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小婦人》︱從姐妹相處模式,淺析親情的涼薄與厚重

家庭故事總是驚人的相似,但相似中最難複製的部分是人類的情感。當然,有些真愛是無法複製,有些虛情是無需複製。

——題記


《知否》&《小婦人》︱從姐妹相處模式,淺析親情的涼薄與厚重

電視劇《知否》的背景是中國北宋時期,距今約1千多年。通過講述汴京官宦家的女兒盛明蘭的個人成長及婚戀故事,向我們上演了一部在中國古代封建禮教制度下,女性與命運相抗爭的奮鬥傳奇。

《知否》&《小婦人》︱從姐妹相處模式,淺析親情的涼薄與厚重

電影《小婦人》改編自同名小說,故事發生於19世紀60年代,距今150多年。它講述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馬奇家的四姐妹,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裡,從懵懂少女,到各自找到歸宿成為小婦人的故事。

儘管這兩個故事發生在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下,兩個家庭處於不同的社會階層,女兒們也受不同的思想教育及影響,但都是充滿人間煙火、充滿悲歡離合、充滿生活哲學的家庭倫理大作。

《知否》中的盛家有四個性情不同的姑娘,她們分別是盛華蘭、盛墨蘭、盛如蘭、盛明蘭。《小婦人》中的馬奇家也是四個性格各異的女孩子——梅格、喬、貝絲、和艾米。

《知否》&《小婦人》︱從姐妹相處模式,淺析親情的涼薄與厚重

這兩個家庭的故事相差近千年,且一個是屬於中國的上流社會,一個是屬於美國的下層階級。儘管都是同一個家裡的四個女兒,但是不同的親情觀,給我們呈現了人世間親情的薄與厚,冷與暖。

01愛情面前,有人選擇爭奪,有人選擇成全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主題。無論是東方的貴族小姐們,還是西方的普通人家女孩,她們都對愛情充滿期待,又彷徨迷茫。她們都在愛情裡受過挫折,最後又勇敢踏入婚姻。

不同的是,愛情來時,盛家的姑娘是拼命爭奪,馬奇家的女孩是選擇成全姐妹。


《知否》&《小婦人》︱從姐妹相處模式,淺析親情的涼薄與厚重

盛墨蘭在家裡是什麼都要和幾個妹妹爭。看到明蘭有小公爺送的上好毛筆,心裡很不舒服。她認為庶女出身,讀書腦袋瓜不行的明蘭不配擁有小公爺贈送的毛筆。但她忘了自己也是一個庶女。

小公爺是汴京城裡有名的翩翩貴公子,是很多大家閨秀的心上人。墨蘭自作多情覬覦小公爺,絕不相信小公爺會暗戀著妹妹明蘭。

在學堂裡,墨蘭逮著機會就勾搭小公爺,在他面前賣弄詩詞,展示自己的才華,以求爭得好感。

《知否》&《小婦人》︱從姐妹相處模式,淺析親情的涼薄與厚重

當知道小公爺這條路走不通了,她又迅速為自己“爭”到了另一條路——永昌侯府的梁公子。雖然她知道永昌侯府的大娘子看中的兒媳是明蘭,但是,她依然不顧姐妹情義,劍走偏鋒,不擇手段地拿下樑公子,如願為自己“爭”得一門高攀的婚事。

在盛家,女孩們心中住著的是一個“爭”字。她們見不得家裡姐妹比自己男人緣好,比自己嫁得好,這一點以盛墨蘭為最。


反觀馬奇家,女孩們心中住著的是一個“和”字。她們彼此牽掛,相互關愛。姐妹們在一起收穫的是歡樂、溫暖。

《小婦人》中,喬與勞裡情投意合,勞裡也向喬表白過愛意。當她以為妹妹貝絲喜歡勞裡時,她為了成全貝絲,毅然選擇了離開家鄉。

《知否》&《小婦人》︱從姐妹相處模式,淺析親情的涼薄與厚重

她沒有恨妹妹,而是選擇退出愛情。並且她離開家鄉努力掙錢,也是為了有能力帶身體虛弱的貝絲去海邊療養。

後來另一個妹妹艾米與勞裡相戀,並走進婚姻殿堂。她儘管有難過,但還是祝福他們。

把親情捧在手心的人,贏得的是彼此的陪伴,真心地相守,是姐妹間的情深似海。而把親情摔在黑暗裡的人,只會不遺餘力地欺負弱者,只想抓住機會去邀寵爭鬥。她們看似贏得了名利,卻輸了親人間最珍貴的情義。

02遇到親人出事,有人是為己擔憂,有人是忘我付出

我們看盛家,父親被官家扣留宮中,兇吉未卜,女兒們雖也著急,但行動力遠不及近一千年之後的馬奇家姑娘。她們的言行受封建禮教約束,這不假。但是,著急心情的背後卻各懷心事。


《知否》&《小婦人》︱從姐妹相處模式,淺析親情的涼薄與厚重

盛明蘭從小獲得的父愛是最少的,但她心思通透,深知父親如果出事了,她在家裡更沒好日子過了。所以她聽聞父親被官家扣留宮中,除了心裡很著急,也無具體辦法。


盛華蘭讓婆家人打聽父親消息,反遭婆婆諷刺。嫁作人婦的她,只能依附於丈夫,能保住自己在婆家的平穩日子就很不易。父親的困境,她是有心無力。

《知否》&《小婦人》︱從姐妹相處模式,淺析親情的涼薄與厚重

至於四女兒、五女兒,看到父親久久未歸,一個稀裡糊塗不知發愁,一個傲嬌利己不會憂愁。

這樣一個官宦大家庭,她們的父親是全家主心骨,父親榮耀全家榮耀,父親有難全家遭殃。道理她們都懂,但是在親情面前,大家考慮更多的是自己個人的利益。她們對待至親的言行,令人心寒。


