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古代廁所衛生制度的演變,看古人優秀的衛生傳統

對於21世紀的中國人來說,似乎西方的城市和街道環境遠比中國要強很多,甚至於說日本人怎樣怎樣注意衛生,從來不亂丟垃圾等等。但中國自從近代以來給國人和世界其他民族的印象是貧窮落後,城市髒亂差的一副景象,人們隨地扔垃圾和大小便,如此這般給當今國人和一些西方人一種錯覺,認為中國人一直如此。若沒有西方人將先進的個人衛生習慣和城市衛生制度引進中國,中國就會一直這般髒亂差成為落後的代名詞。直到現在更有一些不明事理者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

熟不知我中華民族早已在數千年前發明了先進的城市衛生管理制度和廁所,並且在清代以前中國一直是世界城市衛生的領先者,並且是一枝獨秀。在18世紀以前,巴黎,倫敦等等,還被汙穢之物包圍時,中國的城市一直都是環境優美的人間天堂

淺談中國古代廁所衛生制度的演變,看古人優秀的衛生傳統

淺談中國古代廁所衛生制度的演變,看古人優秀的衛生傳統

“殷之法,棄灰於道者,斷其手。”——《韓非子》

“棄灰於道者刑”——《秦律》

中國最早的廁所,從零到一的歷史性進步。

這是中國史料記載最早關於公共衛生制度的法律,據史料記載中國最早的廁所出現在商代,從此以後,廁所作為中國古代城市佈局中重要的一個規劃點,被後世所繼承和發揚。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重要的城市比如魏國的國都大梁,趙國的國都邯鄲,秦國的國都咸陽等都有廁所。如《墨子·備城門》所載:“五十步一井屏,周垣之,高八尺。五十步一廁,與下同閡,之廁者不得操”可見當時古人對於廁所是非常重視的。民間尚且如此可想而知,當時的王公貴族的府宅也一定會有廁所。據《左傳》記載,公元前581年,晉景公姬獳品就是在去宮廁方便時,不慎掉入糞坑而淹死的。所以可見當時的廁所雖然有,但其建造水平和設計可謂相當粗糙,就連宮廁都設計成這樣,可想而知民間的廁所有多簡陋。

淺談中國古代廁所衛生制度的演變,看古人優秀的衛生傳統

淺談中國古代廁所衛生制度的演變,看古人優秀的衛生傳統

“漢朝以玉為虎子,以為便器,使侍中執之,行幸以從。”——《西京雜記》

馬桶的前身“虎子”,是被漢朝人發明的。

在漢朝時期,“虎子”被髮明出來,說白了就是馬桶。這種高級的馬桶是由玉製成的,一般只服務於王公貴族,並且漸漸的成為一種風尚,在貴族圈中。比如《漢書·汲黯傳》所載:“大將軍青侍中,上踞廁視之。”就是說當年漢武帝曾在方便時召見過衛青,可見當時虎子已成為皇家必備的生活用品。那民間的衛生事業在漢朝也搞的風生水起,由於秦漢時期,國家實行的是閭里制度,故公廁只能修在閭里之中,又稱為都廁,這是漢代平民的衛生保障。而還有一部分富裕人家中也有廁所,他用的是陶廁,就是用陶土製作成的廁所,其設計相當合理,有點兒類似於今天廣大農村地區所使用的旱廁形制,就是一道溝人們如廁是蹲在上面。早在2000年前,中國古人就對公共衛生制度做出了法律和城市設計上的支持,同時期的歐洲羅馬帝國還是隨地大小便,並且這一習慣影響了歐洲以後一千多年

淺談中國古代廁所衛生制度的演變,看古人優秀的衛生傳統

淺談中國古代廁所衛生制度的演變,看古人優秀的衛生傳統

淺談中國古代廁所衛生制度的演變,看古人優秀的衛生傳統

“具有穿穴垣牆,以出穢汙之物於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無罪。主司不禁,與同罪。謂侵巷街以下,主司合併禁約,不禁者與犯人同坐。”——《唐律疏議》

“杭城戶口繁夥[ yī ],街巷小民之家多無坑廁,只用馬桶,每日自有出糞人瀽[ jiǎn ] 去,謂之頃腳頭。”——《夢梁·諸色雜買》

唐宋時期是中國古代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成熟期。

唐宋時期城市多采用裡坊制,城市內的公廁多建於裡坊之中,以供城中平民百姓使用,並且還出現了專門的政府管理機構,用於管理城市中的廁所和城市環境,唐代有“右校署令和丞”,而宋代則有“街道司”。這些都是專業的政府機構,特別是宋代對城市管理十分嚴格,並且對糞便和公廁都有專人回收和管理,故宋朝的城市衛生十分優秀,有“花光滿路”之稱。正是這些措施保證了當時的長安和汴梁城市的整潔和衛生,可見古人的衛生意識十分超前。而王公貴族的馬桶在這一時期可以說是發展到了極致,令人羨慕不已。史載宋太祖趙匡胤平定四川,將蜀國的所有寶物運回汴京,而趙匡胤從中挑了一件鑲滿瑪瑙翡翠的盆子,十分中意和喜歡,並將其擺在桌上,準備用來盛酒。可當花蕊夫人見到如此情景,便對趙匡胤說道這是孟昶的屎盆,當時當時趙匡胤十分生氣,並將其摔壞並說道:“用這種屎盆,哪有不亡國的道理?”由此可見整個唐宋時期,宮中如廁的條件已是十分高大上,可見此時的宮廁配套設施已然十分完備。

淺談中國古代廁所衛生制度的演變,看古人優秀的衛生傳統

淺談中國古代廁所衛生制度的演變,看古人優秀的衛生傳統

同時期的歐洲人在城市衛生管理方面可謂十分落後,中世紀的歐洲人們總是將汙穢之物從窗口直接潑到大街上,所以如果你走在中世紀時期歐洲城市的大街上便會看見糞便,在大街上隨處可見,想想都覺得很有畫面感。1776年。美國政治家富蘭克林去法國求援,可剛進巴黎就被滿街的糞臭味給燻暈了。可見當時的歐洲城市是多麼的髒亂差,其衛生意識也是非常的落後。

“他們(明朝人)第一是極其清潔,不僅在他們的屋內,也在街上。”——多薩

明代沿用了唐宋時期對城市公共衛生方面的優秀管理制度,但到了清代,整個金獅沒有一個廁所,皇宮內則用“官房”。可見中國古代優秀的城市公共衛生制度到了清代便被廢止了,所以才造成了清代北京城“重汙疊穢,處處可聞”。以至於1840年以後,致使世人說我們中國沒有衛生制度,給外國人留下一個落後骯髒的形象。

淺談中國古代廁所衛生制度的演變,看古人優秀的衛生傳統

淺談中國古代廁所衛生制度的演變,看古人優秀的衛生傳統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公共衛生制度是十分先進的。他是我們中國人優秀的文化基因和優良傳統,所以不要瞧不起古人的智慧,其實古人有時候比我們現代人做的還要好。相比中世紀的歐洲人,古代中國人的衛生意遠比西方人要先進的多。

我是獨釣孤海一隻魚,每天都有不一樣的歷史認知,原創不易,喜歡就請點贊評論,和關注轉發。一個有態度的歷史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