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寶寶成年後的氣質特徵,在14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定型了

“三歲看大”有沒有科學道理?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也有一種說法是“三歲看小,七歲看老”),這句話可以說是幼兒心理發展規律的高度概括:

從3歲孩子表現出的心理特徵和性格傾向中,可以看出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性格雛形;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能看到他中年以後的成就和生活狀態。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寶寶成年後的氣質特徵,在14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定型了

比如,倫敦心理諮詢研究所在2003年發表了一篇論文。研究者在1975~1976年間對一千多名3歲嬰幼兒進行行為評分,最終把他們分為“適應力強” “自控力強” “自信心強” “行為抑制” 四個類型,然後在他們26歲時再進行評分並進行比較。這個跨度近30年的研究得到了驚人的一致結果,“自信心強”的孩子長大後果然更外向,“行為抑制”的孩子長大後的確變得敏感內向。

不過,美國馬里蘭大學的一項最新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成年後的氣質,在嬰幼兒時期的某個時點就已經確定了,而且這個時點要遠遠早於3歲,而是——14個月。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寶寶成年後的氣質特徵,在14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定型了

成年後的氣質特徵,在14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定型了

這項有關幼兒期氣質的研究,是由馬里蘭大學與美國天主教大學、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所(NIMH)合作進行的。NIMH研究員、兒童心理學家丹尼爾·派恩(Daniel Pine)表示:

“將幼兒期行為與成年後精神病理風險聯繫在一起的研究已經有很多,但我們的這項研究有著顛覆性、階段性意義,把嬰幼兒氣質養成的時點從3歲提前到了14個月。”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寶寶成年後的氣質特徵,在14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定型了

餃餃在這裡要先說明一下,研究嬰兒的心理學家通常所用的術語是“氣質(temperament)”而非“性格(personality)”

這是因為,比起“性格”,“氣質”相對更加穩定,它和人的神經活動密切相關,表現為舉止的敏感度、思維的靈活度、情感的穩定度、注意力的集中程度等,可以理解為“脾氣”或者“秉性”,通常很難改變;

而“性格”則僅僅是基於“氣質”的習慣性表達,通過後天培養和心理干預可以進行改變,比如,我們會形容一個人“性格開朗”,卻不會說他“氣質開朗”。

所以,這項研究中使用的也是“氣質”而非“性格”,研究的是嬰幼兒對世界的情感認知和行為反應的個體差異。

在兒童心理研究涉及的多種氣質類型中,最廣為人知的一種叫做“行為抑制性(behavioral inhibition,BI)”。有BI傾向的嬰幼兒對陌生事物的反應是謹慎、恐懼和逃避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膽小”。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寶寶成年後的氣質特徵,在14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定型了

“行為抑制性”的寶寶,成年後更容易陷入抑鬱和焦慮

派恩教授的研究小組招募了一批4個月大的寶寶作為參與者樣本,並在他們14個月大時對他們進行了氣質測試,主要測試他們的BI傾向強弱。 然後等受試者們15歲時,研究小組邀請他們返回實驗室執行特定的“計算機任務”,評估了當受試者未能完成任務時的

"錯誤相關負電位"(error related negativity,ERN)。

當一個人作出錯誤動作時,我們可以在其個體額葉中部觀察到一個明顯的負相電位偏移,這就是"錯誤相關負電位(ERN)”。ERN反映了人們對負面外部事件的敏感程度,ERN較大的人對失敗更加敏感,更容易陷入抑鬱和焦慮。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寶寶成年後的氣質特徵,在14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定型了

等到受試者們26歲時,研究人員再次要求他們回到實驗室,並對他們進行全面的心理評估,包括人格類型、社會功能、心理病理學診斷,此外還有教育、就業、婚戀、人際關係等。 結果,研究小組發現,

在14個月時BI強度高的人,26歲時的性格更為敏感內向。

在14個月大時BI傾向明顯的受試者,在26歲時性格更害羞,戀愛經歷和朋友數量明顯更少,與親朋好友的關係也比較冷淡。此外,嬰兒期BI傾向強烈的人,其15歲時的ERN較大,患抑鬱症和焦慮症的風險也更高。

“行為抑制”對教育和就業沒有明顯負面影響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寶寶成年後的氣質特徵,在14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定型了

不過,與研究者們事先的預想不同,嬰兒期BI較高並不會對成年後的教育和就業造成明顯的負面影響。相反,餃餃想到我認識的學術大牛,大多是性格謹慎內向、不愛交際的類型,對外界的逃避和冷漠,也許讓他們更能靜下心來搞研究。

除了“行為抑制”之外,研究者還發現了其他氣質在“嬰幼兒時期”和在“成年期”的相關性。

比如,喜歡笑的寶寶“神經質水平低”,長大後情緒更穩定;

能抵制玩具誘惑的寶寶“自控力強”,長大後表現出更強的自律性;

稍有不滿就大喊大叫的寶寶“脾氣暴躁”,長大後做事更專斷,沒有耐心;

喜歡長時間沉浸在一個遊戲中的寶寶“專注力強”,長大後做事更細緻、更有耐心,特別注重房間整潔,甚至表現出輕微潔癖。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寶寶成年後的氣質特徵,在14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定型了

小結:

成年後的氣質,在我們14個月大時就已經決定了。但是,氣質並沒有明顯的好壞之分,暴躁與領導才能同在,敏感與藝術天賦並行,只要用心培養,每種氣質的寶寶都能成長為極具人格魅力的人。

所以,寶爸寶媽不必為了寶寶一點點“古怪的行為”大傷腦筋,非要逼一個內向的孩子變的外向,或者讓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變得安靜。完美的孩子是不存在的,父母在育兒過程中不該一門心思地糾結於“我想讓寶寶成為什麼樣”,而是要觀察並思考“寶寶最適合成為什麼樣”。氣質只是土壤,因材施教的後天引導更加重要。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寶寶成年後的氣質特徵,在14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定型了

--------------------------------

原創聲明:非溝通不合作,轉載、投稿請務必私信餃子姐。其他平臺擅自轉載者,我們將直接投訴並保留追究責任的相關權利。獲得授權後,請標明文章出處“頭條號:精益醫療”。

精益醫療頭條號,帶你看有趣的醫療話題、醫學新知,不要錯過哦~~

點擊關注,不錯失,不迷路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寶寶成年後的氣質特徵,在14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定型了

精彩繼續:

你能忍到第幾個?育兒過程中,爸爸說過的那些氣死人的話

癌症,也分三六九等:“癌症之王”有多兇險?怪不得喬布斯都拿它沒辦法

醫生的第六感有多準:“打眼一看,我就覺得這個人有癌症。”

離婚會影響壽命?科學研究:離婚的男人壽命變短,離婚的女人反而活得更久

英國心理學家:男人墜入愛河,只需要8.2秒

科學解密女人的“第六感”:心理學和進化論告訴你,為什麼男人一撒謊,女人就能識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