而馬奇家,雖然家境貧寒,但是這家的女兒始終把親人掛在心上,她們總是甘願為對方無私地奉獻著自己。她們對待親人的做法,感人肺腑。


年少時,貝絲染病,是喬守在她的床邊徹夜照顧她。長大後,在得知貝絲病危,遠在歐洲的喬悲痛萬分,她馬不停蹄地返回家鄉照顧妹妹,陪伴妹妹人生最後的日子。

《知否》&《小婦人》︱從姐妹相處模式,淺析親情的涼薄與厚重

在他們的父親病重,需要母親前去照顧時,二女兒喬義無反顧地賣掉了自己一頭濃密的長頭髮,籌錢給母親做路費。父母都不在家的日子,喬主動挑起照顧姐妹的擔子。


居里夫人說,一家人能夠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馬奇家四姐妹也會有矛盾,有吵鬧,但更多的是給予彼此最溫暖的愛。


03對待姐妹,有人是莫名地恨,有人是無盡的愛

盛家六姑娘明蘭從小沒娘,家裡姐姐們不愛護她就算了,還時常拿她當丫鬟使。她的五姐如蘭總是讓她幫忙抄作業,做繡品,甚至讓她做炙羊肉伺候自己吃飯。

《知否》&《小婦人》︱從姐妹相處模式,淺析親情的涼薄與厚重

在盛家,有三個女兒待嫁閨中。她們在一起,妹妹替姐姐做事,不僅沒有姐姐真誠的謝意,而且是像指揮下人一樣催促她“快快地做”。更讓人痛恨的是,有時候還要遭受姐姐的陷害。

永昌侯府的大娘子帶著梁晗來盛家那次,盛家四姑娘墨蘭有違禮數,一個人跑到前廳,在屏風後面偷看梁公子。誰知兩個妹妹也尾隨而來,她乘機把妹妹們推出屏風外,害她們在客人面前丟盡臉,害得她們捱打受罰。

年少時,她們做的那些事情,與姐妹而言,有傷情分;與自己而言,有愧於心;與家庭而言,有損和氣。她們沒有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卻失去了屬於女孩子之間最可貴的一路真心相伴的青春美好記憶。


儘管成年後,都已嫁作人婦的她們,矛盾有所緩和,才有了一些親姐妹的模樣。而在,但是在年少時,她們的確是不懂何為姐妹情的。她們只有任意欺負姐妹、踩踏對方,抬高自己的自我意識。但是,馬奇家的姐妹情是溫暖人心的,是互愛的,是助她的。

馬奇家三女兒貝絲性格靦腆,但心地善良。她對姐妹的愛都在默默地行動中。

大姐梅格和喬要去參加舞會,她不是吵著也想要跟去玩。而是一門心思忙著給大姐梅格燙頭髮。在不小心把姐姐頭髮燙焦了後,她心裡是充滿愧疚。

貝絲去世後,喬在悲傷中整理她的物品,發現貝絲收藏著眾姐妹小時候喜愛的東西,還有一本寫滿她們日常生活的紀錄日記。這些讓喬又情不自禁懷念起妹妹,淚流不止。

《知否》&《小婦人》︱從姐妹相處模式,淺析親情的涼薄與厚重

每個人到這人世間走一遭,能成為兄弟姐妹也是一種莫大的緣分。孩子們在一起修得是善緣還是孽緣,憑的是這一家族積澱、傳承下來的親情意識。

04富貴的盛家姑娘們與貧寒的馬奇家女孩們,為何有著完全不同的姐妹親情體驗?

同樣都是家裡養了四個女兒,為何是一個讓人心生痛恨,一個讓人倍感溫馨?難道真的是富貴人家苟且多,貧寒人家要抱團取暖?除了以上所說的原因之外,兩個家庭女孩們的反差,還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

《知否》是北宋時期的故事。中國古代是男權社會,婦女必須遵從“三綱五常”,社會地位完全依附於丈夫。尤其宋朝經濟繁榮程度前所未有,男人妻妾成群,家中內室女眷吃醋爭寵,爭權奪利。女孩子精通琴棋書畫,學習詩詞歌賦也只是為了增加自己嫁人的籌碼,不被夫家嘲笑、嫌棄。

在這種背景下,女孩子的身心成長受到的影響是巨大的。盛家大娘子與林小娘之間一生的鬥爭,直接影響到四女兒與五女兒的相處模式。林小娘對明蘭母親的殘害,也導致她不可能跟四姐親近。

《小婦人》的故事正是西方文明進入崇尚理性與科學,挑戰權威的時代。美國社會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擺脫傳統家庭的束縛,投身於社會生活中。所以馬奇家的四個女孩子在相親相愛的父母影響下,她們樂觀勇敢,追求自強自立。她們彼此相伴,相互關愛,相互鼓勵的。

總之,兩部作品,從10世紀到19世紀,向我們呈現了兩個不同國度、不同家庭出身的女孩們,因為心中存有不同的親情觀念,促使她們收穫不同的人生情感體驗。這份體驗是個人的,也是人世間真善美在特定社會環境、社會文化裡的外在表現形式,更是女性在人類發展過程中的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