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一年前去過的深度貧困村,如今怎麼樣了?

編者按: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由此吹響了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5年來,為完成這一莊嚴承諾,在習近平總書記的率先垂範下,包括各級政協委員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奮鬥扶貧攻堅,取得了輝煌成就。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即日起,本報開設“與委員同行——一起走總書記走過的扶貧路”等專欄,與戰鬥在扶貧攻堅一線的政協委員一起,追尋總書記的腳印,共同見證這一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蹟。

最美人間四月天。

地處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在和暖的陽光中又迎來了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天。驅車穿行在大山深處,一棟棟亮黃色的土家吊腳樓掩映在綠水青山間,蜜蜂在繁花如雪的梨樹旁盤旋飛舞,觸目皆是一幅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總書記一年前去過的深度貧困村,如今怎麼樣了?

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距石柱縣城40公里的市級深度貧困村中益鄉華溪村。他深情地說,脫貧攻堅是我心裡最牽掛的一件大事。這次我專程來看望鄉親們,就是想實地瞭解“兩不愁三保障”是不是真落地,還有哪些問題。

牢記著春天的囑託,石柱幹部群眾發揚“先吃黃連苦,後享蜂蜜甜”的精神一起奮鬥,努力向前奔跑。一年過去,中益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變化,貧困發生率由2018年底的1.72%降至0.43%,已脫貧的493戶脫貧質量正在持續提升。

■生活越來越“巴適”了

“太陽出來囉喂,喜洋洋囉啷囉……”中益鄉華溪村黨支部書記王祥生的“土味”手機鈴聲又響了,嘹亮又喜氣。市政協委員、石柱縣政協主席孫開武笑著走過來,同他打著招呼。“我今天來,是有幾件事要再敦促一下……”,平均每週要來兩三次的孫開武,擔任著中益鄉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主任,4月9日這天,他又一大早就趕來現場督戰:“我們先去看看鄉衛生院”。

總書記一年前去過的深度貧困村,如今怎麼樣了?

施工現場熱火朝天,新衛生院建設工程已進入緊鑼密鼓的收尾階段,預計6月底投入使用。大到衛生院規劃、設計和協調、督導,小到陽臺欄杆材質、花臺貼磚質量,孫開武可謂全程操足了心。

石柱縣政協委員、中益鄉黨政辦主任柯濤介紹,為進一步加強醫療衛生保障,中益鄉除嚴格落實各項健康扶貧政策,健全完善鄉衛生院、村衛生室功能設施外,還實現了遠程診療、醫生入戶巡診,“貧困人口看病更方便了!”

對此最有體會的當屬村民譚登周。

2018年初,64歲的貧困戶譚登周在勞作時不慎失足摔成重傷,醫保政策不僅為他報銷了90%的醫藥費,村裡還幫他解決了1萬元臨時困難救助金,個人承擔費用不到1萬元。去年4月15日,總書記走進譚登周家中看望慰問時,他感激地對總書記說:“如果不是黨的政策好,我墳頭的草都長好深了喲!”

2019年和2020年春節,譚登周都特地在大門上貼出同一內容的感恩對聯:“九死一生靠政策,三病兩苦有醫保,共產黨好”。此刻,大紅的春聯在燦爛陽光下格外耀眼。譚登周告訴記者,去年,他們一家靠著低保、土地入股、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分紅以及公益崗位等收入,已經脫貧。今年初,他又託村裡給他買了5群中蜂,實現了養蜂致富的想法。

總書記一年前去過的深度貧困村,如今怎麼樣了?

