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90后干部彭明曜:在脱贫攻坚一线绽放青春--社会民生--贵州--地方--首页

兴隆村位于贵州省桐梓县高桥镇西面,国土面积15.7平方公里, 曾是省级三类贫困村,2017年,全村865户中精准贫苦户有158户。1992年出生的彭明曜是兴隆村土生土长人,2007年初中毕业后外出闯荡,创过业,会电脑技术,做过工程设计,积累了一身本领。2017年3月,彭明曜回到兴隆村,参加高桥镇村干部招考成为兴隆村人口主任。

“在外闯荡十年,跑过很多地方,见到很多发展比较好的村,一对比我们村和人家差距很大,我就觉得我要做点什么。”怀着这样的初心,彭明曜开始了他在兴隆村的工作生涯。

25岁的彭明曜是高桥镇最年轻的村干部,正值脱贫攻坚关键时期,一上岗就一心扑到了脱贫攻坚工作上。因为他精通电脑、能力强,很多别人干不了的工作就落到了他的身上。白天协调群众,监督两居工程改造,晚上还要填写、上报资料,常常忙到凌晨一两点钟。

2017年刚入秋,彭明曜就感冒了,但因为工作忙,一直没有时间就诊,一拖再拖,后来拖成了重症肺炎,到重庆医院整整住院一个月才好转,一回来他就又扑到工作上。因为没有好好调养,到现在一受凉就会咳嗽。

兴隆村是彭明曜出生、成长的地方,他的亲戚朋友很多都是兴隆村的村民,可彭明曜做事有自己的原则。

高桥镇兴隆村村委主任助理彭志伙深有体会,有一次他和彭明曜一起去处理村里的一个饮水工程,彭明曜一段话让他至今难忘。“他在路上跟我说,我们要跟群众拉近距离、搞好关系,首先就要做到一碗水端平,无论私下这户群众多讨厌我们,对我们多有意见,但该他享受的政策一定要让他享受。相反,这户群众无论私下和我们关系多好,哪怕是亲戚朋友,不该享受的政策一定不能跨红线,只有咱们坚守原则,群众才会信任、尊重、爱戴我们,咱们以后的工作才好开展。”

也正是因为这样,彭明曜能把每一项脱贫攻坚工作落实到实处。

2018年,兴隆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种植高粱,种惯了低效农作物的村民们很不支持,既怕失败,又觉得高粱作用不大。彭明曜于是自己带头,流转土地种了70亩高粱,还自己掏钱买高粱种送给农户。在他的带领下,群众抱着试试的态度种了高粱,结果当年高粱丰收,群众笑开了眼。现在,高粱已经成为兴隆村主导产业之一。

57岁的侯显财是彭明曜包保的贫困户,幼时因为摔了一跤导致双腿残疾,走路全靠拐杖,他一心想要一辆三轮车,既可以去任何地方,还能拉东西。彭明曜了解情况后,主动帮忙申请资金,终于帮侯显财买了一辆残障人士专门用的三轮车。

现在,侯显财开着三轮车不仅能去很多地方,还能赚点零花钱。

“他是个好人,为我们做了太多事,帮助了我们很多。”侯显财说起彭明曜赞口不绝。

“我们是最贴近群众,也是最知道群众想要什么的人,帮助群众把政策落实到位,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实惠不就是咱们村干部的职责。”彭明曜谦虚地说。

工作期间,彭明曜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她与高桥镇纪委副书记何灵灵在工作中相识、相知,最后确定恋爱关系。因为工作繁忙,恋爱一年多两人都没有一次像样的约会,顶多是下班后在乡间路上散散步,有时一边散步还要一边电话处理工作,唯一的一次外出是两人请了一天假去重庆拍婚纱照。

“作为基层村干部我还是比较理解他,他身上勤奋、积极、对人诚恳的品质让我很欣赏,也是我最终嫁给他的原因。”何灵灵幸福地说道。

3年时间,同是兴隆村村干部的同事们有的辞职、有的退休,只有彭明曜一直坚守。2019年底,兴隆村实现整村脱贫。现在全村家家户户都有稳定收入来源,人均年收入达5000多元,但彭明曜却从未想着松劲儿。

“咱们兴隆村底子薄,目前综合实力排在全镇后面,下一步我们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兴产业、促就业,提高老百姓收入,争取让兴隆村走到全镇前列去。”

看着远方静静的村落,彭明

坚定地说道。

(陈娟 李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