外,笑果創辦了自己的新人培訓品牌“噗嗤“;吳豪、汪德發等人所屬的北京脫口秀俱樂部(北脫),持續通過分隊的方式來培養新人;六獸所在的單立人,打造了新人廠牌驚訝喜劇,給新人提供培訓……這之中很多新人演員對外的演出都是免費的。

池子退出了《吐槽大會》,但中國脫口秀需要一千個李誕和池子

“噗嗤“訓練營

培養新人的過程中,給演員們提供鍛鍊舞臺的開放麥也逐漸繁榮起來。幾年前,整個北京城每月可能只有一到兩場開放麥,而到了去年,每週由俱樂部等發起的開放麥數量就多達18場。儘管這和紐約每晚超過千場的數字還存在質的差異,但卻給了新人前所未有的空間與機會。

“我們在探索除了往線上綜藝輸送藝人以外的渠道,比如建立線下演出生態。未來一定會有一批藝人,專注做線下演出也可以養活自己,這將是這個行業成熟的標誌之一。”史炎認為,無論是突破脫口秀行業的天花板,還是業內競爭,人一定都是關鍵。

為行業“造血”的需求,從來沒像現在這麼迫切過。

大量新人的加入,也確實加速了整個行業的變革。有從業者表示,在過去一年多里,擁有15分鐘以上成熟段子的脫口秀演員數,已經從2017年時的30人左右,上升至百人以上;到2018年年底,能開專場(60分鐘左右)的演員數也升至20人左右。

雖然這些變化還沒有到引發行業質變的階段,可仍讓很多從業者欣喜。六獸認為,這個行業正處在一個良性循環當中,過去一年的發展速度可能要超過此前幾年的總和:“不光是數量增加得越來越快,大家的水平也在提升。很多入行一兩年的新人,比一些前輩當初說到兩三年時的表現還好。主要是因為競爭,當身邊優秀的人越來越多時,人肯定會更努力一些。另外人多之後,大家可以相互交流經驗,相互啟發。”

從數量和產出上來看,中國脫口秀行業規模還和海外有很大差距,人才儲備也還遠不足以談規模化、產業化,畢竟這項在海外發展了數十年的文化,落地國內也才十年。但一些空間和渠道卻正逐步被打開,對於這些從業者來說,他們期待的就是行業不斷擴大的同時,中國脫口秀行業是否有朝一日能像美國一樣,形成一塊巨大的演出市場和完善的喜劇內容鏈條

2018年,全國演出市場的總體經濟規模已經超過500億,其中,劇場演出的規模也有百億,這給脫口秀的線下演出提供了足夠的想象空間;有綜藝編導向毒眸透露,脫口秀綜藝大熱後,一些電視臺也有發展類似喜劇節目的想法,對於優秀編劇的需求量也在增大,這為很多優秀的脫口秀演員提供了新的發展可能;而像笑果等公司,則在探索付費內容、B端培訓、周邊售賣等新的業務和商業模式。

新態勢下,資本也開始關注到這個行業。2017年5月,笑果文化完成了四輪融資,總體融資額超過 2 億,對外公佈的估值達到12億;去年5月,單立人喜劇獲得了來自優酷千萬級別的A輪融資;運作北脫的北脫傳媒也已經完成了天使輪,並已啟動了下一輪融資。

池子退出了《吐槽大會》,但中國脫口秀需要一千個李誕和池子

單立人喜劇

“現在轉型做編劇、演員都是脫口秀演員可行的道路,提供給脫口秀演員的發展機會正越來越多,雖然有些渠道可能還很窄,但是至少方向是對的。”對脫口秀行業的未來,六獸充滿了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