譚登周家已修繕加固後的住房前,村裡安排的幾名工人正在幫忙修築堡坎石欄,“放心!一定給你們修得巴巴適適的!”王祥生向譚登周夫婦承諾道。

■腰包越來越“充實”了

一路上,王祥生回顧著總書記的一言一行,仍覺親切溫暖。他說,總書記一邊沿著鄉間小路步行,一邊和他們聊著家常,問鄉里是否趕集,還誇鄉民的蜂蜜質量好,他記得當時自己向總書記報告:“村民們就像蜜蜂一樣,正在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王祥生說,找準“窮根”後的中益鄉,充分利用山水特色資源優勢,持續深化調整產業結構,圍繞“中華蜜蜂小鎮”做文章,發展具備“增收、觀賞、蜜源”等功能的經濟林木和木本藥材,一手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一手增加貧困戶收入,讓群眾看到了在家門口致富的希望,村民的腰包也越來越“充實”。

說話間,老黨員馬培清家到了。

去年總書記來到馬培清家,為他們家通過產業發展、土地入股分紅等方式實現了穩定脫貧而欣慰。86歲的馬培清帶記者看家中裝滿糧食的穀倉,看地裡綠意盎然的皺皮木瓜和黃精,她說真想告訴總書記:“現在生活過得更好了!”

總書記一年前去過的深度貧困村,如今怎麼樣了?

當然,最令馬培清高興的還是小兒子陳朋的變化。她說,陳朋過去愛喝酒,也沒什麼生產技能。在村裡的幫助下,他和妻子譚明蘭一起積極參與脫貧。如今陳朋在鄉里務工,妻子也擔任了衛生保潔員,學習了夏布手工製作技藝,夫妻倆還返包了5畝黃精,家庭收入越來越好,日子越過越順遂。懷著感恩之心,“脫胎換骨”的陳朋先後寫了3次入黨申請書,於去年10月成為華溪村黨支部預備黨員。

在馬培清家院壩旁,4月1日剛開業的“華溪村主題郵局”此時又迎來了一批前來“打卡”的遊客。產品銷售情況如何?還有哪些環節需要完善?這,也是孫開武心中掛念著要來“敦促”的又一件事。令他滿意的是,譚明蘭經過培訓上崗後在這裡負責經營,裡面佈置了村集體公司推出的黃連、花生、竹筍乾等農特產品,她和村民們製作的手工藝品也擺上了貨架,“生意還不錯”,譚明蘭告訴記者。

■鄉村越來越“迷人”了

“旅遊風光、民俗文化也是可以變資產的資源,而農旅、文旅融合更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驅動器”,走在華溪村偏巖壩剛硬化完工的大道上,孫開武向記者介紹著這裡的變化。這是他當日督戰行程中的又一站。

偏巖壩背靠缺門山,溪水流淌而過,風景宜人。怎樣讓“山旮旯”變成“金窩窩”?2019年9月起,村裡不斷挖掘當地田園風光和傳統土家農俗文化,藉助市場主體,對偏巖壩院落整體環境進行提升,不但美化每家每戶的庭院,還遍種綠植鮮花,使森林、荷塘、溪澗相互映襯,打造出了一片風景絕佳的鄉村旅遊勝地。

“依託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再圍繞‘中華蜜蜂谷’主題,加快山地旅遊建設,大力發展農家樂,增加老百姓經營性收入,使他們嚐到脫貧攻堅帶來的實實在在成果。”孫開武說。

記者看到,現場正在進行環境整治掃尾工作,重慶市工商聯餐飲商會“一對一”結對幫扶的9戶農家樂,已經做好了“五一”開門迎客的準備。在全國政協委員、市餐飲商會會長嚴琦的帶頭幫扶下,9戶餐飲龍頭企業通過培養農戶經營理念,幫助設計店招店牌,開展餐飲培訓,正助力偏巖壩打造集遊、購、娛、吃、住、養為一體的土家田園綜合體。

去年,在華溪村院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同村民代表、基層幹部、鄉村醫生等圍坐在一起,擺政策,聊變化,謀發展。他對鄉親們說,黨的各項惠民政策要落實好,鄉親們要一起奮鬥,努力向前奔跑,爭取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這一年,華溪村的產業發展越來越“硬朗”,“感恩奔跑”已成為中益鄉發展的主旋律。

“如今政策就是好,我要努力向前跑”“總書記來到咱家鄉,我更要努力奔小康”……青山綠水間,一幅幅鮮豔奪目的標語,道出了鄉親們的心聲。

記者:凌雲

編輯:魏芯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