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麼時候開始發現要讀書?丨自身缺陷的不斷彌補

你什麼時候開始發現要讀書?丨自身缺陷的不斷彌補

世界讀書日,也寫寫自己的讀書經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讀書單,從熱門書開始,從迷惑選擇到固定門類,再到廣泛涉獵。我的書單不多,也不厚,因為我開始發現自己要讀書的時候,已經錯過了很多熱門的書,錯過了讀書習慣養成的黃金時間。

記事起,感覺除了教科書,自己課外書讀的很少。20世紀90年代的小學生涯,沒有太多課外書,有的是漫畫,而且是東拼西湊的山寨漫畫,自己讀的多的都是教科書。以至於,自己養成了良好的保存教科書的習慣,自己的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教科書都完完整整的保存著。

慢慢長大了些,到了初中。因為自己老家的房子地段位置好,小學和初中都在家附近,直線距離都不到50米。所以進初中時,認識學校裡面很多老師。初中的時候,讀的課外書大多是輔導書,媽媽買的重點科目的輔導書,那時候自己愛好地理和歷史科目,地理成績一直在學校名列前茅,長期年級第一名,那時候沒有想過去讀地理的書,周圍也沒有人有這方面的書籍可以借閱。

到了高中,進了市裡。高中三年的教科書多的堆砌起來,彷彿一座小山,加上數不清的試卷,那時候自己買的課外書就是英語輔導,閱讀理解,完形填空和聽力3000題,感覺這三門課就是我的課外書全部。而自己的室友,那時候流行借閱小說,學校旁邊許多借閱店,交上押金,花錢可以租借許多的小說。我對這些不太感興趣,因為小說的標題吸引不了我,看了幾頁感覺就是在譁眾取寵。後來高中時期,開始流行新概念作文,懵懵懂懂的寫法,看不清的虛無和縹緲思路。我給新概念取了個外號,朦朧體,自己那時候開始經常去書店看新概念作文收錄的作文。

走進大學,自由的時間變多,那時候就開始買一些盜版的熱門書,《狼圖騰》、《鬼吹燈》、《時間簡史》等,感覺自己是在追逐熱門書的過程,但實際看的書很少很少。看了以後,有自己想法的更少。大學四年很快就過去了,唯一對於書,忘不了的是畢業那年用自己的箱子把所有的教科書都扛回老家,斷了手柄,壞了箱子,保存了所有的大學記憶。大部分同學都是選擇丟掉,因為09年的時候物流遠遠沒有現在這麼發達。

開始工作到現在,慢慢發現,自己閱讀的書真的非常少。以前是圖個新鮮,閱讀書籍,但是走馬觀花,看完則完,沒有深入的理解書內容的意義,沒有形成自己的想法。隨著社會經歷增加,慢慢發現,讀書閱讀,是最快吸收他們思想的途徑,可以快速而準確地掌握一些事物的看法,形成自己獨立的思維。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看了下人民日報發了為什麼讀書的10個理由。

自己也想分享一下讀書的的理由。我覺得閱讀每一本書就是在查找自身的缺陷。讀書是為了發現自身的缺陷,而不斷的彌補。

4月23日 武漢 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